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9 15: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 化学 )科( 九 )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 型 复习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
核 心 素 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物质宏观性质与微观构成的联系,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模型,解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性质,培养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认识元素周期表对人类科学发展的意义,感悟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 1.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规律(周期、族)
难点 1. 原子结构与离子形成的微观过程 2. 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建 议
环节一:情境导入(5分钟) 活动设计:展示香水挥发现象视频,提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 学生活动:回忆分子性质(不断运动、微粒间有间隔)。 教师引导:复习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明确本单元核心知识框架。 环节二:知识梳理(15分钟) 1. 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思维导图:学生分组完成“三态转化→微粒性质→粒子间关系”的思维导图(教师补充模型图)。 对比表格: 粒子类型定义是否带电实例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带电O 、H O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带电Fe、C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Na 、SO
2. 原子结构 模型拼装:提供原子结构模型材料(质子、中子、电子卡片),学生模拟构建氧原子(8质子、8中子、8电子)。 关键问题: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离子的形成(如Na→Na 失去1个电子,Cl→Cl 得到1个电子)。 环节三:实验探究(10分钟) 实验:分子运动现象的验证 步骤: 1. 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无明显变化; 2. 向浓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3. 将两者置于密闭罩内,观察酚酞溶液逐渐变红。 问题链: 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如何对应? 该实验能否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如何改进实验验证? 环节四:难点突破(10分钟)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活动设计:分组观察元素周期表局部(如第2、3周期),填写表格 归纳总结: 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金属元素→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环节五:巩固练习(5分钟) 1. 判断正误: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钠离子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 中考真题: 画出氯离子(Cl )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其与原子的区别。
板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微观粒子三剑客 分子——保持化学性质(如O ) 原子——化学变化最小(如Fe) 离子——带电原子(如Na )
教学反思 1. 亮点: 通过实验探究和模型拼装增强微观粒子直观认知; 元素周期表分组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 2. 不足: 部分学生对“离子形成”的电子转移过程仍存在模糊,需结合动画演示强化; 3. 改进方向: 联系生活(如手机芯片中的硅元素),增强知识应用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