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化学 )科( 九 )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 型 复习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
教 学 目 标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微观本质。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型。 3.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实验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及防护方法。 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重点 1.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与O 、酸、盐溶液反应)。 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 金属腐蚀的条件与防护方法。
难点 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设计与推理分析。 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置换规律(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教 学 过 程 建 议
环节1:情境导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 1. 实物展示+视频剪辑: - 展示铁锅(生锈与未生锈对比)、铜导线、铝合金窗框,播放“港珠澳大桥金属材料应用”短片。 - 提问:“这些物品选用了哪种金属?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为什么铁锅需要擦干存放?” - 学生活动:观察实物并讨论,列举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等)和化学性质(耐腐蚀性差异)。 - 教师追问:“铝比铁活泼,为何铝制品反而不易生锈?”(引出金属氧化膜的知识回顾)。 环节2:知识网络构建——小组合作梳理(10分钟) 1. 任务一:金属性质思维导图 - 分组绘制本单元知识框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防护与回收)。 - 教师提供关键词提示:延展性、Fe与稀盐酸反应、Cu与AgNO 溶液、涂油与镀铬。 - 学生展示:随机选取两组用投影仪展示导图,其他组补充(如“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Al,人体中含量最高金属Ca)。 2. 任务二:易错点辨析 - 误区1:“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H ”→ 举例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 。 - 误区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一定在盐中金属之后”→ 强调“盐必须可溶”(如Fe与AgCl不反应)。 环节3: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深度突破(15分钟) 1. 实验1:金属与酸反应的对比 - 步骤: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放入镁条、锌粒、铜片,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H )。 - 问题链: (1)哪些金属能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说明什么? (2)能否通过此实验比较Mg、Zn、Cu的活动性?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Fe与Cu的活动性? 2. 实验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 分组设计实验: 提供Fe丝、Cu丝、AgNO 溶液、FeSO 溶液,要求设计实验验证Fe、Cu、Ag的活动性。 - 学生方案示例: (1)Cu丝浸入AgNO 溶液→ 析出银,证明Cu>Ag。 (2)Cu丝浸入FeSO 溶液→ 无现象,证明Fe>Cu。 - 关键提问:“若将Fe丝浸入Cu(NO ) 和AgNO 的混合溶液中,谁先反应?滤渣成分可能有哪些?”(引入反应优先顺序:活动性差距大的先反应)。 3. 实验3:金属腐蚀的对比探究(演示实验) - 装置:三支试管中均放入铁钉,分别加入干燥空气、蒸馏水(煮沸后密封)、未煮沸的蒸馏水(含溶解氧)。 - 观察记录:一周后铁钉生锈情况(提前录制视频课堂播放)。 - 结论:铁生锈需同时接触O 和H O,防护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环节4:真题实战与建模——滤液滤渣分析(10分钟) 1. 例题精讲(2023年中考题改编): - 题干:向含AgNO 、Cu(NO ) 、Fe(NO ) 的废液中加入Zn粉,反应后过滤。 - 分步解析: (1)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Ag → Zn优先置换Ag,再置换Cu,最后置换Fe。 (2)滤液呈蓝色→ Cu +未反应完 → Ag已被完全置换,Cu可能部分置换,Fe未反应。 (3)滤渣成分:一定含Ag,可能含Cu;滤液成分:含Zn +、Fe +、Cu +、可能含Ag (若Zn不足)。 2. 变式训练(学生板演): - 变式1: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分析滤液成分(说明Zn过量,滤液中无Ag 、Cu +、Fe +)。 - 变式2:若滤液为浅绿色,说明什么?(Fe +存在,说明Zn未置换Fe,金属活动性不足或Zn量少)。 环节5:社会责任升华——金属资源保护(5分钟) 1. 案例讨论: - 展示“废弃电路板中金属回收”图片,提问:“回收金属有何经济和环境意义?” - 学生结合“碳中和”目标,讨论金属开采对生态的破坏(如酸雨、尾矿污染)。 2. 行动倡议: - 设计校园金属回收方案:分类回收易拉罐(铝)、铁质文具盒、铜导线,估算节约的矿石量和减少的CO 排放。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导热、延展性 2. 化学性质: (1)与O 反应 → 氧化 (2)与酸反应 → H前金属 (3)与盐反应 → 强换弱 3. 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 判断反应、滤液滤渣分析 4. 金属防护:隔绝O 和H O 5. 资源保护:回收利用,减少污染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 通过实验探究和真题解析,突破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点。 - 结合生活实例渗透社会责任,学生参与度高。 2. 改进方向: - 部分学生对滤渣滤液问题仍存在思维定式,需增加变式训练。 - 金属腐蚀实验可设计为家庭小实验(如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