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一首对母亲的赞歌
在文学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形象如璀
璨星辰,熠熠生辉。母爱,是人类情感中 最温暖的光辉,可你是否想过,有一种爱, 虽无血缘之亲,却同样深沉如海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艾青的诗《大堰河——我 的保姆》,去探寻大堰河这位平凡而伟大 的女性,她用无私的爱,为诗人筑起了怎 样温暖的精神家园。
导语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
景,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中大堰河的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把握诗 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
学习目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 诗 人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 院。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 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创作第一首 诗《会合》。同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 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 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7年后辗转于 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 活 动 。
走进作者
代表作 :
《光的礼赞》《我爱这土地》《盼望》。 艾青的诗作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
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
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
代感和现实性, 感情深挚,风格独特,
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
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 向往光明与希望的伟大诗人
( ) ( ) (22)
艾青诗选 ·
艾青诗选
七 月 诗 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
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 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
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 得名。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主张诗人到现
实生活中去,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追求诗的
散文美。
文体知识
自由诗体也叫自由诗,是指在诗歌语言形式
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 每一行诗的 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内在情 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节奏韵 律。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等都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这种无 诗歌形式束缚的自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 种诗体,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 种诗体。
抗日战争时期,因艾青等的提倡,自由诗极 为繁荣。自由诗诞生70余年来,一直为新诗创作 中的主要形式。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身世 ,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 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 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 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 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 ,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 温暖的母爱。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 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花想起了自己的 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一我的保 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 大堰河的墓。
写作背景
大堰河其人
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
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一畈田蒋村 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 出生地称呼她, “ 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 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 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 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 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 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 开了人世。
· 大堰河yàn 檐头yán 瓦菲fei
· 荆棘jingjí 掐死qiā 匾biǎn
· 碾niǎn 恒怩 niǔní 冰屑xiè
· 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zhòu
灶火zào
火钵bō
团 箕jī
走进文本
1.正确读音
2.情感脉络
第一部分: ( 第1、2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各
自
的阶级地位和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 ( 第3 — 8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农民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 情。——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 ( 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
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 第12、13节)诗人从回忆过渡到现实,
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 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 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与深情礼赞。——讴歌与赞美
名称
大堰河/大叶荷(不详)
身份
保姆、养母
年龄
四十几岁
工作
农民、短工、保姆
技能
家务活、农活
家庭成员
丈夫、五个遭遇悲惨的儿子
生活情况
艰苦
结局
凄凉
3.大堰河简历
第1节: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 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没有姓 名 ,没有人生自由并且悲苦低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2节交代“我”的阶级出身,点 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 系。倾注了我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诗歌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 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一,赏析1—2节
1.2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介绍大堰河的 身份、地位及 其与“我”的 关 系。
赏析诗歌
意象 坟墓 故居 园地 石椅 荒草覆盖 关闭生菲 已被典押 生满青苔
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作 用 : 铺陈和排比的手法构成了一幅凄凉、衰败、 荒寂的伤感悲凉画面,渲染了抑郁低沉的 思念之情,为全诗奠定悲剧氛围。
二,赏析3节
第3节运用了哪些意象 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有什么样的作用
三,赏析4节
1.第4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搭好灶火后
抱
抚摸
补好破衣后
拾起鸡蛋后
掐死虱子后
包扎伤手后
拍去炭灰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2.第4节运用了什么修辞和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 确 :排比、反复,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 家 务劳动;同时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慈爱。
细 节 描 写 1、传达出底层劳动者的形象特征。
2、给“我”安全感。
3、男性化的外形特征,与她的柔情形成对比,凸显出她对我的深爱。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
"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 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 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 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四,赏析5节
“我”离开保姆,大堰河卸去一身重担,她
却流泪的原因:
对乳儿无比真挚的感情
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的词:
“被”
“ 领 回 ”
与第4节大堰河家中的贫 困生活形成对 比,一方面突出 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连续使用排比长句,一方 面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 生感、拘束感,反 衬出大堰河 家中的温暖融洽,表达了“我” 对大堰河及其一家真挚的爱与 深沉的留恋。另一方面也反映 了社会的不公。
红漆雕花的家具
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天伦叙乐”的匾
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 钮扣
安了火钵的炕凳
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个
铺叙地主家富
裕豪华的生活
五,赏析6节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住穿吃
六,赏析7节
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要做哪些事 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怎样
洗 衣 六个排比:
含着笑 洗菜
切菜
喂 猪
烧 肉
晒麦
不论冬夏,不 分寒暑,年复 一年承担着繁 重的劳动。含 着笑,不停地 劳动表现了大 堰河勤劳、纯 朴、宽厚、善 良。也表现她 命运悲惨,极 容易满足。
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 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 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 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七,赏析8节 1.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切糖
做梦 深爱 贴画
赞美
2.为什么是“不能说的梦”
这个梦对于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
是一种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 怀地执着期待。身份的差异,只能让 她把对乳儿地美好愿望埋在心底。
八,赏析9节
作者为何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的名字
表明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同时表达
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大堰河而内疚悲痛的心
情。
其中蕴涵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深
的悼念与歉疚。
九,赏析10节
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来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
表明大堰河一 生凄苦之沉重
表明安葬之简 陋。
四十几年的 数不尽的
四块钱的
几尺见方的 一手把的
对比,衬托
出大堰河死
后的凄凉
与悲惨
十,赏析11节
1.诗人为什么从大堰河的悲惨遭遇写到她全家人的遭遇
交代了大堰河的死给家庭带来的重大影响,表明她对家庭的重要作用; 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揭示了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公 道的世界”的罪恶,表达了诗人的憎恨之情。
2.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后代在感情上的联系,请
你找出表达感情的句子并试作分析。
"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 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
"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 表 明 诗 人与被压迫遭痛 苦的阶级弟兄心连心。与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做了生我的 父母家里的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 一 切都感到"恒妮不 安”两相对比,诗人的亲疏爱憎何等鲜明。
十一,赏析12节
诗人把这首赞美诗呈给哪些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堰河:紫色的灵魂、手等
●兄弟们
●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以及她们的儿子
●好处:升华情感与主题
作者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是全诗感情 发展的高潮。
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 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 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干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 品质。 “大堰河”是千干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1.紫色是高贵的色彩。 大堰河的身份虽然卑贱,但是她慈爱、善良、 勤劳,集人之善德于一身。紫色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高贵与美丽,也 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紫色的灵魂”是作者对乳母大 堰河高贵灵魂的赞美。
2.紫色是痛苦的、压抑的颜色。诗中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 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悲哀的灵魂。表现出 作者对大堰河在黑暗社会中所受的伤害的怜惜,作者将这首赞歌献给 了黄土地下深埋着的伤痛的灵魂。
十二,赏析13节
此节内容是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13节: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作者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
之情,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
此节是全诗的总结,照应了全诗。
"手":承载生活的艰辛
“笑 ”:感恩苦难的恩赐 “梦”:封藏希望的甜美
赏析人物
大堰河人物形象总结
细节描写
总 之 ,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
”洗衣、做饭、喂猪、晒豆麦,终日操劳;大堰河是 善良的,她永远“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 命,质朴乐观;大堰河是慈 爱的,纵使在终日辛苦劳作 后,仍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是博爱 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大堰河 是悲 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
命大堰河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默默无闻、忍辱 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母亲。 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了对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 民的赞美。
赏析人物
1、 叙事、抒情完美结合。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 深
沉的挚爱。如第4节中,诗人叙述了大堰河繁重的
家务劳动,回忆了和大堰河共同度过的贫苦但温暖
的生活,抒发了他对大堰河的挚爱。
艺术特色
2、借助细节描写抒发感情。
诗人捕捉和表现细节的能力是超群的。这首 诗几乎处处有着准确而生动的细节。如第4节,诗 人一连用了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 的家务劳动,写出她关心、照料、爱抚乳儿,充分体 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又如第8节,诗人通过下面 四个细节--年节切冬米的糖、贴乳儿的画、逢人夸 乳儿、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 儿的感情,反映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3、 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
诗人运用语言,是根据情绪的需要而设置的。
这首诗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就是情绪需要的结 果。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 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 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 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 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
主 旨 :
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
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纯朴宽厚的美好品质,
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
命运的黑暗社会。
写作素材积累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一出生,就被算命先 生算出“克父克母”,于是被寄养在一户农民家庭中, 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他, 用不似母爱胜似母爱的感情滋润了他,用生活的信念和 坚韧的意志感染了他,用苦难的命运和人生的本剧教育 了他。从此,他的血脉里便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液。大 堰河死后,艾青在1953和1973年两次回乡时,都特意 前往她的墓地进行祭扫。
适用作文话题:“大爱”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