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 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 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 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 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 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 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 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 “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 刻。
导入
构成 历史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沿海的200多个岛屿)
1841年1月26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
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
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
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
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
“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屈辱的历史
圆国回国国圆国园回回回
追寻历史
回回国国回固国回圆回
1984年12月19日,中英 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 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 签署。宣布:中国政府 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 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
尔夫人访问中国
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 与她进行了会谈
1999年12月20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
澳门主权
199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 复对香港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 怀抱。
香港回归,是中华盛事,也是国际要事。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
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由新华社记者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正式发表署名周婷、
杨兴)联合采写的《别了, “不列颠尼亚”》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一等奖, 这是国内年度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
背景介绍
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
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 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 稿。
这篇新闻,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
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 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
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 段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
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 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 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访谈、 新闻评论、 【新闻类阅读体裁主要指这五种】 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 报告文学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 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学习任务 依体学文
新闻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
大标题,有时也有引标和副标。
概括新闻内容
导语: 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思想性和指导性强。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
依体学文
学习任务
写作特点
文体特征
积势蓄力巩固外贸稳增长
深圳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近两成
本 报 记 者 程 远 州
开栏的话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工 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继续回升,夏粮 再获丰收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一 份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半年报”。
展望下半年,如何继续保持外贸、消费、投资等 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 如何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 日起,本版推出"走好开局之年后半程"栏日,聚焦 如分领城,关注各地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探索实践,敬请关注。
上半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深圳依然取得了亮 眼的外贸成绩。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上半年,深圳进出口 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相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19.1%
“深圳制造”走俏国际市场
说明新闻中最重要
或最引人注意的事
实和思想,是标题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推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8条措 施和稳外贸、稳外资18条措施,不断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通 关措施——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监管证件由86种缩减为41 种,实现16种出口原产地证书全流程线上办理:通关模式方 面,提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集中申报等多种"申报菜单"; 针对生鲜食品,紧急料件等对通关时效要求较高的货物,实 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
上半年,深圳海关重点推进的“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也取 得了不俗的成绩。受珠三角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 限制,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货物须先运至
引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的最主要的部分
正题宜实不宜虚
平抑市场价格
通关措施更加高效便捷
7月29日下午, 一场急雨骤然而至,盐田国际集装 箱码头却紫忙依旧。20个泊位全部启用,所有操作
岸吊均在满负荷工作,满载货物的远洋巨轮依次靠 泊,排成长队的集装箱货车有序进闸。
在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如何满足不断 增长的进出口需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供应护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齐志明
同时,公司大力响应国家“一 带一路"侣议,借助中欧班列,向国 内引入更多低成本,高效率,质量 优的进口钾肥货源。2月16日以 来,累计通过中欧班列从乌兹别 克斯坦向国内直运钾肥超1万吨。
公司加大航运运力,与全球 排名前列的白俄罗斯钾肥公司连 续多年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海轮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
释、说明和阐述
副题
正题
R 走好开局之年后半程
格持续
月10日 致,约 价格为 元/吨,
全球价
“十四五”规划提出—
服务农业发展
公司累 供应农 应化肥
……
n
倒金字塔式
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
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
正金字塔式
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
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 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
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然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
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 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新闻结构
回圆回国国圆国医
并列式
将同等重要的事实平行排列,又称双塔式结构。
提要式
又称一二三四结构,是一种把倒金字塔结构和并列式结构结合起来的写作形式,适用 于综述性新闻。
延缓兴趣式
导语中不交待具体事实,引导读者非读完全篇不可。
平铺直叙式
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此种写作方式
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回国回国国圆国园回回回回回回国国回回
02
研习文本
★ ★ ★
★
·标题:《别了, “不列颠尼亚”》
· 导语(第1段):概述英国离港的最后时刻:查 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 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
· 主体(2-10段):具体展开:叙述了中央关于 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划分层次
· 结语(第11段):概述英国离港:叙述英国对 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快速浏览—理清结构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
顺序。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相结合的
结构,即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方式.
先说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后,“不列颠尼 亚”号驶离港口,下文再接着按照时间顺序讲 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重要场景。
末任港督离岗,英国管制终结
第一场景 告别港督府
第二场景 雨中告别仪式
第三场景 ① 政权交接仪式
第四场景 ②“不列颠尼亚”号在夜幕中消失
英国在香港156年5个月
零 4 天的殖民统治终结
导语
主体
结语
别 : 不 鬟
文章结构
思考探究
本篇文章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
社社级好稿,它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
通读文本思考探究
回国回国国圆国园回座
理解标题方法:1、关键词语含义
2.揭示修辞手法传达的含义、情感。
(象征 双关 句式倒装 意味深长 重在突出、强调)
不列颠尼亚:
是罗马帝国对不列颠岛的称呼,后据此 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 神化,又衍生成守护不列颠岛的女神名称, 她的现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 和盾,后成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英国 最知名的远洋邮轮之一,名字也是“不列颠 尼亚”。
一、新闻标题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回圆回国国圆
毛泽东主席在1949 年8 月为新华社撰写过 《别了,司徒雷登》的社论,以回应当时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对华关系白皮书。
主谓倒装,则突出传达了社论的情感信息: 斩截的嘲讽和胜利的豪迈。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必标题运用借代: “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必 双 关 :
表层含义: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 茫南海夜幕中,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
象征意义:“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 段耻辱终被洗刷。
心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引人注意。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如何理解本文导语作用
导语部分点明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 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
-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
香 港 。
视角:英方撤离
二、新闻导语
回圆回国国圆国园区
答题方法归纳
·新闻标题作用
· (1)内容上,概括新闻的主要事件
· (2) 主旨上,表达对新闻事件/人物的情感
态 度
· (3)效果上,运用某种手法,具有某种效果, 激发读者兴趣
· 新闻导语作用
· ①内容上,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结果
在主体部分,课文选取了哪几个重要场景来报 道这 一 香港回归重大历史事件,快速地浏览课文, 找出这几个场景。
三、新闻主体
时间 新闻事实
新闻背景
30日下午 告别拉开序幕
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 港督旗帜降落
每一位港督离任都举行降旗仪式
4时40分 港督离开港督府
港督府的历史
6时15分 告别仪式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结束
7时45分 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英国占领香港
30日最后一 分钟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 告结束
7月1日第一 分钟 中英交接仪式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离港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文中重要的时刻和场景。
思考2: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在这10个
段中,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 它们是按什么样
的顺序麻写的呢
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主要可以分为几个场景呢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 点4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 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 英国国旗。(第五、六、七自然段)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 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 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 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 中国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 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 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 然段)
回圆回国国圆国园回回回回固回国国回回回回回国回固园
思考3: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
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②使用如此密集而精确的时间描述,凸显了该 事件的意义重大和庄严,说明这一庄严的历史 时刻来之不易。
③时间的密集表明人们都在急切地关注这一庄 严的历史时刻,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 心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面对国家日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2 - 4 段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 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
5—7段 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 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 结束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
旗,英国管治开始
8—9段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 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制香港的精
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思考4---镜头交错展现主旨
文章的主体部分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场景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
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港督府是英国在香港的最高统治机构,通过对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强调这次降旗是具有标志性的
最 后一次,说明香港不再有港督,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暗含了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 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军队象征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且英国殖民者一直希望在港能保留驻军权。
自己的土地被人一占就是156年,这是何等屈辱的事,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这奇耻大辱,争取香港的回归 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体现一种民族 自豪感 。
2 , 1 5 6 年 前,是一个叫爱德华 ·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 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镜头交错展现主旨
3,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 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 景。
·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和象征香港回归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巨幅紫 荆图案,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
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
4,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权 。
· 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代表中国人时时刻刻记着这笔 屈辱的历史并一直盼望着香港的回归;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
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思考探究
·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
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 治结束,点明题意。
· 怎么来的怎么回去,方式是相同的,心理却不同,来时是何等的风光,去时又是何等的狼狈。 一切 侵犯主权的行为都将是狼狈的结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这句结语既有对英国殖民统治辛辣的讽刺, 更有“百年耻辱一朝雪”的胜利豪情。
5.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思考探究
新闻背景作用
(1)补充新闻内容,交代 … … 具体信息,有利于读者了解新闻发 生的原因、发展的来龙去脉
(2 )丰富文章内容,让读者全面了解 ……方面的内容,突出新闻 人物 … … 的特点/品质
1.背景资料的穿插与新闻现实之间关系密切相关,今昔对
(3特突出新副王旨,表达作者情感倾向,理解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4增强新阅的智识性散趣味性,使新闻更有可读性与感染力,
吸引读者兴趣
(5)历史背景:今昔对比,揭示事件的历史意义,增强作品的历史
这些背景内容有何作用
·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 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 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
· 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 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 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 个历史的背景中,即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 事件放在一个历史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 历史和现实镜头交错出现,不仅使现实场景有画面感、历史纵深感、厚重感、丰 富度,还加强了表现主题的力度——英对香港156年的统治的结束。
思考探究
作用小结
三次降旗、 一次升旗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
国旗是 一 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
英国 一 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 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作用:典型镜头剪辑、交错,既保持了事件的完整性,还有重要突出点。 还层层深入的表现主题——英对香港156年的统治的结束。
思考五 - - 典型镜头的运用
回国回国国圆国园回回回回回回国国回回回回回国回回园回国回
剪辑了四个有关国旗的镜头
不落俗套 新颖独到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
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 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 比较新颖。
细节典型 意义深刻
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布局精巧。
情景交融 叙事真挚
记者将昂扬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融入对场景的选择和刻 画之中。
历史与现实 相交融
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使短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思考小结:概括文本的艺术特色
总结:《别了, “不列颠尼亚”》为什么会获得如此荣誉
它成功在何处
· 1.角度新颖: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按时间顺序组织 材料,通过对以上五个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 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
· 2.表达技巧:现实场景与背景材料有机融合,增加了作品 的厚重感。
· 3.语言庄重、凝练、含蓄。
课堂小结
此时将你的身份转换一下,如果你是中央电视台演播室主持人,你
只能简洁播报这则新闻。那么请你先将新闻内容压缩到200字左右。
新闻语段压缩方法:提炼导语或提炼主要信息,基本原则是删次留主。
次要信息主要包括:
1、重复信息2、比较信息3、原因、背景信息4、描写信息 5、
影响、意义、作用信息(有时也是重要信息,要慎重分析)6.举例信息 7、 解说信息8、句子的次要附加成分9、补充信息。
注意:如果是偏正复句(转折、递进、因果、条件等),要关注其正句。
课堂小结
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1997年7月1日。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是
“米宇旗降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撤高香港”。下面为您播送 来自香港的具体报道。
英国的告别仪式于6月30日下午在港督府开始。4时30分,港督旗帜
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落。4时40分,彭定康乘车离开港督府。 晚6时15分,正式的告别仪式在距高驻港芙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西 举行,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了芙国女王的赠言。7时45分,进行每天 一次的降旗仪式。当晚11时59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米字旗 人 — L7k AAH 上入八 口 I一 人 // 止 人 一 上 n 上A
最后一次降旗仪式结束后,彭定 康将离去。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都把 镜头对准了港督府,中央电视台现场 直播全过程,世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 这里,等待着彭定康最后的离去,但是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镜头中末代 港督神色黯然,降落的米字旗叠放在 他的膝头,带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 斯”并未驶离,而是缓缓地围着港督
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该说什么
理性与情感交织的表达
记者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是: “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 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是“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都要坐车 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 继任了。”
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