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导入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荷花淀
孙犁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
的作用 。
●3.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
人情美,了解抗白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 日斗争 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 神。
●孙犁,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 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 余而立等,河北安平人。
●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 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 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 中 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 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 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
《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等。
《荷花淀》是作家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选自孙犁小
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 1945年5月15
日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
体小说”。《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
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
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荷花淀》以绘画的色泽、诗意的调子、语言的浮雕性
和音乐的节奏感,展现了解放前中国人民的战斗与生活 ,
塑造了一系列善良、美丽、勇敢的农村女性形象,洋溢
着积极、昂扬的浪漫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
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 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 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 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 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 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 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 淀》。
主人公介绍
●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 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 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对战争的亲身感受,
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 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为抗日奉献一 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字词积累
缠绞 (ji ǎo) 菱角( líng ) 荷花淀(diàn)
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
着(多指爱情上的)。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也说铁壁铜
墙。
藕 断 丝 连 :
铜 墙 铁 壁:
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
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
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
梳理故事情节
第 一 部分(1- 31): 水生参军 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32-61): 探夫遇敌
第三部分(62-84):
第四部分(85段)
助夫杀敌
学夫卫国
开端
第一部分第一层(1-4)
月下编席,等候丈夫
描写了白洋淀富有诗意的宁静清丽的月夜
环境,烘托了水生嫂的形象及等待丈夫归来的 心情,又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即水生嫂 和妇女们的歼敌行动正是为了保卫美好家乡。
第一部分第二层(5-29)
夫妻夜话,深情嘱咐
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达了夫妇相见话别
时的不平静,交代了水生参军的原因,斗争的形
势,丈夫对妻子的安慰和教育,妻子对丈夫的依
恋和支持。
二问: “他们几个呢 ”
三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
四问:“怎么了,你 ”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 嗯 。 ”
“嗯,还有什么 ”
情节 对话 性格
一 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关切责备
聪明智慧
柔中有韧 嗔怪关心
自豪埋怨
勇挑重担 爱的理解 情深意重
温柔和顺
夫妻夜话
女人的手指震 动了一下,想是叫苇
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 吮了一下。
细节描写
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
的确出乎意料,不由自主
地手指震动,这是内心震
动的外在表现。
第一部分第三层(30-31)
水生离家,亲人相送
水生嫂及亲人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第一层(32-38)
情 节 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
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
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
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扭怩羞涩
乐观可爱的水乡女儿群体形象
性格
机智伶俐
爽朗直率
性急冒失
商量探夫
第二部分第二层(39-47)
探夫未遇,失望归来
第二部分第三层(48-61)
归途遇敌,摆脱敌人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
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以景写人 , 情景相生
①衬托水生嫂和女人们的心情。 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 失望、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明朗的风光 ,使她们受到了感染,增强了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 起来。也渲染了一个恬淡、宁静诗意氛围,为下文的紧张、激烈作 了铺垫 。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 笔,推动情节发展。
“假如敌人追上来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心理描写,决不能让敌人捉活的,表现了她 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气节。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 没有 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细节描写
特 点 : 水声:高亢、急促
节奏:紧凑、急促、整齐
精神: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
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
哨兵吧。"( 环 境 描 写 )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
“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威武雄壮。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环境的特点( 体现内容),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
第三部分第一层(62-74)
意外相见,伏击歼敌
第三部分第二层(75-84)
船中议论,无比兴奋
再读对话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昵带
戏谚的感情。
对话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
什么人似的。”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
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
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性格
不甘落后 追求进步 追求平等
勇敢自信
胜利之后
情节
第四部分(85)
情节
夫妻 夜话
商量
探夫
胜利 之后
对话
■■■■■■
性格
■■■■■■
■■■■■■
游击 战士
家庭 主妇
变化
三处 景物描写及作用
一 、开头部分对水生 家小院及白洋淀夜景 的描写
二、正午时淀上风光 的描写
1、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2、营造了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3、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 形 象 。
这样的景物,开阔明丽,使女人们失望伤 心的心情马上开朗起来,同时,“水面没 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 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1、使令人恐怖的战争场面充满了诗情画 意,
2、暗示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 斗,
3、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根据地人民 同仇敌忾的斗争。
三、对战争场面的
描 写
1、 这些普通农民在战争中逐渐成长为反抗侵 略的战士。
2、他们由只关注自己一家一户的命运进而关 注更多人民群众的命运。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直 接原因是我党领导的根据地抗日活动的影响。
思考:像水生和水生嫂这样的普通农民的变化体现 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水生嫂形象:
勤劳善良温柔体贴
智慧柔韧多情坚强 支持丈夫顾全大局
充满爱心爱家乡爱亲人
这都是她由家庭妇女
成长为游击战士的
思想基础
小结
小说以中国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 良的劳动妇女, 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 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 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 于落后,勇敢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 的精神源泉。
主题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