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20 20: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
1.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该育种方法称为( )
A.诱变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转基因技术
2.小香猪的体色由黑色变为白色是细胞核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也会发生改变的是( )
A.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
D.该基因的基因频率
3.由于环境保护和采取有效的防盗猎措施,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在两年中增加了近万只,藏羚羊数量上升一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4.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科两种地雀——勇地雀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仙人掌地雀,它们皆取食仙人掌种子;20世纪70年代晚期发生一次干旱,大幅度降低了仙人掌种子的产量,但两种地雀都在干旱中存活下来;随后研究发现它们喙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勇地雀主要取食小的仙人掌种子,而仙人掌地雀取食较大的种子。上述干旱导致这两种地雀种群( )
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属营养级发生改变
C.由“S”型增长变为“J”型 D.竞争强度持续增大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共同进化的过程可导致生物多样性
B.自然环境改变可导致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染色体加倍可导致多倍体高度不育
D.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亙换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8.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92%、8%
C.78%、92% D.8%、92%
9.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1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一定会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了新物种,生物就一定发生了进化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C.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一个物种的灭绝不可能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12.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1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均产生新基因。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
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D.单倍体育种就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纯合体
15.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6.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三倍体植物是不同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新物种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
D.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17.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18.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在树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北极熊白色皮毛是雪原和浮冰环境诱导发生突变的结果
C.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
D.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19.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0% B.60% C.3 5% D.70%
20.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2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否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3.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2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5.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
D.种群中②的改变一定会导致③的出现
二、综合题
26.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 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 .
27.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按照这种自交→淘汰→选育的育种方法,理论上第n代种子中杂合体的比例是________。
(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为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________,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 ___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28.某野鼠种群具有直尾与卷尾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该种群随机交配的子代中,直尾个体与卷尾个体数量相等。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基因频率。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基因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二、基因通过控制 以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3)为探究该鼠的直尾与卷尾性状是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伴X染色体遗传。可采用实验一:多对雄性直尾鼠与雌性卷尾鼠交配,还应釆用实验二: 交配。若 ,则可初步判定直尾与卷尾性状为伴X染色体遗传,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法。
29.I.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其原理是 ;经过①⑤⑥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经过⑦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
(2)过程⑤常采用 的方法,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
II.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填“相同”或“差异”)。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
(3)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药性状逐代累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30.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色(A)对浅色(a)显性.该桦尺蠖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请回答:
(1)该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因称之为该种群的 ,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 .因为黑色个体与浅色个体之间不存在 ,所以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2)若该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则下一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Aa基因型频率为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种群 (是/否)发生了进化,判断的依据是 。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1.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____________。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__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
(4)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 种群的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_______决定的。
32.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 ( http: / / www.21cnjy.com )、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上升/下降/不变).
33.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为AA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黄色.深绿色和浅绿色植株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相同,而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1)基因型为Aa的植株,有的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可能的原因是 .
(2)基因型为AA的植株,正常光照下茎叶为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茎叶为黄白色,原因是 .
(3)如果让深绿色植株给浅绿色植株授粉,其后代成熟植株中,基因型为 ,其中深绿色植株的比例为 .
(4)现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经相互授粉随机交配得到F1,成熟的F1植株经相互授粉随机交配得到F2…,以相同的方法得到Fn.
①F2成熟的植株中,浅绿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②在如图坐标中画出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34.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从F2以后一般采用 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 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 .
(3)通过A→D方向和E方向培育新品种,其育种原理分别是 .
(4)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 ,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35.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_______________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___特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己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种,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_____,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秋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2.D
【解析】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没有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A错误;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与控制体色的基因无关,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由于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说明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不变,因而肽键数也不变,C错误;由于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所以该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
【名师点睛】根据题干“小香猪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体色由黑色变为白色是细胞核中某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所编码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替换”,这属于基因突变中的一种,基因突变后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突变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变;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说明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不变,肽键数也不变。
3.A
【解析】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藏羚羊数量增加,种群基因库一定增大,A正确;基因突变频率在自然界很低,种群数量增加,突变个数会增加,但突变率不一定提高,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因自然选择而定向改变,不会因种群数量增加而定向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据题意可知,保护环境后,藏羚羊数量增加,解答本题时可据此判断哪些因素会变化。
4.A
【解析】两种地雀在环境改变后都发生了进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两种地雀进化后都以植物的种子为食,仍然都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两种群地雀都是S型增长曲线,C错误;竞争强度持续增大,后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考点定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名师点睛】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5.A
【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而导致了生物多样性,A正确;自然环境改变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是可育的,可育性降低,C错误;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亙换会导致基因重组,但是基因结构没有改变,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现代进化理论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6.B
【解析】①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①错误;
②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②正确;
③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正确;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
7. D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 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 错误;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 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C 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考点定位】 生物进化
8. B
【解析】 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 ( http: / / www.21cnjy.com )XB÷(XB+Xb)×100%,Xb=Xb÷(XB+Xb)×100%,又由题意知,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因此XB=(42.32%×2+7.36%+46%)÷(42.32%×2+7.36%×2+0.32%×2+46%+4%)×100%=92%,Xb=(7.36%+0.32%×2+4%)÷(42.32%×2+7.36%×2+0.32%×2+46%+4%)×100%=8%.
【考点定位】 基因频率的变化
9.C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与环境无关,故A选项错误;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选项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选项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 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和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资料,获取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由于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蛾具有细长口器,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改变,A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B项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项错误;生物变异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产生,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而产生新物种生物一定进化,故A正确,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是定向的,故C错误。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其它物种的进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辨析能力。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都是基因重组,故A正确。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故B正确。共同进化指不同物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发展和进化,故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D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才是基因突变,故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B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也可以通过互利共生来实现,故C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它物种的进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4.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发生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细菌的抗药性变异不是使用抗生素导致的。是自发产生的。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加倍后才能获得纯合体。D错误。
【考点定位】变异与育种
【名师点睛】与三种可遗传变异有关的3个注意点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3)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改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15.D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6.B
【解析】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不是一个新物种,A项错误;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显性作用,有的相对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决定,且受环境影响,因此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B项正确;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C项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以“关于变异和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叙述”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种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物种的形成过程、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17.A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C错误;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8.B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白色皮毛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理隔离基因无法交流,C正确;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
19.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已知某种生物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70%,则基因a的频率为1﹣70%=30%.
故选:A.
20.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AA=18%,Aa=78%,aa=4%,则A的基因频率是:A=18%+78%×=57%,a的基因频率是:a=4%+78%×=43%.
故选:C.
21.C
【解析】
试题分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继承和发展,A错误;
B、由以上A的分析,B错误;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D错误.
故选:C.
22.D
【解析】
试题分析:A、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所以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故A正确;
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B正确;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会导致生物间的差异增大,当生物之间形成生殖隔离时,就产生了新物种,故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故选:B.
24.D
【解析】
试题分析: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
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B正确;
C、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25.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能使②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③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D、种群中②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26.(1)自然选择学说
(2)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3)6%
【解析】
试题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核心内容是 自然选择学说.
(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是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色盲基因的频率计算时应注意只计算X染色体,不算Y染色体,故色盲基因的频率为==6%.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学说
(2)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3)6%
27.
(1) aa AA或Aa 2/(2n+1)
(2)①AABB aabb ②3/16 1/3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分离规律,子一代Aa自交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有 1/4aa小穗要淘汰掉,大穗的基因型有两:AA、Aa需要进一步进行连续自交然后逐代淘汰小穗aa,慢慢就能获得纯化的大穗品系。第n代有1/2nAa、1/2(1-1/2n)AA,因淘汰了aa,第n代中Aa的比例为:Aa/(AA+Aa),即(1/2n)/[1/2(1-1/2n)+1/2n]=2/(2n+1)。
(2)水稻的晚熟B和早熟b和大小穗的A ( http: / / www.21cnjy.com )a属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上的应用;育种目标是获得早熟大穗的品系AAbb.纯合亲本的选择是AABB和aabb杂交得F1AaBb,这样A、b基因就集中到子一代个体上,然后F1自交得F2,F2中分离比为:9:3:3:1,其中 1/16。
AAbb、2/16 Aabb属于重新组合的大穗早熟植株,因此大穗早熟植株中有1/3 AAbb是符合育种要求的纯合品系。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
(1)小于
(2)蛋白质的结构 酶的合成
(3)多对雌性直尾鼠与雄性卷尾鼠 实验二子代中雄鼠全部为卷尾、雌鼠全部为直尾 假说演绎
【解析】
试题分析:
(1)已知直尾个体与卷尾个体数量相等,说明bb=50%,则b的频率小于50%,所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大于b的基因频率。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以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3)让多对雌性直尾鼠与雄性卷尾鼠,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代中雄鼠全部为卷尾、雌鼠全部为直尾,说明直尾与卷尾性状为伴X染色体遗传,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
I.(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单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97 1:1
(2)花药离体培养法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II.(1)差异
(2)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3)变异 自然选择
【解析】
I.(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杂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和③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杂种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①⑤⑥为单倍体育种,⑦是诱变育种,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1552×1/16=97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2:1.
(2)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单倍体Ab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势是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II.((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30.
(1)基因库 80% 生殖隔离
(2)32% 否 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共同进化 自然选择
【解析】
试题分析:(1)该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之为该种群的基因库,其中a的基因频率=70%+20%×=80%.因为黑色个体与浅色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2)若该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a=80%,A=20%,则下一代中Aa基因型频率=2×A×a=2×80%×20%=3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1.
(1)种群;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
(2)基因突变;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不定向的;淘汰;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解析】
(1)一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故这些同种害虫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
(2)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即使有存在抗药性基因只是少数个体,此时使用杀虫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使种群中有抗药性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4)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掉,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32.(1)杂合子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非裂翅(♀)×裂翅(♂) (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已经知道果蝇的基因的显隐性,利用分离定律以及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解题.
解:(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2)只用图1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AXa,表现为非裂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这样的组合,子代表现出来的结果将和图1中的一致.具体图解过程见答案.
(3)解法一: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位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于常染体还是X染色体,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选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即:雌性非裂翅×雄性裂翅.如果子代表现是: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都接近1:1(根据材料中可知,裂翅个体为杂合子),则说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法二: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题(2)可知Fl 的裂翅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l中雌雄裂翅为亲本.若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说明基因位于X 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若子代雌雄个体均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接近3:l,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 X Aa).
(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
故答案为:(1)杂合子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非裂翅(♀)×裂翅(♂) (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考点:伴性遗传.
33.(1)细胞正在分裂,DNA进行了复制
(2)光照影响了基因表达
(3)AA和Aa
(4)① ②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豆植株的颜色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据此答题.
解:(1)基因型为Aa的植株,正常情况下只含有1个A基因,只有在复制后且细胞没有分裂时含有2个AA基因.
(2)基因型为AA的植株,正常光照下茎叶为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茎叶为黄白色,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如果让深绿色植株AA给浅绿色植株Aa授粉,其后代成熟植株中,基因型为AA和Aa,比例为1:1,深绿色植株的比例为.
(4)①一批浅绿色植株(P),经相互授粉随机交配得到F1,成熟的F1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1:2.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所以经相互授粉随机交配得到F2,F2成熟的植株中,浅绿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②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答案为:
(1)细胞正在分裂,DNA进行了复制
(2)光照影响了基因表达
(3)AA和Aa
(4)① ②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34.(1)自交
(2)单倍体 A→B→C→G→H
(3)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4)基因频率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 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1)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让F2进行自交,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育种过程为A→B→C→G→H.
(3)通过A→D方向是杂交育种,E方向是诱变育种,其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4)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都要进行筛选,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都能定向改变,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故答案为:
(1)自交
(2)单倍体 A→B→C→G→H
(3)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4)基因频率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35.
(1)种群 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方向性)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遗传
(3)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甲地大
【解析】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
(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生殖隔离,使得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50 000只)基因库比乙地(38 000只)大。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