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31 07: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铃薯是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可用带芽眼的块茎进行繁殖。这种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
A.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 C.出芽生殖 D.分裂生殖
2.用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青州毛桃砧木上,所结桃为( )
A.全是毛桃 B.毛桃和蜜桃各一半 C.全是蜜桃 D.不能确定
3.成都有多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它的匐茎可以长出新的植株(如图)。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营养生殖 B.有性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
4.某学校研学团到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蝴蝶的多样性。下图中表示蝴蝶变态发育过程中蛹期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D.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6.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鳃、肺 B.肺、肺和皮肤
C.鳃、肺和皮肤 D.鳃、气管
7.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可表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B.图一中,②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C.图二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C是蛹
D.图二如果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
8.三种生物的发育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蛹,②是若虫
B.蝗虫的发育需要经过①时期
C.③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三种生物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9.近年来,市场上的双黄鸡蛋越来越常见(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黄鸡蛋一定能孵化出两只雏鸡
B.卵细胞由卵白、卵黄、胚盘组成
C.鸡蛋液中的白色絮状物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
D.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胎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10.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观察鸡卵”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放大镜观看鸡卵,卵壳外表有很多小的凹陷
B.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
C.将鸡卵的钝端敲裂,除去卵壳和外卵壳膜后,看到的空腔⑦是气室
D.卵黄外表中心的乳白色小圆点①是胎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11.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长毛和粗毛 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C.人的身高和体重 D.人的小眼睛和黄皮肤
13.如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B.②表示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①表示染色体,1条染色体中一般只含有1个DNA分子
D.③表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4.下图是某人染色体组成以及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此人的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B.此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C.①表示性染色体,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D.③表示DNA,含有控制性状的基因
15.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都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了一个惯用右手的孩子。据此作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惯用右手一定是显性性状
B.难以判断哪一个是隐性性状
C.假如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惯用左手的
D.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
16.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亲代豌豆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17.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遗传病,双亲中一方为患者,基因组成为Ee,另一方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18.桔小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被世界各国列为水果的“头号杀手”。如图是桔小实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桔小实蝇的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B.图①为雌性桔小实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C.雄性桔小实蝇只能产生性染色体为Y的精子
D.雄性桔小实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6对+XY
19.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得到了果型增大、产量更高的太空椒。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普通甜椒与太空椒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B.太空射线引起普通甜椒的基因发生改变
C.太空椒果型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太空椒的产量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0.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用种子繁殖马铃薯与用薯块(茎)繁殖相比,优势之一是( )
A.子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
B.子代个体间株高完全一致
C.子代个体间产量完全相同
D.子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21.袁隆平院士把毕生心血献给了杂交水稻,下列关于杂交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改变
B.有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
C.无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改变
D.无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
2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23.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
C.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24.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
B.任何生物为了生存,都需要通过生存斗争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C.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更容易生存
25.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简图。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阐述中错误的是( )
A.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
B.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C.②表示有利变异生存,不利变异淘汰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6.科学家在观察研究某小岛上一种啄木鸟的进化特点时,发现这种啄木鸟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昆虫。他们测量了这种啄木鸟喙的长度以及这种昆虫在树干中分布的深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啄木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它和我们常见的麻雀、喜鹊等都属于鸟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有等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大量化石证据表明,现代的鸟类和②_______都起源于远古时期的①_______。
(3)根据科学家在该小岛上的研究结果(如图二)可知,这种啄木鸟喙的长度多数为_______cm左右,昆虫在树干中分布的深度多数在_______cm左右。啄木鸟喙长短的差异、昆虫在树干上钻洞深度的不同,这都源于生物的_______。一部分昆虫钻洞的深度大于啄木鸟喙的长度,保证了总有昆虫能够幸存下来,并将这些特征_______给后代。
(4)啄木鸟的喙有长的、短的和长短适中的,在坚硬的树干以及树洞中昆虫的共同选择下,其中_______喙更占优势。啄木鸟与树洞中的昆虫通过长期激烈的_______,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
(5)啄木鸟具有适于凿树洞的坚硬锋利的喙、能伸缩且尖端带钩的长舌等,这表明其形态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这些都是_______的结果。请你再举出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例如:长颈鹿的长颈适合吃到高处的树叶):_______。
27.生物课上王红小组将鸡卵敲开后倒入培养皿中,对照教材中鸡卵的结构图,认识鸡卵的各部分结构,请根据王红的观察回答问题:
(1)王红按要求将鸡卵钝端的外壳膜去除,看到里面有个小空腔,这是[③]_______,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_______。
(2)再取一个鸡卵,把它放在盛水的小烧杯里,把烧杯放在垫有陶土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卵壳上有气泡产生,这证明卵壳上有许多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鸡卵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于[⑤]______中,受精卵的这部分结构色
浓而略大,离开母体后还需要有适宜的______才能继续发育。
(4)鸡卵中含营养物质最丰富的结构是[⑥]______,其次在[④]______中也有营养物质。
28.乐乐参加了学校开展的“饲养家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家蚕的一生”
(1)由图甲可知,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③为_______期。
【任务二】培养观察
(2)乐乐观察到家蚕发育的第②阶段要经历25天左右,在此期间要关注_______(写一种即可)等因素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其处于适宜的环境。在②阶段,家蚕一般要经过4次_______才能生长发育。
(3)当家蚕发育到5龄后期,乐乐发现它会停止进食,开始吐丝结茧,此时需要为家蚕提供纸板网格(图乙)便于蚕丝附着。为保证每个格子可容纳一条蚕完成吐丝结茧,应估测5龄蚕的________来确定格子的大小。
(4)家蚕可将桑叶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进行转化,进一步合成蚕丝。乐乐查阅资料得知这一过程主要受两种激素影响,为说明不同激素的施加方式对家蚕产丝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大量5龄蚕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如表。
对照组 方案1:加激素A 方案2:施加激素A+激素B
5龄期时长(天) 8 10 10
茧层率(%) 28.70 29.29 29.88
注:茧层率越高家蚕产丝量越大。
①据表结果可知施加激素可以_______家蚕5龄期的时长,乐乐推测这样就使得5龄蚕的进食总量_______,为其制造蚕丝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家蚕产丝量。
②乐乐也想提高自己饲养的几十条家蚕产丝量,据表实验结果建议乐乐可以采用方案_______,效果会更好。
29.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正常果蝇体细胞和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图解。
(1)果蝇的翅型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为研究其遗传规律,选取不同亲代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 子代
残翅 长翅
1 残翅×长翅 0只 238只
2 残翅×残翅 244只 0只
3 长翅×长翅 92只 274只
①表中第3组亲代果蝇均为长翅,子代果蝇中出现了残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由表可知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性状为隐性性状的组别有_____________。
②表中第1组子代中长翅个体与第2组子代中残翅个体进行杂交,它们后代出现长翅果蝇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
(2)图一中果蝇乙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是它的生殖细胞,该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
30.在我国颁布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很多家庭选择生育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家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性别和健康两个问题了。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排序图,可以看出其中共有_______条染色体,你判断该宝宝的性别为_______,依据是_______。宝宝父母提供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_______条。
(2)图2是该宝宝某一条染色体的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染色体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的。请你简要概括基因与DNA之间的关系: _______。
(3)若妈妈再生育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
(4)人类的多指(如六指)一般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遗传病,假设某男性患有多指(基因组成为Tt),妻子正常(基因组成为_______),那么他们生下一个五指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
(5)事实上,很多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因此不易被发现。我国《民法典》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请你从生物学角度解释该项规定的意义: 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完全符合马铃薯通过带芽眼的块茎进行繁殖的描述,A符合题意。
B.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这与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不符,B不符合题意。
C.出芽生殖是某些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经生长和分化形成的与母体相似的结构,并从母体脱落形成独立生活的新个体。马铃薯的繁殖不符合出芽生殖的定义,C不符合题意。
D.分裂生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分裂即生殖),如细菌等。这与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青州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所结桃为全是蜜桃。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草莓的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指植物利用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植物有性生殖指生物体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B错误;出芽生殖指母体上生出形态结构与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个体,如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等,C错误;孢子生殖指生物体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常见的孢子生殖的生物有藻类、苔藓、蕨类植物,D错误。
4.答案:C
解析:蝴蝶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图中①表示卵(受精卵),②表示幼虫,③表示蛹,④表示成虫,所以,图中表示蝴蝶变态发育过程中蛹期的是③。可见C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期,故选D。
6.答案:C
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在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
7.答案:D
解析:A(×)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B(×)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C(×)图二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表示受精卵,则C表示成虫。
8.答案:B
解析:A.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其中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②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①蛹→成虫四个时期,A正确。
B.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了受精卵→②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比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少了蛹期,B错误。
C.③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青蛙后,青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
D.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发育为雏鸡,未受精的鸡蛋不能发育为雏鸡,所以不管是单黄或是双黄蛋都只有经过受精才能可能孵化出雏鸡,所以受精的双黄蛋可能孵化出雏鸡,故A错误。B.鸟卵结构中的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卵黄(相当于细胞质)和胚盘(内有细胞核)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卵细胞,故B错误。C.鸡蛋液中的白色絮状物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故C正确。D.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内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故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卵黄表面中央的小白点①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鸡。
11.答案:A
解析: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明豆的后代是豆,瓜的后代是瓜,指的是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A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B
解析:绵羊的长毛和粗毛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人的小眼睛和黄皮肤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AB.②表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①表示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C不符合题意。
D.③表示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均为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为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为Y染色体。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此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因此此人为女性,不能产生精子,A、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10号染色体中的一条,为常染色体,且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C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呈螺旋状,为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①当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时,父亲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个A基因;母亲惯用右手,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孩子惯用右手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因此父亲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a基因,推出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故他们的基因组成:父亲是Aa,母亲是aa,孩子是aa。②当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时,父亲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母亲惯用右手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个基因A,基因组成是AA或Aa;孩子惯用右手为显性性状,从父亲那里只能获得a基因,从母亲那里只能获得A基因,因此,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故他们的基因组成:父亲是aa。母亲是Aa或AA,孩子是Aa。由“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了一个惯用右手的孩子”这一事实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哪个性状是隐性性状,B正确。不管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还是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都有可能,C错误。
16.答案:A
解析:亲代豌豆的杂交组合是紫花×紫花,子代为紫花:白花=3:1,符合“无中生有”的规律,可知题述亲代都是杂合体,所以亲代豌豆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Aa,A符合题意。
17.答案:B
解析: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则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是ee,所生孩子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50%,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桔小实蝇的体细胞中有6对染色体,A错误;已知桔小实蝇体细胞中含有6对染色体,且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题图①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X,表示的是雌性桔小实蝇的染色体组成,B正确:雄性桔小实蝇可产生性染色体为X或Y的精子,C错误;雄性桔小实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5对+XY,D错误。
19.答案:C
解析: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太空椒的产量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用种子繁殖马铃薯属于有性生殖,因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种子胚内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个体,发生变异的概率大,子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就是杂交水稻。因此,杂交水稻属于有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故选B。
22.答案:D
解析: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A正确;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氨基酸等有机物,C正确;现在的地球已经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原始地球的条件,D错误。
23.答案:A
解析:A.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戊比甲丙高等,因此戊最有可能是陆生的,A错误;
B.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正确;
C.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最原始的藻类植物,C正确;
D.由丙进化为丁,因此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D正确。
故选:A。
24.答案:A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也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但生物进化的方向却是定向的,就是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不适应环境便会被淘汰,A错误;任何生物为了生存,都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正确;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C正确;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D正确。
25.答案:A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A错误。
26.答案:(1)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直肠短,随时排便等。(任选两项,合理即可)
(2)哺乳类;爬行类
(3)3.5;7;变异;遗传
(4)长短适中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
(5)自然选择;雷鸟在冬季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能很好地隐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
解析:(1)鸟类的共同特征有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直肠短,随时排便等。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现代的鸟类和②哺乳类都是由远古时期的①爬行类进化来的。
(3)由图二可知,大部分啄木鸟的喙长约3.5cm。
昆虫在树干中分布的深度多数在7cm左右。啄木鸟喙长短的差异、昆虫在树干上钻洞深度的不同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一部分昆虫钻洞的深度大于啄木鸟喙的长度,保证了总有昆虫能够幸存下来,并将这些特征遗传给后代。
(4)啄木鸟的喙有长的、短的和长短适中的,在坚硬的树干以及树洞中昆虫的共同选择下,其中长短适中的喙更占优势。达尔文认为,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5)啄木鸟具有适于凿树洞的坚硬锋利的喙、能伸缩且尖端带钩的长舌等,这表明其形态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这些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雷鸟在冬季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能很好地隐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合理即可)
27.答案:(1)气室;氧气
(2)气孔;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3)胚盘;温度
(4)卵黄;卵白
解析:(3)鸡卵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于[⑤]胚盘中,受精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其已经开始进行胚胎发育。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就停止了,这是因为外界温度较低,不适合受精卵的发育,因此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才能继续发育。
(4)⑥是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④是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28.答案:(1)蛹
(2)温度(合理即可);蜕皮
(3)体长
(4)①延长;增加;②2
解析:(1)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中③为蛹期。
(2)温度、湿度、食物等因素会影响家蚕的发育,所以乐乐观察到家蚕发育的第②阶段要经历25天左右,在此期间要关注温度、湿度、食物等因素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其处于适宜的环境。外骨骼会限制幼虫身体的生长,所以,在②幼虫阶段,家蚕一般要经过4次蜕皮,才能生长发育。
(3)当家蚕发育到5龄后期,会停止进食,开始吐丝结茧,为保证每个格子可容纳一条蚕完成吐丝结茧,应估测5龄蚕的体长来确定格子的大小。
(4)①施加激素组的5龄期时长长于对照组,所以可知施加激素可以延长家蚕5龄期的时长,激素使得5龄蚕的进食总量增加,为其制造蚕丝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家蚕产丝量。②施加激素组中,方案2同时施加激素A和B组的5龄期时长与茧层率均高于只施加激素A组,所以,乐乐也想提高自己饲养的几十条家蚕产丝量,可以采用方案2,效果会更好。
29.答案:(1)变异;残翅;1、3;50%/1/2
(2)雄性;丙;3条常染色体+Y
解析:(1)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果蝇个体既有长翅的又有残翅的”,表中第3组中果蝇的亲代没有残翅,而后代中却出现了残翅,这种现象体现了亲子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同时,由第3组可知隐性性状是残翅,表中第1组,亲代有残翅,子代却没有,也可以说明残翅是隐性基因。
②表中第1组子代全部是长翅,亲代为残翅×长翅,可以推断出亲代的基因型是aa×AA,子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Aa,第2组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Aa×aa,则后代的基因组成形式有Aa和aa两种,而且出现的几率各为50%。
(2)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雄性果蝇为XY,雌性为XX。据图可知,果蝇甲的性染色体为XX,性别为雌性;乙的性染色体为XY,性别为雄性。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存在,丙和丁是生殖细胞,丙的性染色体是Y,丁的性染色体是X,因此,丙一定是果蝇乙的生殖细胞。雄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生殖细胞丙的染色体组成为3条常染色体+Y。
30.答案:(1)46;男性;最后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Y;23
(2)[②]蛋白质;[③]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50%
(4)tt;50%
(5)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1)分析题图1可知,共有23对染色体,因此共有46条染色体。由于最后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Y,因此宝宝性别为男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故宝宝父母提供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3条。
(2)染色体由[③]DNA和[②]蛋白质组成。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从性别遗传可知,父亲产生的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两种精子与母亲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妈妈再生育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50%。
(4)多指由显性基因T控制,妻子正常,则其基因组成应为t,该男性基因组成为Tt,他们生下五指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0%。
(5)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