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单元复习(课件20张)-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单元复习(课件20张)-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08:46:3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单元复习课
知识构建导图
专题归纳复习
专题一 气象灾害及其避防
【典例1】2022年上半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30个省3 914.3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28.2万人次,30.5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6 189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888.1亿元。右图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常常出现此旱彼涝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的先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2)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夏旱
B.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D.台风能缓解或解除黄土高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A
B
解题方法 
◎抓关键: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北方地区迟。由于夏季风强弱不稳定,进退异常,当夏季风强时,前进速度快,北方地区降水多,出现北涝南旱;当夏季风弱时,在南方徘徊时间长,出现南涝北旱。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常常出现此旱彼涝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异常。
◎巧判断: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1.(2024·乐山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 ℃)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 ℃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2024年1月30日至2月3日,图1所示的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所示)。
(1)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序号____。
(2)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表现(回答两点即可)。
答: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生活不便);电力设施遭到破坏。
(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答:少出门,防寒,防冻,防滑,防空中坠物。
(4)推测2月3日后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推测一:更加严重。原因:气温持续维持低温,冻雨持续或没有人工除冰。
推测二:不变。原因: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续低温,人工除冰缓慢。
推测三: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原因:气温会逐渐回升,导致过冷水滴不再冻结成冰,加之人工除冰力度加大,冻雨灾害的严重程度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冻雨灾害。第(1)题,读材料及图可知,冻雨是每年初冬或冬未春初时节可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序号②湖北武汉,因为这里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强冷空气容易到达这里。第(2)题,观察图2可知,冻雨灾害包括破坏植被;影响交通,如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交通事故频发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电力设施受损、供电中断、通信不畅、生活不便等。第(3)题,如果我在冻雨灾害发生地,会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尽量减少外出,因为路面结冰、交通不便,外出容易摔倒受伤。如果需要外出,应穿防滑鞋,以免在结冰的路面上滑倒。同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因为寒冷天气而引发身体不适。第(4)题,开放性试题,可从更加严重、不变及逐渐减弱甚至消失3个角度解答。
专题二 地质灾害及其避防
【典例2】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百余人遇难,近1.5万间房屋倒塌。积石山县海拔3 000~5 000米,地势南高北低。下图示意积石山县位置及受灾现场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省简称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比较多、财产损失比较大的原因。
答:地震震级比较大;震源深度比较浅,浅源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当大的破坏;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都在熟睡当中;地震发生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当地建筑的抗震性差;等等。
(3)结合图文材料,列举灾区急需筹集的救灾物资。
答:帐篷、防寒保暖的衣物、药品、食品等。
甘或陇
(4)当地震发生时,应对措施正确的有( )
①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②如果住在高楼,要第一时间抢先乘电梯逃生
③如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④如被困在废墟下,应当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题方法 
◎抓关键:识别省级行政区轮廓,了解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灾害发生后的物资准备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巧判断:利用灾害发生时间、位置、灾害强度等分析灾害的影响强度。不同情况下,应对灾害的措施不同,必须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广东学业考)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年平均降水量约2 500毫米。2024年5月以来,其北部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5月24日发生严重山体滑坡,造成重大损失。据此完成2~3题。
2.本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 )
A.地表崎岖 B.暴雨集中 C.土质疏松 D.植被稀疏
3.遭遇滑坡时,一般正确的做法是( )
①迅速避让和撤离 ②优先抢救财物
③及时报警求救 ④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第2题,读材料可知,本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暴雨集中;地表崎岖、土质疏松、植被稀疏不是最主要诱因。第3题,遭遇滑坡时,一般正确的做法是迅速避让和撤离,应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生,尽快离开滑坡区域,寻找安全地点,逃离滑坡的范围,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求救;优先抢救财物是错误的做法,在遭遇滑坡时应该优先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家中为什么要躲在开间小的房间
答:厨房、厕所等开间小的房间更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更稳定,不易倒塌。
(2)如果你在四楼的班级上课,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避险
答:不要向外跑,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当主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转移。
(3)如果震后被困,为什么要敲击水管求救
答:敲击水管可以将声音传出去,便于搜救人员救援。
(4)如果震后被困,如何维持生命并设法脱离险境
答:莫惊慌,有信心;保存体力;寻找食品和饮用水;改善环境;发出呼救信号;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发生后的避险。第(1)题,建筑物倒塌后,像厨房、厕所等开间小的房间更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更稳定,可躲避。第(2)题,高层教室发生地震后,应保持冷静,不要向外跑,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当主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转移。第(3)题,敲击水管可以节省体力,并且能将声音传出去,便于搜救人员救援。第(4)题,地震发生后,应有生存的信心,保存体力;寻找食品和饮用水;改善环境;发出呼救信号等。(共3张PPT)
第六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大单元素养目标
大解说学法点津
2门世2有
3厚

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域认知
中国主要的
自然灾害
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人地协调观

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在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时,学会描述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主要的致灾因素和灾情。结合我国的实
际情况或生活地区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选择某一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在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时,运用案例,学习一些中国已有的防御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
强化自身防护的意识。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小学课程中已初步学习和体验过,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
可进一步强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