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长江中下游平原(共2课时 课件28+29张)-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 长江中下游平原(共2课时 课件28+29张)-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08:49:22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课时 “鱼米之乡” 沿江工业地带 人口、城市和区域发展
【地理悦读】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称“东方明珠”)坐落于美丽的黄浦江畔,是集都市观光、时尚餐饮、购物娱乐、历史陈列、浦江游览、会展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景观。你知道东方明珠位于哪个城市吗 该城市在我国处于什么地位 【目标导航】
结合地图,说出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中的作用。(综合思维)
结合地图,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根据材料,说明上海在全国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作用。(综合思维)
基础知识预习
一、“鱼米之乡”
1.“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
2.其他农产品:棉花、_____、茶叶、柑橘、蚕丝等。
3.农业发展方向:稳定农田面积,推进适度_________,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名
特优新农产品生产。
鱼米之乡
油菜
规模经营
二、沿江工业地带
1.长江的作用
(1)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沿江地区内部资源的调配和产品的输出提
供方便且廉价的运输。
(2)长江水道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沿海地区连为一体,为该地区与世界各地的沟通提
供便利的_____条件。
2.工业地位: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
___地带。
水运
综合性工

三、人口、城市和区域发展
1.“江城”武汉: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武汉港是我国_____地区第一大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分布有上海、_____、合肥、杭州和苏州等重要城
市。
3.上海
(1)城市职能: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2)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_________,辽阔的内陆腹地,辐射全球
的世界大港。
(3)浦东新区: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上海新城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华中
南京
综合性工业
交通条件
漫画助学
同城效应
名师提醒
上海和北京城市职能的区别
1.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上海是我国超大城市,是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
图解知识
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济发展
情境创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让城市之间越来越“近”。2024年,该地区高铁建设继续高歌猛进,施工中的“沪苏湖(湖州)线”和“通苏嘉甬(宁波)线”两条高铁线交会于苏州市吴江区。右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路线。
思考1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居住在周边城市,该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试分析该现象需要的条件。
答: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思考2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说出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答:气候湿热、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河网密布等。
思考3
近年来,上海人口增速缓慢。2022年,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人口唯一负增长的地区,分析上海人口出现负增长会带来的问题。
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知识归纳 
“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
变式训练 
沪杭高铁的开通产生了“同城效应”,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就好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下图示意杭州至上海高铁车程及运行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①长江水运 ②海洋运输 ③高速铁路 ④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与传统铁路交通方式相比,高铁的优势有( )
①速度快 ②灵活性强
③运输能力强 ④建设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③④
D
A
【解析】第(1)题,“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第(2)题,与传统的铁路交通方式相比,高铁的优势有速度快、节能环保、准点率高、运输能力强等特点,但建设成本更高。灵活性强是公路运输的优点。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图,完成1~3题。
课后作业测评
1.图中阴影表示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量种植的某作物主要分布区,判断该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谷子 D.大豆
2.下列平原中,位于江西省的是( )
A.江汉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苏皖沿江平原 D.鄱阳湖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有( )
①水热条件优越 ②土壤肥沃
③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④便于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第1题,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图中阴影表示的作物是水稻。第2题,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洞庭湖平原位于湖南省,苏皖沿江平原位于江苏省和安徽省,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省。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有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足,该地区降水丰富,该地不位于黄河流域,也不需要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东临渤海和黄海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物产丰富,城市发达
D.水乡风貌,别具特色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A.上海 B.杭州 C.南京 D.苏州
6.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煤、石油等能源丰富 ②江海联运,交通便利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B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呈现出水乡风貌,别具特色。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上海。第6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濒海沿江,地势低平,能够实现江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科技发达,人才集中,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是这里缺乏煤、石油等矿产和能源。
  读长江经济带简图,完成7~8题。
7.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中,长江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丰富的旅游资源 B.巨大的航运价值
C.提供水能资源 D.提供淡水资源
8.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是( )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上海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的航运、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第7题,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部门最齐全、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地带,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便利,沟通了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将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之间重要的商贸通道。航运是长江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最大作用。第8题,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B
B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示意图,完成9~10题。
9.以下不属于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因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矿产基地的开发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10.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B.抑制重工业发展
C.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以加强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D.发展采矿业,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
C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第9题,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有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市场需求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本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矿产和能源不足。第10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应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以加强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11.(2024·云南学业考)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崛起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读中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作用,其中长江横贯东西,通
航能力强,有“_________”之称,连接北京和广州的_____铁路干线贯通南北。
(2)资源丰富是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该区的主要能源资源是_____和_____。
(3)位于该区域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棉、油产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
利自然条件。(至少回答两点)
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雨热同期等。
黄金水道
京广
水能
煤炭
  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了40多所高等院校、5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20
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
(4)武汉是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其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内容。第(1)题,长江横贯东西,通航能力强,宜宾以下四季都可通航,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连接北京和广州的京广铁路干线贯通南北,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第(2)题,资源丰富是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读图可知,该区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和水能,中部地区有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第(3)题,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棉、油产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灌溉便利;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第(4)题,武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才数量庞大,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和产业结合紧密,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中具有突出优势。(共28张PPT)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显著的区位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理悦读】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气候温暖湿润,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重要产棉区和产粮区,区域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目标导航】
根据地图,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及其显著的区位优势。(区域认知)
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综合思维)
基础知识预习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
1.位置、范围:位于_____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_______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2.区位优势:东临_____和黄海,长江贯穿全境,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为
_____、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入海处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渔
业资源、海底油气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3.“T”字区位的作用:长江_____地带和_________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构架,对于长
江中下游平原乃至长江全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巫山
鄱阳湖
东海
水运
沿江
东部沿海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气候:属___________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绝大部分区域的年降
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
2.地形:地势低平,以_____为主。
3.河湖: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和淡水养殖。鄱阳湖、_______、太
湖和巢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
亚热带季风
平原
洞庭湖
图解知识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优势
拓展延伸
诗句里的江南景观
1.烟波江上使人愁,半日帆影半江州。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拓展延伸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资源丰富,但水能不丰富,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江海交汇之地
情境创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图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地位示意简图。
思考1
有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比喻为“弓”和“箭”,说出“弓”“箭”和“箭头”的含义。
答: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长江流域比作“箭”,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思考2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利弊。
答:利: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发展。
弊:易发生洪涝灾害;易造成水污染。
知识归纳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江海交汇之地的作用
①“江”——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②“海”——这里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
变式训练 
右图示意长江经济带“H”形经济格局。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迅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读图,完成(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
B.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被称为“天府之国”
C.武汉位于长江下游,历来是“九省通衢”之地
D.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有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②沿江地带是将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③沿江地带是将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劳动力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④沿江地带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C
【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天府之国”是成都平原。“九省通衢”之地为武汉,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但矿产资源缺乏。第(2)题,长江沿江地带的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①正确;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②正确;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③错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位于长江沿岸,长江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其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④正确;①②④正确。
  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中唱道:“洪湖水呀浪呀嘛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据此完成1~2题。
1.民歌中描述的地区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可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
A.观光农业 B.工业
C.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2.民歌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后作业测评
A
D
【解析】第1题,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据歌词“鱼满仓”“稻谷香”可知,该地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环境优美,可发展观光农业。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地形平坦,主要种植水稻,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黄土高原降水少,不适合种植水稻。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表现为( )
A.沟壑纵横,气候湿润
B.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C.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动植物物种丰富
D.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水运不便
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②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③是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A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第3题,长江沿江地带,降水丰沛、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形成了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沟壑纵横是指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没有热带雨林分布;水运便利。第4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通过长江联系广大内陆地区,是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长江为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提供水源,还提供便利的水运。长江三角洲的矿产资源缺乏。
  【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长江经济带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该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自东向西依次连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②东部沿海技术水平高,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③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地区
④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开采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
A.洪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水体污染加剧
C
C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范围、工业、城市与人口。第5题,读图可得,长江经济带自西向东依次连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技术水平高,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地区;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电力、纺织等工业。第6题,由于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长江经济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多且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有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污染加剧。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 249头,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该种群数量首次实现止跌回升。下图示意长江江豚保护区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8.为保护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应在江豚保护区( )
A.防治水污染 B.发展捕捞业 C.建设水电站 D.围湖造田
9.建设长江江豚保护区主要体现了( )
A.产业结构调整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养殖技术提高 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A
B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地区的生态保护。第7题,读图可知,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宜昌和湖口之间,属于长江的中游地区。第8题,保护长江江豚,加强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治理水污染、重要河段全面禁渔、退耕还湖。建设水电站,不利于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第9题,建设长江江豚保护区目的在于保护江豚,维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保护区和产业结构、高新技术无关联。长江江豚不属于人工养殖。
10.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结合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填山脉),东抵东海和___海。
(2)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___________气候。
(3)本区域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
(4)武汉位于长江与_____(填河流)的交汇处,试分析河流为武汉发展带来的好处: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5)利于上海发展的独特地理位置是地处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
____________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巫山

亚热带季风
鄱阳湖
汉江
便
利的水运、丰富的水源、平坦的土地
“T”字型构架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范围、气候类型及不同城市的分布相关内容。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第(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第(4)题,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位于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长江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丰富的水源、平坦的土地等,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第(5)题,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地处长江沿岸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构架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