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玩偶之家(节选)》(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玩偶之家(节选)》(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玩偶之家(节选)
(挪威)易卜生
戏剧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有了成熟的戏剧,有著名的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中国戏剧鼎盛于元朝,有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学习目标
1.对比人物言行前后变化,分析海尔茂和娜拉人物形象特征;
2.把握矛盾冲突本质,体悟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分析作品的思想意蕴,体会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思想内涵;
3.分析作品的“戏剧性”事件、“突转”手法,赏析《玩偶之家》的戏剧艺术。
4.思考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活动一:课前预习效果检测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小的促进作用。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即使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但是比起其它却有天渊之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即便在外国人看来往往有些奇怪。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
回顾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进行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它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在易卜生为准备这部戏剧的创作而写的札记中有如下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完全是一个男人的社会,法律是男人写的……”。
当时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课文选取的是第三幕
第一幕: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父亲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多年后,海尔茂升职为经理,想要开除品质恶劣的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则拿借据要挟娜拉,要求她帮助自己保住银行的职位,否则就把娜拉伪造签名的事情抖搂出去。
第二幕: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助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大夫来了,他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这却让本想向阮克借钱的娜拉拒绝了阮克的帮助。柯洛克斯泰来到娜拉家再一次进行威胁,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林丹太太早年与柯洛克斯泰相识,为了帮助娜拉拜托困境,她决定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柯洛克斯泰决定不再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参加完舞会后,娜拉和丈夫回到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再害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后面就是课文节选部分)
活动二:梳理人物关系、情节
粗读课文节选部分,梳理该部分的情节内容
我们知道戏剧演出的时长往往比较短,大部分都在三个小时以内,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塑造鲜活的人物、反映社会时代问题,就需要在情节安排、戏剧冲突上进行精心的安排。声誉甚高的《玩偶之家》在情节、冲突、人物等方面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启今天的课程。
学习活动一:从突转中窥视人物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文章剧情突然转变。
最早运用于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说:“突转指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发生的。”突转是由情节结构中产生出来,往往是剧中人和观众始料不及的一百八十度的突然转变,由此造成强烈的戏剧性。
比如:索幅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三场,报信人原想解脱俄狄浦斯的厄运而说了一番安慰的话,但由于揭示了神祇的秘密,结果却把俄狄浦斯推进毁灭的深渊。报信人这个行动的结果出人意外地导致了剧情的突转。
1.思考:课文(《玩偶之家》节选)有哪些突转?
有两个突转。第一个突转是看第一封信后,第二个突转是看第二封信后。
2.研读文章,从对对方的称呼、话语长短、说话语气等方面分析海尔茂和娜拉两个人物在两次突转前后的表现,看有哪些性格上的发展与变化,填写下面表格。
3.“戏剧”一词在希腊文里的意思就是“完成的动作”。“演员”一词就是说“动作的人”。演员的任务就是以“再现人的动作来再现角色的。”因此,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的四大要素之一。“它”就像一根贯穿全剧的线,缺了“它”戏剧就会丧失生命力。在表演中从形体动作可以最直接的揭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心里活动,表达人物的思想和目的。
梳理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动作塑造人物性格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析以上两个表格内容,概括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特征。
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多疑、专权、保守、冷酷、虚伪的伪君子。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作业:
为娜拉出走之后写一个续写(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及娜拉的人物形象,着重考虑合理性),300字以内。
“戏剧冲突的本质或内容,是社会性冲突,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戏剧作品中的反映”,那么《玩偶之家》又有怎样的社会性冲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继续走进《玩偶之家》。
活动一:探析矛盾冲突
1.《玩偶之家》矛盾冲突非常复杂,根据主题需要,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主线、副线在剧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纠缠,副线又对主线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每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尽可能展示到极致,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娜拉的悲剧给合在一起,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露。力图营造大起大落、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梳理《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的线索。
(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代表海尔茂与娜拉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
(2)娜拉“冒名签字”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矛盾。
(3) 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为了保银行职务拿“借据”威胁娜拉。并要告发海尔茂。
(4) 林丹太太为了养活弟弟和妹妹,不得已嫁给自己不爱的富人,突出了生存与爱情的矛盾。
(5) 柯洛克斯泰为了给妻子治病和娜拉一样被迫伪造签字,从此被认为是“邪恶的小人”突出了贫穷与人品道德的矛盾。
(6) 阮克大夫因生病无人救助断送了性命。暗示了社会疾病救助与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
“娜拉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试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
(1)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我的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因为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而且,她的三个孩子在家中,所以,她要么会堕落,要么就不得不回到原来家中。
人格独立只有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娜拉出走,如果她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她是不能真正地获得个人地位的真正解放的。
作品中,当娜拉认清海尔茂的真面目后,感到自己“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说明易卜生已经洞悉到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是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尽管易卜生还不能回答妇女如何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如何才能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但光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娜拉出走这一行动的肯定,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有力反抗,就足以给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以摧毁性打击。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我的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从剧情来看,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她聪明而有头脑,有办法解决出走后面临的生存、工作等问题。同时,娜拉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不会再回到海尔茂身边做一个“玩偶”,更不可能堕落而走向肮脏的泥潭。
主题拓展探究
课堂延伸:2020年10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她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当时已有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近日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视频中“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对张桂梅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
观点一:女性自强自立 才能有自尊
@辣椒:老师说的好!作为女性,深深觉得经济独立太重要了,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人妻和人母。
@昂森管业Leo:看过纪录片,确实,大家都可以做全职太太,女高的学生不行,校长、老师和她们自己是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才考上大学的?如果还是去做全职太太,那这些付出的意义在哪里?
@Jully:张校长算是挽救了这姑娘两次,一次让她读书走出大山,一次在她迷茫的时候点醒了她。
@Shiny:经济落后地区,思想封闭的地区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要想改变,就一定要工作,要独立,有事业有能力才有话语权。所以,好不容易有了能力,可不要目光短浅了。
@刘国浩:我是个男人,如果老婆不工作我也愿意养她,但我赞同张老师的看法,每个个体都要自强自立才能有自尊。
观点二:全职太太的价值应该被重视
@nono.yi: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老师对全职主妇的价值也是不认可的,个人认为有点片面。我觉得全职主妇是女性的选择之一,也有非常大的社会贡献。稳定的家庭和全身心投入培养陪伴孩子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的,也是在实现个人价值和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个人选择。
@Eva瑶: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真的只是家务事,跟国家和社会没关系吗?它的价值至今不被看见!
@清水:不少女人选择做全职太太不一定是她个人的意愿,也是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如果能有信任的人帮忙照顾家庭,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还是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