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荷花淀》(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荷花淀》(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荷花淀
孙 犁
1、《荷花淀》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提起战争,
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痛苦、灾难、血腥、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百合花︾
︽大战中的插曲︾
自学反馈
这段文字出自于 ,它的作者是 ,用这样的语言来写小说的流派是 ,因为这一流派的小说家的写作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所以他们写的小说被称为“ ”。但是,虽然我们今天学习的《荷花淀》语言淡雅优美,故事的背景却是 时期。
孙犁
《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
诗体小说
抗日战争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孙犁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写作背景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他是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小说虽以现实主义为根基,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以及武戏文唱的技艺,写人的命运、心灵以及故乡白洋淀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
细腻婉约的文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使孙犁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受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似风格的“荷花淀派”创作,即以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而得名。
【知人论世】
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的人物描写
环境、情节、人物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标注自然段落。
2.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全文已用空行标明小说三部分,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描述每部分内容。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三部分各属什么阶段?
第一部分 —— 开端
夫妻话别-情真意切
第二部分——发展
探夫遇敌-险象环生
第三部分——高潮、结局
助夫歼敌-不让须眉
二、战争与诗意
①找出文章当中的三处自然环境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同学讨论:用这样的诗情画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主题是否恰当?
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照应开头或上文。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第1-3段)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第40段)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第61段)
作用:
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②人物: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
③情节: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月夜编席图(1、3节)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午间淀上风光(40节)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
而且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
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
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莲叶护妻图(61节)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夜景
午间淀上风光
荷花淀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诗 化 的 景物
情景相生
诗情画意
化景为情
环境描写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烘托心情
暗示情节
文章的景物描写,开头对小院子及白洋淀月下夜景的描写,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又贴切的比喻,完全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而通过水生嫂的偶尔抬头远望,又展示出一个更阔大的水淀世界,这个小小的院落也融化进一片“银白世界”里,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被风吹来的荷香,好一派有声有色的水淀风光,读者视觉、嗅觉都被调动起来,充分感受到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体会到景致的优美和人物的美好。作品中的景,既是人物眼中的景,也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圆融而自然。
讨论:用这样的诗情画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主题是否恰当?
虽然作品所反映的年代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从文中我们并不会看到残垣断壁、硝烟烈火、血污伤痕,我们看到的是明月清风湖水稻秧等,一派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
这是由作品的主题决定的——孙犁不想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要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讨论:用这样的诗情画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主题是否恰当?

孙犁


三、人物与写法
快夸我瘦
但是会揍你
这方案不行
再不道歉你就死定了!
自主学习
1、朗读“夫妻话别”段落(第6-29段)
2、指出蕴含潜台词的语句并加以分析,进而深入鉴赏人物形象。
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台词中所包含的话里有话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话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对话描写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句话承接上文的“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丈夫不至的焦急心理以及对丈夫的关切之情;同时又暗示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
水生没有正面回答女人前面的问题,故意岔开话题。但是,他异常的表现(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让水生嫂觉察他有心事,但水生嫂不便直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所以她只得机敏地转换角度,再次试探,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
夫妻话别
对话描写
水生透露出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题岔开,反问水生嫂:“爹哩 ”“小华哩 ”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并表现了水生对家人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怎么了,你 ”水生面对妻子的问话,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而且笑得不像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但她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这反映了她内心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知道底细。
这段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夫妻话别
对话描写
②“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追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痛恨敌人,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她为此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想到,丈夫一去,家里的担子都落到她身上,不禁心生担忧。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积极奔走,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将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融于一心,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这段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夫妻话别
对话描写
③“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嗯。”“嗯。”水生鼓励妻子在思想上、文化上不断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积极进取、勇敢斗争的精神。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一位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情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
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爱家庭,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夫妻话别
情节 对话 性格
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你总是很积极的。”
关切责备
细致聪颖
柔中有韧
体贴机敏
自豪埋怨
爱的理解
勇挑重担
情深意重
温柔和顺
二问:“他们几个呢?”
三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四问:“怎么了,你?”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嗯,还有什么?”
“嗯。”
细节描写
水生嫂的一“震”一“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的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出乎水生嫂的意料,“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震”一“吮”,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心情。水生嫂用“吮”的动作迅速平复了自己的情
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到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这表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此处的细节描写,不仅仅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一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抗日根据地劳动妇女内心深处爱与痛、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夫妻话别
水生嫂
水生嫂温柔贤惠,善良体贴,勤劳朴实,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水生
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爱家庭,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情节 对话 性格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
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
爽朗直率
性急冒失
忸怩羞涩
乐观可爱的水乡女儿群体形象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
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比较妇女群像的异同
稳重谨慎
伶俐机智
性急冒失
腼腆羞涩
心直口快
依恋丈夫
理解支持
深明大义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 只要你不着慌,谁不会趴在那里放枪。”
“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不值钱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情节 对话 性格
性格豪迈,乐观,不甘落后,自信、迅速成长不服输,不愿被敌人困死家中,也不愿被丈夫看成落后分子。
这一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删掉。
如没有这一段,她们就如普普通通的传统妇女一样,表现的只是深明大义和爱丈夫,爱家庭。
有了这段,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全民战争,妇女同样在战斗中锻炼成长,保家卫国。
归途说笑(76—85)
对话描写三:感受人物的成长变化
归途说笑
依恋丈夫
理解支持
日益觉醒 迅速成长
自尊自强
并肩作战
①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你总是很积极的。”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为丈夫积极投身革命而感到骄傲。
2、总结对话的作用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商量看夫对话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她们都想去看看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充分表现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一段人物对话描写又为下面妇女们突遇敌船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回家途中的对话,表现了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思考: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人物形象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1、“诗体小说”
2、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艺术特色
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