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2 质量 密度 压强 浮力
第九讲 质量与密度
1.(福建中考)“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从空间站回到地球后,把来自太空的纸星星送给女儿.纸星星从太空返回地面后( )
A.质量变小 B.质量不变 C.重力变小 D.重力不变
2.(新考法·创新装置)(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他每隔10 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若甲杯最多能装水100 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 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3.(自贡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和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水=1×103 kg/m3)( )
A.ρ丙>ρ乙>ρ甲,ρ甲>ρ水
B.ρ甲>ρ乙>ρ丙,ρ丙>ρ水
C.ρ甲>ρ乙>ρ丙,ρ乙=ρ水
D.ρ乙>ρ丙>ρ甲,ρ甲<ρ水
4.(安顺模拟)量筒中有50 mL水,把质量为565 g的某种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 mL,那么该金属的密度是 g/cm3.
5.(广东中考)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 g,体积为2 cm3,其密度是 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 (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 kg/m3)
6.(北京中考)小京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时,先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再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7.(毕节大方县模拟)“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惊艳世界的“半张脸”——黄金面具残片,质量为286 g.专家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应超过500 g,推测依据是完整面具和残片具有相同的 .有人用500 g黄金手工打造了完整的三星堆黄金面具,该面具的体积为 cm3.(ρ金=19.3×103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铜仁一模)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9.(海南中考)海南盛产荔枝.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22 g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 g,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kg/m3.(ρ水=1.0×103 kg/m3)
10.(黔西南州模拟)献血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义务,已知120 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126 g,
则人体血液的密度是 kg/m3,中学生体内的血液约为3 600 mL,其血液的质量约为 kg.
11.(遵义模拟)小亮用天平和量杯多次测量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的m-V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当量杯内装入液体体积为50 cm3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 g.
变式训练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小明做了两次实验并进行了如下记录,则液体的密度
ρ= g/cm3,容器的质量m= 〗g.
12.(苏州中考)物理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测量冰糖的密度.
(1)小明找来电子秤、喝糖浆用的量杯、大米等物品进行实验.
①把 放在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m;
②向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大米,将冰糖完全放入米中,读出体积为V1;
③取出冰糖,读出量杯中大米的体积为V2;
④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冰糖的密度ρ= (用m、V1和V2表示).
(2)线上交流时,小华的测量方法和小明相同,只是小明用大米,小华用芝麻.你认为
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小,理由是 .
13.(眉山中考)一次课外活动中,物理老师让学生自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
(1)第一小组测量某液体的密度,选择天平及量筒等器材.
①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工作的,它属于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天平置于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该向 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右盘中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1= g;
③将烧杯中液体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丙),量筒中液体体积V= cm3;再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33.2 g;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 g/cm3. (2)第二小组测量橙汁饮料的密度,选择天平和容积为V的两个完全相同瓶子等器材.两个瓶子分别装满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游码示数为m0,如图丁.则橙汁的密度ρ=
(用V、m0和ρ水来表示).大单元2 质量 密度 压强 浮力
第九讲 质量与密度
1.(福建中考)“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从空间站回到地球后,把来自太空的纸星星送给女儿.纸星星从太空返回地面后(B)
A.质量变小 B.质量不变 C.重力变小 D.重力不变
2.(新考法·创新装置)(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他每隔10 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若甲杯最多能装水100 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 mL,则(D)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3.(自贡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和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水=1×103 kg/m3)(C)
A.ρ丙>ρ乙>ρ甲,ρ甲>ρ水
B.ρ甲>ρ乙>ρ丙,ρ丙>ρ水
C.ρ甲>ρ乙>ρ丙,ρ乙=ρ水
D.ρ乙>ρ丙>ρ甲,ρ甲<ρ水
4.(安顺模拟)量筒中有50 mL水,把质量为565 g的某种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 mL,那么该金属的密度是11.3g/cm3.
5.(广东中考)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 g,体积为2 cm3,其密度是8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不是(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 kg/m3)
6.(北京中考)小京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时,先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54g.再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20cm3.由此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2.7g/cm3.
7.(毕节大方县模拟)“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惊艳世界的“半张脸”——黄金面具残片,质量为286 g.专家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应超过500 g,推测依据是完整面具和残片具有相同的密度.有人用500 g黄金手工打造了完整的三星堆黄金面具,该面具的体积为25.9cm3.(ρ金=19.3×103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铜仁一模)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8∶3,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8.
9.(海南中考)海南盛产荔枝.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22 g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 g,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20 cm3,密度为1.1×103kg/m3.(ρ水=1.0×103 kg/m3)
10.(黔西南州模拟)献血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义务,已知120 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126 g,
则人体血液的密度是1.05×103kg/m3,中学生体内的血液约为3 600 mL,其血液的质量约为3.78kg.
11.(遵义模拟)小亮用天平和量杯多次测量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的m-V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1g/cm3,当量杯内装入液体体积为50 cm3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70g.
变式训练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小明做了两次实验并进行了如下记录,则液体的密度
ρ=1g/cm3,容器的质量m=21〗g.
12.(苏州中考)物理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测量冰糖的密度.
(1)小明找来电子秤、喝糖浆用的量杯、大米等物品进行实验.
①把冰糖放在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m;
②向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大米,将冰糖完全放入米中,读出体积为V1;
③取出冰糖,读出量杯中大米的体积为V2;
④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冰糖的密度ρ=(用m、V1和V2表示).
(2)线上交流时,小华的测量方法和小明相同,只是小明用大米,小华用芝麻.你认为
小华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小,理由是用芝麻测量冰糖的体积更准确.
13.(眉山中考)一次课外活动中,物理老师让学生自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
(1)第一小组测量某液体的密度,选择天平及量筒等器材.
①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工作的,它属于等臂(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天平置于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右盘中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1=165g;
③将烧杯中液体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丙),量筒中液体体积V=30cm3;再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33.2 g;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1.06g/cm3. (2)第二小组测量橙汁饮料的密度,选择天平和容积为V的两个完全相同瓶子等器材.两个瓶子分别装满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游码示数为m0,如图丁.则橙汁的密度ρ=
(用V、m0和ρ水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