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信息、能源、材料与社会
1.(2024福建中考)神舟飞天,探梦苍穹.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与地面间的通信是利用(B)
A.空气 B.电磁波
C.超声波 D.次声波
2.(2024常州中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弹性好、韧性好(不易断裂)、绝缘性好、隔热性好、耐高温.这种材料不宜用来制作(D)
A.沙发垫 B.电工手套
C.消防服 D.炒菜锅
3.(徐州中考)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成功实现了403 s 稳态运行.下列能源的形成与东方超环相同的是(B)
A.地热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4.(玉林中考)下列关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在安静的图书馆故意大声说话
C.提倡减排,可不必提倡节能
D.电能是一次能源,它便于输送和转化
5.(铜仁校级模拟)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6.(攀枝花中考)电磁波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祝融号火星车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B.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光不是电磁波
7.(遵义一模)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二维极限下的单层铜基超导体具有和块体铜基超导体相同的超导特性.结合输运和扫描隧道显微学及谱学数据,团队最终发现二维极限下的单层Bi-2212已具备高温超导所需的一切因素.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D)
A.电饭锅的发热电阻
B.电炉的电阻丝
C.白炽灯的灯丝
D.高压输电导线
8.(2024哈尔滨中考)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充电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手机电池的化学能.手机与北斗卫星间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实现导航的目的.
9.(鞍山中考)核电站通过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填“聚变”或“裂变”)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最后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二次(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0.(贵阳三模)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科学家们从许多生物体内发现了塑料的踪迹.为了减少塑料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已超过50个城市的外卖、商场、超市等情景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1)目前处理塑料回收问题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焚烧塑料时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什么能量?
(2)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可以为“限塑”做些什么呢?
答:(1)焚烧塑料时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2)平时出门购物自带购物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1.(新趋势·开放性试题)(株洲中考)如图是根据初中物理能源的有关内容绘制的知识结构图,线条表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化石能源和太阳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
(2)目前核电站发电时释放核能的方式是〖=C〗核裂变〖=D〗.
(3)图中①为连接化石能源与太阳能之间的线条,②为连接核聚变与太阳能之间的线条,请任意选择其中一根线条说明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①化石能源间接地来源于太阳能(或②太阳能是来自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12.(齐齐哈尔中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化石能源目前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使其接近枯竭,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隐患.石油危机、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类对能源问题的思考,我国对此问题尤为重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问题,我国率先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两个奋斗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在东南沿海、西北沙漠优势突出.风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所以我国加大了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如图甲是我国某风力发电基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组成.
(1)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电能,风能是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段风机叶片的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形状不同导致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压强差,可以使风机叶片转动.
(3)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性能,通常用密度小(填“大”或“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
(4)某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越大(填“越大”“不变”或“越小”);当风速大于v2时,风速增大,不能(填“能”或“不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第十八讲 信息、能源、材料与社会
1.(2024福建中考)神舟飞天,探梦苍穹.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与地面间的通信是利用( )
A.空气 B.电磁波
C.超声波 D.次声波
2.(2024常州中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弹性好、韧性好(不易断裂)、绝缘性好、隔热性好、耐高温.这种材料不宜用来制作( )
A.沙发垫 B.电工手套
C.消防服 D.炒菜锅
3.(徐州中考)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成功实现了403 s 稳态运行.下列能源的形成与东方超环相同的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4.(玉林中考)下列关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在安静的图书馆故意大声说话
C.提倡减排,可不必提倡节能
D.电能是一次能源,它便于输送和转化
5.(铜仁校级模拟)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6.(攀枝花中考)电磁波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祝融号火星车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B.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光不是电磁波
7.(遵义一模)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二维极限下的单层铜基超导体具有和块体铜基超导体相同的超导特性.结合输运和扫描隧道显微学及谱学数据,团队最终发现二维极限下的单层Bi-2212已具备高温超导所需的一切因素.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 )
A.电饭锅的发热电阻
B.电炉的电阻丝
C.白炽灯的灯丝
D.高压输电导线
8.(2024哈尔滨中考)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充电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手机电池的 能.手机与北斗卫星间利用 波来传递信息,实现导航的目的.
9.(鞍山中考)核电站通过核反应堆中的核 (填“聚变”或“裂变”)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最后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0.(贵阳三模)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科学家们从许多生物体内发现了塑料的踪迹.为了减少塑料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已超过50个城市的外卖、商场、超市等情景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1)目前处理塑料回收问题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焚烧塑料时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什么能量?
(2)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可以为“限塑”做些什么呢?
11.(新趋势·开放性试题)(株洲中考)如图是根据初中物理能源的有关内容绘制的知识结构图,线条表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化石能源和太阳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2)目前核电站发电时释放核能的方式是〖=C〗 〖=D〗.
(3)图中①为连接化石能源与太阳能之间的线条,②为连接核聚变与太阳能之间的线条,请任意选择其中一根线条说明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
12.(齐齐哈尔中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化石能源目前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使其接近枯竭,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隐患.石油危机、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类对能源问题的思考,我国对此问题尤为重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问题,我国率先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两个奋斗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在东南沿海、西北沙漠优势突出.风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所以我国加大了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如图甲是我国某风力发电基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组成.
(1)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电能,风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段风机叶片的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形状不同导致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产生 差,可以使风机叶片转动.
(3)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性能,通常用密度 (填“大”或“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
(4)某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 (填“越大”“不变”或“越小”);当风速大于v2时,风速增大, (填“能”或“不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