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精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讲 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精练(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30 08:10:19

文档简介

大单元3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讲 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1节 杠杆滑轮
1.(2024盐城中考)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A)
2.(常德中考)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F甲=2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3.(遵义一模)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小明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对图中情境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C)
A.缩短横杆上悬绳与支架之间的距离,以减小阻力臂
B.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减小支架对地面的压强
C.巨木下方放多根圆形滚木,改滑动为滚动以增大摩擦
D.另外请人在巨木下方同时用撬棒抬巨木,撬棒为省力杠杆
4.(湘潭中考)(多选)如图,一均匀杠杆可以绕中点O自由转动,杠杆上垂直粘有A、B两根粗细相同的蜡烛且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两蜡烛所处位置到O点的水平距离LAO=2LBO,现同时点燃蜡烛,经一段时间t后,它们减少了相等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点燃前A、B蜡烛重力之比为1∶2
B.经时间t,杠杆右端下沉
C.经时间t,杠杆左端下沉
D.经时间t,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
5.(新考法·模型构建)(昆明中考)将钉子敲入木板时,若敲击的力偏离钉子的轴线方向,会导致钉子被敲弯.若偏离的方向是图中的箭头方向,则在敲击过程中,L较大时钉子更容易弯曲,因为此时对应的力臂较大,使钉子弯曲的作用较大.
6.(福建中考)如图,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时,滑轮B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汽车被匀速拉动时,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1 00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 600N.
7.(黑龙江中考改编)生活中常用的钢丝钳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10 cm,阻力臂长为2 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800 N的力,则至少要用160N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
8.(枣庄中考)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称量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分别为0.05 m、0.2 m,秤砣的质量为0.1 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0.4kg.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测物体的质量会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9.(2024广元中考)暑假期间,小明随爸爸去建筑工地劳动体验.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材料,当提升的材料重力为300 N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 N,则该滑轮组能提起材料的最大质量为90kg.(空气阻力、摩擦力及绳重不计,g取10 N/kg)
10.(2024成都中考)如图甲,小孟书桌上的折叠式台灯由底座、立杆和灯头组成.如图乙所示,灯头OAB可视作绕O点转动的杠杆,A点是灯头的重心,小孟用拉力F将灯头拉至图示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 ①灯头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 ②拉力F的力臂L.
11.(河南中考)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表格.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分别为
①1.0,②0.15.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用字母表示).
(4)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丙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因为这样做改变了拉力的力臂.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的力臂应为OB(填“OA”“OB”或“AB”).
第2节 功、功率及机械效率
1.(毕节三模)在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肯定做功的是(A)
A.搬运工将货物从地面搬到高为1.5 m车上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C.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
D.小明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
2.(杭州中考)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不同的物体(m甲>m乙>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竖直方向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F在三种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三者大小判断正确的是(C)
A.W甲>W乙>W丙
B.W甲<W乙<W丙
C.W甲=W乙=W丙
D.W甲=W乙<W丙
3.(贵阳一模)如图所示,斜面高2 m、长4 m,小明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40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拉力F=250 N.对此过程,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D)
A.有用功为400 J B.摩擦力为250 N
C.额外功为100 J D.机械效率为80%
4.(遵义模拟)(多选)小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100 N的拉力F将重为80 N的物体以0.5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拉动20 s,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24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 m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50 W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8 000 J
5.(南充中考)如图所示,某工人师傅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00 N的推力,把木箱从长4 m的斜面底端推到顶端用时10 s,整个过程木箱的平均速度为0.4m/s,推力的平均功率为200W.
6.(青海中考)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0 N,实验数据如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根据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第4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7.(新考法·结合图像)(齐齐哈尔中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为F1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平推力为F2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则F1=F2.若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P1”“<”或“=”)
8.(内江中考)在某次测试中,某超音速汽车以1.26×103 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1.8×105 N,求在这次测试中: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
(2)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解:(1)由题意可知,超音速汽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因此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为F=f=1.8×105 N;
(2)汽车的速度为v=1.26×103 km/h=350 m/s,
9.(2024宜宾中考)质量为500 kg的物体M,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 m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将物体M从A点匀速拉到B点,AB间的距离为10 m,物体M在地面滑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2倍,在此过程中,因动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而做的额外功W0=200 J,g取9.8 N/kg.求在此过程中:
(1)物体M受到的重力;
(2)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
(3)滑轮组对物体M做的功;
(4)如果电动卷扬机的效率是80%,求此过程中电动卷扬机消耗的电能.
解:(1)物体M受到的重力:
G=mg=500 kg×9.8 N/kg=4 900 N;
(2)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
(3)滑轮组对物体M的拉力:
F=f=0.2G=0.2×4 900 N=980 N;
做的功:W有用=Fs=980 N×10 m=9 800 J;
(4)电动机做的总功:W总=W有用+W额=9 800 J+200 J=10 000 J;
如果电动卷扬机的效率是80%,电动卷扬机消耗的电能:
第3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人教八下P72“想想做做”改编)(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用绳子把一块橡皮悬挂起来,把橡皮贴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橡皮摆回时不会碰到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橡皮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B.橡皮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C.橡皮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橡皮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遵义模拟)我国生产的鲲龙AG600特种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可用于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关于“鲲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它取水后加速升空,动能减小
B.它能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
C.它在火场上方投水灭火,水在加速下落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它在水面上方匀速盘旋搜寻救援目标时,机械能增大
3.(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苏州中考)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某乒乓球爱好者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球碰撞台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机械能不变
C.乒乓球每次弹起时的动能依次减小
D.乒乓球每次碰撞时的最大形变程度相同
4.(株洲中考)投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动能EK与距离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铅球出手高度h为2 m,铅球落到地面时重力势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由图可知,铅球出手时其重力势能为(A)
A.80 J B.100 J
C.180 J D.280 J
5.(新素材·安全教育)(甘肃中考)频频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原因是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填“大”或“小”),当高处的物体坠落时,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6.(核心素养·科学推理)(广州中考)如图,小芳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N点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比M点高.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比N点高.
7.(原创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AB与光滑的斜面BC相连.将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A点,小明用手将木块紧靠弹簧右端并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W1,放手后木块被弹簧快速弹出并冲上斜面,在斜面上到达最高点C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W2,试分析比较W1、W2的大小.
答:放手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同时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木块在B点具有的动能小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冲上斜面过程中由于斜面光滑,所以木块机械能守恒,到达最高点C时木块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W1>W2.
8.(常州中考)小明探究“重力势能与重物质量、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重物质量m<M.
(1)让重物自由下落到平放在细沙表面的小桌上,通过观察桌腿下陷的深度判断
重物(填“小桌”或“重物”)的重力势能大小.
(2)由实验步骤A和B,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的关系.
(3)小明认为由实验步骤B和C,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质量的关系,该观点
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重物的质量、高度两个都是变量,无法比较.
9.(核心素养·科学论证)(铜仁石阡县模拟)打弹珠时,手弹出的弹珠速度越快,撞击地上的弹珠后,被撞击的弹珠就会被撞得越远.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根据此现象提出假设: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使用同一小球,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在相同位置放置的同一木块.
(2)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可以比较小球具有的动能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在得到相关的实验结论后,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在相同位置放置的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若按此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他们会看到的现象是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大单元3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讲 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1节 杠杆滑轮
1.(2024盐城中考)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2.(常德中考)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2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3.(遵义一模)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小明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对图中情境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缩短横杆上悬绳与支架之间的距离,以减小阻力臂
B.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减小支架对地面的压强
C.巨木下方放多根圆形滚木,改滑动为滚动以增大摩擦
D.另外请人在巨木下方同时用撬棒抬巨木,撬棒为省力杠杆
4.(湘潭中考)(多选)如图,一均匀杠杆可以绕中点O自由转动,杠杆上垂直粘有A、B两根粗细相同的蜡烛且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两蜡烛所处位置到O点的水平距离LAO=2LBO,现同时点燃蜡烛,经一段时间t后,它们减少了相等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前A、B蜡烛重力之比为1∶2
B.经时间t,杠杆右端下沉
C.经时间t,杠杆左端下沉
D.经时间t,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
5.(新考法·模型构建)(昆明中考)将钉子敲入木板时,若敲击的力偏离钉子的轴线方向,会导致钉子被敲弯.若偏离的方向是图中的箭头方向,则在敲击过程中,L较 时钉子更容易弯曲,因为此时对应的力臂较 ,使钉子弯曲的作用较大.
6.(福建中考)如图,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时,滑轮B的作用是 ;汽车被匀速拉动时,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1 00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
7.(黑龙江中考改编)生活中常用的钢丝钳是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10 cm,阻力臂长为2 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800 N的力,则至少要用 N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
8.(枣庄中考)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称量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分别为0.05 m、0.2 m,秤砣的质量为0.1 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kg.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测物体的质量会 (填“偏大”或“偏小”).
9.(2024广元中考)暑假期间,小明随爸爸去建筑工地劳动体验.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材料,当提升的材料重力为300 N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N;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 N,则该滑轮组能提起材料的最大质量为 kg.(空气阻力、摩擦力及绳重不计,g取10 N/kg)
10.(2024成都中考)如图甲,小孟书桌上的折叠式台灯由底座、立杆和灯头组成.如图乙所示,灯头OAB可视作绕O点转动的杠杆,A点是灯头的重心,小孟用拉力F将灯头拉至图示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 ①灯头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 ②拉力F的力臂L.
11.(河南中考)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表格.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分别为
① ,② .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字母表示).
(4)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丙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因为这样做改变了 .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的力臂应为 (填“OA”“OB”或“AB”).
第2节 功、功率及机械效率
1.(毕节三模)在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肯定做功的是( )
A.搬运工将货物从地面搬到高为1.5 m车上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C.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
D.小明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
2.(杭州中考)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不同的物体(m甲>m乙>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竖直方向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F在三种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三者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W甲>W乙>W丙
B.W甲<W乙<W丙
C.W甲=W乙=W丙
D.W甲=W乙<W丙
3.(贵阳一模)如图所示,斜面高2 m、长4 m,小明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40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拉力F=250 N.对此过程,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有用功为400 J B.摩擦力为250 N
C.额外功为100 J D.机械效率为80%
4.(遵义模拟)(多选)小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100 N的拉力F将重为80 N的物体以0.5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拉动20 s,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24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 m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50 W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8 000 J
5.(南充中考)如图所示,某工人师傅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00 N的推力,把木箱从长4 m的斜面底端推到顶端用时10 s,整个过程木箱的平均速度为 m/s,推力的平均功率为 W.
6.(青海中考)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0 N,实验数据如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根据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第4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7.(新考法·结合图像)(齐齐哈尔中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为F1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平推力为F2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则F1 F2.若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P1 P2.(均填“>”“<”或“=”)
8.(内江中考)在某次测试中,某超音速汽车以1.26×103 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1.8×105 N,求在这次测试中: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
(2)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9.(2024宜宾中考)质量为500 kg的物体M,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 m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将物体M从A点匀速拉到B点,AB间的距离为10 m,物体M在地面滑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2倍,在此过程中,因动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而做的额外功W0=200 J,g取9.8 N/kg.求在此过程中:
(1)物体M受到的重力;
(2)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
(3)滑轮组对物体M做的功;
(4)如果电动卷扬机的效率是80%,求此过程中电动卷扬机消耗的电能.
第3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人教八下P72“想想做做”改编)(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用绳子把一块橡皮悬挂起来,把橡皮贴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橡皮摆回时不会碰到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B.橡皮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C.橡皮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橡皮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遵义模拟)我国生产的鲲龙AG600特种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可用于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关于“鲲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取水后加速升空,动能减小
B.它能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
C.它在火场上方投水灭火,水在加速下落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它在水面上方匀速盘旋搜寻救援目标时,机械能增大
3.(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苏州中考)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某乒乓球爱好者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球碰撞台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机械能不变
C.乒乓球每次弹起时的动能依次减小
D.乒乓球每次碰撞时的最大形变程度相同
4.(株洲中考)投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动能EK与距离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铅球出手高度h为2 m,铅球落到地面时重力势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由图可知,铅球出手时其重力势能为( )
A.80 J B.100 J
C.180 J D.280 J
5.(新素材·安全教育)(甘肃中考)频频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原因是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填“大”或“小”),当高处的物体坠落时,因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6.(核心素养·科学推理)(广州中考)如图,小芳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N点 (填“可能”或“不可能”)比M点高.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 (填“可能”或“不可能”)比N点高.
7.(原创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AB与光滑的斜面BC相连.将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A点,小明用手将木块紧靠弹簧右端并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W1,放手后木块被弹簧快速弹出并冲上斜面,在斜面上到达最高点C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W2,试分析比较W1、W2的大小.
8.(常州中考)小明探究“重力势能与重物质量、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重物质量m<M.
(1)让重物自由下落到平放在细沙表面的小桌上,通过观察桌腿下陷的深度判断
(填“小桌”或“重物”)的重力势能大小.
(2)由实验步骤 和 ,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的关系.
(3)小明认为由实验步骤B和C,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质量的关系,该观点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9.(核心素养·科学论证)(铜仁石阡县模拟)打弹珠时,手弹出的弹珠速度越快,撞击地上的弹珠后,被撞击的弹珠就会被撞得越远.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根据此现象提出假设: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使用同一小球,让小球从斜面的 (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在相同位置放置的同一木块.
(2)实验中通过比较 ,可以比较小球具有的动能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在得到相关的实验结论后,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在相同位置放置的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若按此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他们会看到的现象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