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专题训练(三) 勾股定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一棵美丽的勾股树,它是由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若正方形A,B的面积分别为41,25,则正方形C的面积是( )
A.4 B.5 C.16 D.66
2.如图,点O,B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3,CB⊥OB于点B,BC=2,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若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 )
A. B.-
C. D.-
3.如图,一棵大树被大风刮断后,折断处离地面7.5 m,树的顶端离树根4 m,则这棵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
A.16 m B.18 m
C.22 m D.24 m
4.满足下述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边之比为1∶∶2
B.三内角之比为3∶4∶5
C.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差
D.三边长分别为40,9,41
5.如图是“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9,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b,较短直角边为a,则a+b的值是( )
A.5 B.6
C.7 D.8
6.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6 m,AB=4 m,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爬过木块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 )
A.8 m B.10 m
C.2 m D.2 m
7.将三张半圆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摆置,半圆的直径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若知道图中两个月牙形的面积和,则一定能求出( )
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最大半圆形的面积
C.较小两个半圆形的面积和
D.最大半圆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8.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6 dm,圆柱高为4 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最小周长为( )
A.10 dm B.15 dm
C.20 dm D.25 dm
9.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AD是BC边上的高,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A.4.8 B.6 C.9.6 D.12
10.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AB=9,BC=6,BF=5,点M在棱AB上,且AM=3,N是FG的中点,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爬行到点N,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
A.10 B.
C. D.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0,则△ABC的形状为__ __.
12.如图,在Rt△ABC中,∠C=90°,D为边AC上的一点,且满足DA=DB=6.若△DAB的面积为12,则DC的长是__ __.
13.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正方形(如图1,2),边长分别为6和2.若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如图3),其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__ __.
1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6 cm,8 cm,x 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 _ _ __.
15.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 cm,BC=10 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则CF的长为__ _ __.
16.定义:若三个正整数a,b,c满足a<b,a2+b2=c2,且c-b=2,则称(a,b,c)为“偶差”勾股数组.例如:(6,8,10),(8,15,17)都是“偶差”勾股数组.令m=a+b+c,将m从小到大排列,分别记为m1,m2,m3,…,mn(n为正整数),则m20的值为__ _ 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笔记本电脑的张角大小的实践探究活动.如图,当张角为∠BAF时,顶部边缘B处离桌面的高度BC为7 cm,此时底部边缘A处与C处间的距离AC为24 cm,小组成员调整张角的大小继续探究,最后发现当张角为∠DAF时(D是B的对应点),顶部边缘D处到桌面的距离DE为 20 cm,求底部边缘A处与E处之间的距离AE的长.
18.(本题满分12分)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9,MN=15,BN=12,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
(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24,AM=6,求BN的长.
19.(本题满分14分)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200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由西向东,从A移动到B,已知点C是一个海港,且点C与A,B两点的距离分别为AC=300 km,BC=400 km,A,B两点的距离为AB=500 km.
(1)求∠ACB的度数;
(2)海港C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吗?请说明理由.
20.(本题满分14分)“最短路径问题”是数学中一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实,数学史上也有不少相关的故事.如下即为其中较为经典的一则:古希腊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他精通数学、物理,聪慧过人.有一天,一位将军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如图①,将军从A地骑马出发,要到河边让马饮水,然后再回到B地的马棚,为使马走的路程最短,应该让马在什么地方饮水?
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②,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连接PB,则AP+BP的和最小.
请你在下列的阅读、理解、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
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P′,连接AP′,BP′,B′P′.
∵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P,P′在l上,
∴PB=__ __,P′B=__ __(依据__ __),
∴AP+PB=AP+PB′=__ __.
在△AP′B′中,∵AB′<AP′+P′B′(依据__ __),
∴AP+PB<AP′+P′B′,即AP+BP最小.
【归纳总结】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轴对称变换,把点A,B在直线同侧的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点P为AB′与l的交点,即A,P,B′三点共线).
由此,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同侧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用】
如图④,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16 cm,在杯内离杯底3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求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路程.考点专题训练(三) 勾股定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一棵美丽的勾股树,它是由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若正方形A,B的面积分别为41,25,则正方形C的面积是( C )
A.4 B.5 C.16 D.66
2.如图,点O,B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3,CB⊥OB于点B,BC=2,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若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 A )
A. B.-
C. D.-
3.如图,一棵大树被大风刮断后,折断处离地面7.5 m,树的顶端离树根4 m,则这棵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A )
A.16 m B.18 m
C.22 m D.24 m
4.满足下述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B )
A.三边之比为1∶∶2
B.三内角之比为3∶4∶5
C.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差
D.三边长分别为40,9,41
5.如图是“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9,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b,较短直角边为a,则a+b的值是( C )
A.5 B.6
C.7 D.8
6.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6 m,AB=4 m,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爬过木块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 B )
A.8 m B.10 m
C.2 m D.2 m
7.将三张半圆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摆置,半圆的直径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若知道图中两个月牙形的面积和,则一定能求出( A )
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最大半圆形的面积
C.较小两个半圆形的面积和
D.最大半圆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π×=AC2,
同理:以BC,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分别是BC2,AB2,
∴两个月牙形的面积和=以AC,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两个月牙形的面积和=AC2+BC2-AB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AC2+BC2-AB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两个月牙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8.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6 dm,圆柱高为4 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最小周长为( A )
A.10 dm B.15 dm
C.20 dm D.25 dm
如图,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矩形,则这圈金属丝的最小周长为2AC的长度.∵圆柱底面的周长为6 dm,圆柱高为4 dm,∴AB=4 dm,BC=BC′=3 dm,∴AC2=42+32=25,∴AC=5,∴这圈金属丝的最小周长为2AC=10 dm.
9.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AD是BC边上的高,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C )
A.4.8 B.6 C.9.6 D.12
∵AB=AC,AD是BC边上的高,
∴AD垂直平分BC,
∴BP=CP,CD=BD=BC=6,
∴AD==8,
∴PC+PQ=PB+PQ=BQ,
∴BQ取得最小值时,PC+PQ的值最小.过点B作BQ⊥AC于点Q,BQ交AD于点P,如图,
∴S△ABC=BC·AD=AC·BQ,
∴BQ===9.6,
∴PC+PQ的最小值是9.6.
10.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AB=9,BC=6,BF=5,点M在棱AB上,且AM=3,N是FG的中点,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爬行到点N,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A )
A.10 B.
C. D.9
如图1,∵AB=9,BC=6,BF=5,∴BM=9-3=6,BN=5+3=8,∴MN==10;如图2,∵AB=9,BC=GF=6,BF=5,∴PM=9-3+3=9,NP=5,∴MN==.
∵10<,∴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0,则△ABC的形状为__等腰直角三角形__.
12.如图,在Rt△ABC中,∠C=90°,D为边AC上的一点,且满足DA=DB=6.若△DAB的面积为12,则DC的长是__2__.
13.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正方形(如图1,2),边长分别为6和2.若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如图3),其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__12__.
1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6 cm,8 cm,x 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24_cm2或6_cm2__.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两直角边分别为6 cm,8 cm,∴S△=×6×8=24(cm2);②一直角边为6 cm,一斜边为8 cm,由勾股定理得x==2(cm),∴S△=×6×2=6(cm2).
15.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 cm,BC=10 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则CF的长为__4_cm__.
16.定义:若三个正整数a,b,c满足a<b,a2+b2=c2,且c-b=2,则称(a,b,c)为“偶差”勾股数组.例如:(6,8,10),(8,15,17)都是“偶差”勾股数组.令m=a+b+c,将m从小到大排列,分别记为m1,m2,m3,…,mn(n为正整数),则m20的值为__1_012__.
由题,知a2=c2-b2=(c+b)(c-b).又因为c-b=2,所以a2=2(c+b)=2(b+2+b)=4b+4.因为a,b,c为正整数,所以4b+4为偶数,则a为偶数.当a=2时,b=0,不符合题意;当a=4时,b=3,不符合题意;当a=6时,b=8,c=10,符合题意,则m1=6+8+10=24.当a=8时,b=15,c=17,符合题意,则m2=8+15+17=40,…,依次类推,第n组“偶差”勾股数中的最小数为2(n+2);当n=20时,a=44,此时b=483,c=485,
所以m20=44+483+485=1 01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笔记本电脑的张角大小的实践探究活动.如图,当张角为∠BAF时,顶部边缘B处离桌面的高度BC为7 cm,此时底部边缘A处与C处间的距离AC为24 cm,小组成员调整张角的大小继续探究,最后发现当张角为∠DAF时(D是B的对应点),顶部边缘D处到桌面的距离DE为 20 cm,求底部边缘A处与E处之间的距离AE的长.
在Rt△BCA中,AB2=AC2+BC2=242+72=625(cm2),∴AB=25 cm.
在Rt△DEA中,AE2=AD2-DE2=252-202=225(cm2),∴AE=15 cm,
答:底部边缘A处与E处之间的距离AE的长为15 cm.
18.(本题满分12分)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9,MN=15,BN=12,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
(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24,AM=6,求BN的长.
(1)是.理由如下:
∵AM2+BN2=92+122=225,MN2=152=225,
∴AM2+NB2=MN2,
∴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2)设BN=x,则MN=24-AM-BN=18-x.
①当MN为最长线段时,依题意MN2=AM2+NB2,
即(18-x)2=x2+36,
解得x=8;
②当BN为最长线段时,依题意BN2=AM2+MN2,
即x2=36+(18-x)2,
解得x=10.
综上所述,BN=8或BN=10.
19.(本题满分14分)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200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由西向东,从A移动到B,已知点C是一个海港,且点C与A,B两点的距离分别为AC=300 km,BC=400 km,A,B两点的距离为AB=500 km.
(1)求∠ACB的度数;
(2)海港C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吗?请说明理由.
(1)∵AC=300 km,BC=400 km,AB=500 km,
∴AC2+BC2=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90°;
(2)海港C不受台风的影响.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S△ABC=AC·BC=AB·CD,
即300×400=500CD,
解得CD=240.
∵240 km>200 km.
∴海港C不受台风的影响.
20.(本题满分14分)“最短路径问题”是数学中一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实,数学史上也有不少相关的故事.如下即为其中较为经典的一则:古希腊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他精通数学、物理,聪慧过人.有一天,一位将军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如图①,将军从A地骑马出发,要到河边让马饮水,然后再回到B地的马棚,为使马走的路程最短,应该让马在什么地方饮水?
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②,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连接PB,则AP+BP的和最小.
请你在下列的阅读、理解、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
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P′,连接AP′,BP′,B′P′.
∵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P,P′在l上,
∴PB=__PB′__,P′B=__P′B′__(依据__轴对称的性质__),
∴AP+PB=AP+PB′=__AB′__.
在△AP′B′中,∵AB′<AP′+P′B′(依据__三角形三边关系__),
∴AP+PB<AP′+P′B′,即AP+BP最小.
【归纳总结】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轴对称变换,把点A,B在直线同侧的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点P为AB′与l的交点,即A,P,B′三点共线).
由此,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同侧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用】
如图④,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16 cm,在杯内离杯底3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求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路程.
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P′,连接AP′,BP′,B′P′.
∵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P,P′在l上,
∴PB=PB′,P′B=P′B′(依据轴对称的性质),
∴AP+PB=AP+PB′=AB′.
在△AP′B′中,
∵AB′<AP′+P′B′(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
∴AP+PB<AP′+P′B′,
即AP+PB最小;
【模型应用】把图④的半个侧面展开为矩形EFGH,如图,作点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作CD⊥EF于D,
∴A′P=AP,A′E=AE=4 cm,DF=CG=3 cm.
由【归纳总结】可知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路程为AP+PC=A′P+PC=A′C.
∵EF=14 cm,∴DE=EF-DF=11 cm,
∴A′D=A′E+DE=15 cm.
又∵圆柱形玻璃杯底面周长为16 cm,
∴CD=8 cm,
∴A′C==17(cm),
∴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路程为17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