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基础知识点复习+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基础知识点复习+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31 08:59:06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回顾(二)
体系建构 
考向突破 
重难点一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图片 设题点
1.识图:X_____,Y_______,Z_____。
2.知识应用:
(1)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参
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
(2)脂肪的消化是从图中[__]_____开始的,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
_______。
(3)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4)蛋白质的消化是从图中[__]___开始的,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_____
___。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A
口腔
葡萄糖
唾液、胰液、肠液
D
小肠
脂肪酸
D
小肠
C

氨基

重难点二 呼吸运动
图片 设题点
1.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状
态,胸廓和肺的容积_____,肺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BC段表示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状
态,胸廓和肺的容积_____,肺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点,C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点,这些点上肺内气
压和外界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缩
扩大
肺内气
压小于外界气压
舒张
缩小
肺内气
压大于外界气压
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学考特训
新课标·学业要求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24·聊城改编)如图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分泌的消化液能消化脂肪
B.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中的4、5、7、9
C.4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酶
D.能消化蛋白质的酶来自图中的4、7、8
D
【解析】1唾液腺分泌的消化液叫唾液,初步消化淀粉,A错误。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中的4小肠、7胃、9大肠,5口腔没有吸收功能,B错误。4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其中胆汁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C错误。7胃分泌的胃液含有胃蛋白酶,4小肠分泌的肠液和8胰分泌的胰液都含有蛋白酶,故能消化蛋白质的酶来自图中的4小肠、7胃、8胰,D正确。
2.(2024 河南改编)河南省实施中小学食育工程,开启了“知”食“慧”吃的健康生活新模
式。人体的部分消化腺及其功能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液的功能
① ② 在口腔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腺 ③ ④
⑤ 胰液 可将脂肪分解为⑥
A.①和⑤都能分泌胰液 B.②和③含有相同的消化酶
C.④为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⑥代表的是甘油和氨基酸
C
【解析】①唾液腺分泌唾液,⑤胰分泌胰液,A错误;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②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胃腺分泌的③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错误、C正确;胰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消化多种物质,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将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新课标·学业要求2
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合理营养
3.(2024 眉山)图中的X、Y、Z三条曲线表示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
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X代表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含量变化
B.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C中被胃蛋白酶部分分解
C.曲线Z代表的物质在D中被分解成氨基酸
D.三条曲线的变化表明D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C
【解析】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在小肠里被消化为葡萄糖,因此,曲线X代表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含量变化,A正确。曲线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在C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B正确。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曲线Z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在D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三条曲线都在D小肠中消化,因此,D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D正确。
4.(2024·烟台)“民以食为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
被人体利用。结合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酶
B.蛋白质在③内消化成氨基酸
C.④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进入②
D.⑤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解析】①肝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小肠内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可将蛋白质在⑤小肠内消化成氨基酸,B错误。④胰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⑤小肠的起始部分,C错误。小肠有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故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5.(2024 江西)江西米粉火热出圈,米粉与下列食物搭配,营养更合理的是( )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浆 ④碳酸饮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解析】江西米粉中富含糖类,①青菜富含维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质,③豆浆富含蛋白质、脂肪、水等,搭配起来营养更加合理。④碳酸饮料是高热量、高糖饮品,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不宜多喝。
6.(2024·聊城)学生餐饮应该按照“五谷、粗细、荤素、多样”的原则合理搭配,关于营
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吃海带、紫菜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B.婴幼儿缺乏钙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C.每天摄取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为生命活动补充能量
D.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海带、紫菜含碘丰富,饮食中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常吃海带、紫菜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A正确。儿童长期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易患佝偻病,B正确。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求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C错误。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
新课标·学业要求3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
考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7.(2024 长春)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试管中馒头碎屑的量不同
B.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C.滴加碘液后,①试管不变蓝
D.实验结果说明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
【解析】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除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避免随机误差影响实验结果,因此①和②试管中馒头碎屑的量要保持相同,A错误。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不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需要其他酶的参与,B正确,D错误。碘液与淀粉反应会产生蓝色,①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没有唾液淀粉酶,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试管变蓝,C错误。
8.(2023·临沂)如图为某同学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
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
B.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放在37 ℃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D.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及分析。本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①③和②③单一变量分别为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照组有两个,分别是①和②,A错误。①号和②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它们有两组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将3支试管置于37 ℃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的口腔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正确。滴加碘液后,①号无唾液,对淀粉无分解作用,会变蓝;②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无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会导致分解不彻底,会变蓝;③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彻底分解,不变蓝,D错误。
9.(2023·烟台)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
按照下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上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
试管 ① ② ③ ④
1 加入2 mL唾液 加入2 mL清水 加入2 mL唾液
2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 置于冰块中 置于37 ℃温水中5~10分钟
A.① B.② C.③ D.④
B
【解析】①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③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④试管中不搅拌,淀粉没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②。
新课标·学业要求4
描述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0.(2024 广东)如图是小明肺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胸廓缩小 B.b~c段,膈肌舒张
C.呼吸加深,b点下移 D.呼吸加快,c点右移
B
【解析】曲线a~b段肺容量升高,表示吸气过程,胸廓扩大,A错误。曲线b~c段肺容量下降,表示呼气,膈肌舒张,B正确。呼吸加深,肺容量增大,b点上移,C错误。呼吸加快,c点左移,D错误。
11.(2024 湖南)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可以阻挡或黏住空气中的灰尘,说明鼻腔能( )
A.温暖空气 B.湿润空气 C.清洁空气 D.顺畅通气
C
【解析】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腔内的鼻黏膜能分泌黏液,黏液能黏住吸入的灰尘和病菌,还能杀灭一些病菌,使空气变得清洁。
12.(2024 江西)吃粽子,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时,膈肌和肺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 扩张 B.收缩 回缩 C.舒张 扩张 D.舒张 回缩
A
【解析】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而膈顶部下降,肺扩张。因此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时,膈肌和肺的状态分别是收缩、扩张。
13.(2024·乐山)有氧运动是一项时尚而又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如散步、慢跑、做操
等。有氧运动可使身体的肌肉细胞在运动中不缺氧,从而起到增进健康的作用。在
氧气从外界吸入,再进入肌肉细胞供其利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时,吸入氧气
B.吸入的氧需透过两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C.进入血液中的氧由血液循环输送到细胞
D.氧进入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A
【解析】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收缩,呼出气体,A错误。吸入的氧需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B正确。进入血液中的氧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再由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C正确。氧在人体内主要用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故氧进入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D正确。
14.(2024·滨州)甲、乙表示人体呼吸时的不同状态,图丙是肺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舒张
B.由甲到乙,对应曲线ab、cd段
C.c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b→c→d表示完成了两次完整的呼吸运动
B
【解析】甲状态表示吸气,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都是收缩,A错误。由甲到乙表示吸气完之后呼气,对应曲线ab、cd段,B正确。c点时,表示吸气结束,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错误。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b→c表示吸气,c→d表示呼气,b→c→d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运动,D错误。(共4张PPT)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浩瀚征途中,我们即将携手步入一个既神秘又亲切的殿堂——人体生理与健康。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揭开人体的层层面纱,想象一下,每一滴血液在血管中潺潺流淌,如同生命之河,滋养着每一寸肌肤;每一次心跳,都是宇宙间最动人的旋律,宣告着生命的不息与力量。
2门世2有
3厚
重要概念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
重要概念4: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

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
04
0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不健康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通过汗腺也可以排出废物
大概念
食品安全与良好生活习惯
2222222222二2二2二二225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
重要概念2:人体通过循环系统
适应,各系统协调统
02
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共同完成复杂的
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
重要概念5: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
和血液

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及作用
05
03
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
环境的变化
重要概念3: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

>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对第
气体交换

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青春期会发生显著生理变化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

>青春期要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卫生
实现的
习惯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依靠气体扩散
实现的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结构与功能观
建模
态度责任
科学探究
健康意识
○00
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
血液在我们体内是
界的?男生和女生最
如何循环流动的呢?
尿液是血液形成的吗?
人体构造是如此的精巧,我们一定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养成良好的生
大的不同是什么?
活习惯,保持健康,去体验大千世
界的美好。(共31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回顾(三)
体系建构 
考向突破 
重难点一 心脏及血液循环
图片 设题点
1.识图:图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①]_______、[②]肺静脉、[③]
_______、[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_______、[⑩]上腔静脉、下腔
静脉。
2.在③和④,⑤和⑥之间有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生活情境应用。
(1)某同学患急性扁桃体炎,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需要经过心脏__次才
能到达扁桃体。
(2)血流流经大脑时,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物质和___,并且把大脑产生的二
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肺动脉
左心房
右心室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2

重难点二 尿液的形成过程
图片 举例
1.在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③_______(填名称)等部分组成。
2.图中标号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
3.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
_____作用。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
肾小管重新吸收。
肾小管
肾小囊
滤过
葡萄糖

学考特训 
新课标·学业要求1
描述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考点1: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24 眉山改编)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下列不能
体现血液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 )
A.白细胞能吞噬伤口感染的细菌 B.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C.血浆中含有能抵御疾病相关的血浆蛋白 D.身体有了致病菌感染白细胞会增多
B
【解析】白细胞能吞噬伤口感染的细菌、血浆中含有能抵御疾病相关的血浆蛋白、身体有了致病菌感染白细胞会增多均能体现血液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A、C、D不符合题意。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体现了血液具有运输作用,不能体现血液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B符合题意。
2.(2024·安徽)医生在抢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时,使用某种体外膜氧合器(俗称
“人工肺”)的急救设备,其工作原理如图(血液泵将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输回到
上腔静脉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合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B.输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C.血液泵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D.输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
【解析】由图可知,血液泵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A错误。人体的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由图可知,血液泵将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输回到上腔静脉中,故输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由图可知,氧合器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C错误。输回的血液经氧合器会进行气体交换,故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错误。
3.(2024·苏州)室颤会诱发心搏骤停,威胁人的生命。室颤是指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
微弱地收缩或不协调地快速颤动。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及时除颤,对挽
救生命极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脏通常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B.图1中的③和④均是心脏的心室
C.发生室颤后心脏将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
D.图2说明除颤仪通过电击心脏消除室颤
B
【解析】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A正确;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B错误;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地收缩或不协调地快速颤动会导致心室不能规律地舒张和收缩,发生室颤后心脏将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C正确;自动体外除颤仪通过电极片连接人体,通过电击心脏消除室颤,D正确。
考点2: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2024·苏州)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B.乙能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
C.丙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D.尿液通过丁排出体外
B
【解析】甲为肾,肾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A正确。乙是输尿管,肾形成尿液后,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而能重吸收尿液中水分的是肾小管,B错误。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C正确。丁是尿道,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正确。
5.(2024·连云港)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80 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
1.5 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D
【解析】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每天形成180 L原尿,但只有1.5 L的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分。因此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③④⑤。
6.(2024 眉山)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
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
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B
【解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从有到无的物质是葡萄糖,浓度越来越高的物质是尿素,所以图中的甲为尿素、乙为葡萄糖。
新课标·学业要求2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别;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联系。
考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差别
7.(2024 眉山)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 )
A.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B.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C.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解析】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最主要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8. (2024·新疆)下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图中①是
( )
A.毛细血管 B.动脉
C.静脉 D.静脉瓣
A
【解析】毛细血管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①是毛细血管,A符合题意。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B不符合题意。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C不符合题意。静脉瓣通常在四肢静脉中,主要起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考点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联系
9.(2024 河北)如图为肺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结构。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
B.②表示右心室
C.③表示肺泡
D.④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D
【解析】①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A正确。②表示右心室,B正确。③表示肺泡,C正确。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图中④肺静脉内的血液为动脉血,D错误。
10.(2024·泸州)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字母表
示血管,甲表示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肺动脉和肺静脉   
B.③④分别表示左心室和右心室
C.c中血液的含氧量高于d中血液的含氧量   
D.参与甲形成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和胰腺
A
【解析】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a、b分别表示肺动脉和肺静脉,A正确。③④分别表示右心室和左心室,B错误。c上、下腔静脉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d主动脉中血液的含氧量,C错误。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参与甲葡萄糖形成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肠腺和胰腺,D错误。
11.(2024·苏州)扁桃体发炎时,医生常采用手背血管注射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药物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和血管运输到达患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炎时血液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 B.针头插入的是手背上的动脉
C.药物随血液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D.药物到达患处时至少两次经过肺
A
【解析】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故发炎时血液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A正确。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容易找到,血管注射多采用静脉,故针头插入的是手背上的静脉,B错误。人体的血液循环图解为:
因此药物注射进入手背上的静脉后,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错误。药物到达患处的过程中只进行一次肺循环,故只经过肺一次,D错误。
新课标·学业要求3
学会根据血常规、尿常规等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考点:血常规与尿常规
12.(2024·南充改编)血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如下表为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报告单,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有致病菌的感染
B.抽血后,针眼处血液能正常凝固
C.该男子应多吃含钙和蛋白质丰
富的食物
D.红细胞有运输作用,白细胞和血
小板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3.8×1012个/L (4.3~5.8)×1012个/L
白细胞 1.18×1010个/L (3.5~9.5)×109个/L
血红蛋白 85 g/L 120~160 g/L
血小板 2.1×1011个/L (1.25~3.5)×1011个/L
C
【解析】该男子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所以该男子患有贫血和被致病菌感染,A正确。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该男子的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正常,所以抽血后,针眼处血液能正常凝固,B正确。该男子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症,所以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错误。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D正确。
13.(2024·新疆改编)某人近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下表是就医后尿液检查报
告的部分结果,由此推测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尿液检查报告/(g·L-1)
检测项目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检测值 无 0 1.0 20.0
正常值 无 0 0.0 20.0
A.集合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解析】该病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因而出现糖尿。
D
14.(2024·遂宁)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
验数据如表所示。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1) 参考值(单位:g·L-1)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B
【解析】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大使本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根据数据表得知该患者的尿液中检出有蛋白质,故可能是肾单位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共12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回顾(一)
体系建构 
考向突破 
重难点   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考查人的生殖
图片 设题点
1.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
2.精子和卵细胞在图中 [___]_______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图中[___]_____。
4.发育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子宫经图中[___]_____
产出,这个过程叫作_____。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分娩
学考特训 
新课标·学业要求
说出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影响,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考点1:人的生殖 考点2:青春期
1.(2024·新疆)下图表示男女生殖系统。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的结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②是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并能分泌雄激素;③是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生殖器官,能够分泌雌激素,产生卵细胞。
2.(2024·安徽)“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不孕和实现优生的一项有效措施,与正常生育相
比,该技术中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的过程均在体外进行。正常生育
时,这些过程主要发生在母体的( )
A.输卵管中 B.胎盘中 C.子宫中 D.卵巢中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沿着
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胚泡),之后进入子宫并植入子
宫内膜。所以正常生育时,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过程主要发生在母体
的输卵管中。
A
3.(2024·广安)以下是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卵巢,能够分泌雄激素
B.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半
C.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c,形成部位是子宫
D.胎儿通过胚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
B
【解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a睾丸,能够分泌雄激素,产生精子,A错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半,B正确;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c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C错误;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D错误。
4.(2024·乐山)你和同龄人都在步入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青春期,这是一个身体
上和心理上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对于这些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强烈反对父母约束
B.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一般早于男孩
C.对异性会产生朦胧依恋,应该禁止交往
D.进入青春期,男女的生殖器官才开始发育
B
【解析】青春期要向家长、老师敞开心扉,主动取得老师、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使自己成长更快、成熟更快,A错误;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都身高突增,但女孩比男孩身高突增的年龄早一到两年,B正确;与异性同学应正常交往,不应刻意保持距离,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应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团结互助,自尊自爱,C错误。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的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而不是才开始发育,D错误。
5.(2024·滨州)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陆续进入了青春期。男生会长胡须、声音变粗;
女生会声音变细、脂肪积累增多。下列与青春期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变化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有关
B.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明显增强
C.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发育
D.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情绪稳定,遇事可自作主张
D
【解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间出现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第二性征,上述变化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有关,A正确。进入青春期,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B正确。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发育,C正确。青春期少年智力迅速发展,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遇事不能自作主张,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