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9 22: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24-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姐的燃情岁月
石钟山
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父亲发现。
二姐参军那一年,刚满十七岁。我们家有三个男孩,二姐是唯一的女孩,父亲像对待自己眼珠子似的
照顾二姐。可能是因为家里男孩多,二姐被带偏了,虽然她穿着花衣服,梳着小辫子,但她的性情和喜好
与我们男孩别无二致。
在我们还小时,父亲喜欢打猎,没有了战争的父亲,把热情都投入到了打猎中。后来他说:就喜欢听
枪响,闻子弹出膛后的硝烟味。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每次父亲外出打猎都会带上二姐。父亲打猎一般情况
下一大早就出发了,坐上他那辆帆布篷的吉普车,带着二姐一溜烟地钻进郊区的山里。那会儿,山里的猎
物还多,有山鸡、野兔,偶尔还能看到野猪。
二姐每次随父亲打猎回来,大约都是傍晚了,一阵车响,门开了,二姐先从车上跳下来,肩上扛着枪,
腰里系着枪带,枪套里还插了一把手枪。枪压得她身子歪斜着,她却一本正经、目不斜视地往家走。我迎
上去,讨好地问:姐,你今天打枪了吗?我对打枪很好奇,也羡慕能打枪的人。
二姐每次回来我都要这么问。二姐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我明白那代表开枪的次数。这
次二姐没伸指头,撇着嘴向身后努了一下,我看见父亲从吉普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两只山鸡、一只野兔,看
来这是他们的战利品了。二姐努完嘴,骄傲地说:有一只野鸡是我打的。我认为二姐是在吹牛,就撇着嘴
看她,她昂着头,扛着枪进门了。
吃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二姐吃得狼吞虎咽,脸上的表情也是不屑一顾的。父亲在喝了几口酒之后,
吐着酒气说:老闺女今天不错,开了两枪就打下了一只山鸡。父亲一直称呼二姐为老闺女。父亲这么说完,
我真的有些崇拜二姐了,我学着父亲的口气说:老闺女今天一共打了几枪?二姐用筷子头在我脑袋上敲了
一下。她不让我叫她老闺女。
父亲一直宠溺他的老闺女,没料到,十七岁的二姐结结实实地扇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二姐不辞而
别,自作主张地参了军。我们心里都很解气,一致认为,父亲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父亲的规划里,二姐高中毕业后是应该上护士学校的。父亲不希望二姐参军,他担心天不怕地不怕
的二姐会闯出更大的祸端。的确也是这样,十七岁的二姐总是穿一身男军装,那是大哥在部队寄给她的衣
第 1页/共 8页
服,衣服穿在二姐身上很肥大,被母亲改了改,仍然不合体。二姐就穿着这身不合体的军装,骑一辆二八
式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军用挎包,里面象征性地装了书本。只有我知道,二姐的书包里还装了一把火药
枪。这把火药枪是她用一顶大哥寄给她的军帽换来的。二姐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父亲早就不打猎了,她
没机会摸枪了,就用军帽换了这把火药枪,鼓鼓囊囊地塞在书包里,如影随形。
母亲经常哀叹:这哪像个姑娘,天天跟个假小子似的,心都操碎了。
长大的二姐让父母操碎了心,也许是父亲想校正对二姐的教育方式,他和母亲研究决定,要让二姐去
学护士,护士工作都是细心活,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
二姐是偷了家里的户口本报的名,但在参军的环节上,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家长签字。这也没有
难倒二姐,她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父亲签过字的文件,父亲经常在文件上写下两个字“同意”。二姐把家
长签字的表格放在“同意”两个字下面,先是用力描了遍父亲“同意”那两个字,“同意”两个字就和真的
没什么区别了。还有父亲的签名,这也难不倒她。父亲有名章,她在父亲书房的抽屉里轻易地拿到了父亲
的名章,蘸了印泥,端庄地印在参军的表格上。二姐就把这张表格伪造好了。此时的二姐还装成没事人似
的,临出发的头一天,二姐和父亲请假道:爸,我想和同学出去玩几天。以前二姐在寒暑假也经常出去玩,
三天五天不等,最后都平安地回来了。二姐高中毕业了,想出去玩几天也正常,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
的事,便强调道:快去快回,护士学校要开学了。二姐抿着嘴应了。
一周后,学校打电话给父亲,让二姐去护士学校报到,父亲和母亲满世界去找二姐,这才知道二姐已
经参军了。二姐的偷梁换柱打了父亲个措手不及。
那天,父亲像磨道上的驴似的,在屋里团团乱转,不停地拍自己脑门。母亲都快急哭了,她拍着手说:
老石呀,这可怎么好,要不你给部队打个电话,让丫头回来吧。
父亲立住,瞅着母亲厉声道:你糊涂,亏你当了一辈子兵,军都参了,这时回来不就是逃兵了吗?!
父亲一句话,二姐参军的事便成了事实。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运用倒叙的方式,先说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再叙写二姐的成长经历及隐瞒父母参军的过
程。
B. 二姐与父亲打猎归来,“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然后才说打到了一只野鸡,体现其骄傲
神情。
C. 文章多处为二姐将来会选择参军埋下伏笔,如二姐总穿着大哥寄给她的不合体军装,书包里装着一把火
药枪等。
D. 母亲哀叹二姐天天像假小子,体现母亲对二姐的担忧与关爱,其中也隐含了对父亲偏爱二姐行为的不满。
第 2页/共 8页
2. 关于文中二姐冒充家长签字的这一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姐描摹父亲写的“同意”二字,并轻易地拿到父亲的名章,说明二姐参军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蓄谋
已久”。
B. 二姐以和同学出去玩为借口向父亲请假,说明之前二姐寒暑假出去玩经常得到允许,反映出父亲对女儿
行为的信任。
C.“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的事”,照应前文“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体现父亲对母
亲操心的敷衍。
D.“二姐抿着嘴应了”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二姐报名参军的隐秘,无论是行为上还是神态上,都表现得天
衣无缝。
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4. 文章的中心人物是二姐,但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
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
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
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盗
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
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
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久之,转中书舍人。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
丐外迁。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
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
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
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5.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启言者 A路 B故群臣敢论 C得失 D若黜之 E非 F所以 G发扬 H盛德也
第 3页/共 8页
6.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敏晤绝人”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绝”意义
和用法不相同。
B.“我叵堪此,必斥之!”与“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两句中“堪”意义和用法相同。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与“委身为贾人妇”(《琵琶行》)两句中的“贾”意义和用法相同。
D.“公诗以六义为主”中的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注重贴近生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吴人顾况,很少夸赞他人的顾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之前自
己对白居易有所误解。
B. 白居易在与宪宗谈论中直接指出皇帝错误,宪宗一定要斥贬他。在李绛劝诫后,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
像过去一样。
C. 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迅速捕捉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宰相嫌他越职,
因而不高兴。
D. 白居易作诗以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
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
澜、收复中原。
B.“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的雄姿和声威,暗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第 4页/共 8页
C. 下阕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出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
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提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 恶
果。
10. 一般认为,本词的主旨体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李白①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②。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
唐 ·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④天宝三载(744 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 年)
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
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
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
11. 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
二人漂泊的命运。
B. 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
命运的慨叹之情。
C. 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委婉
批评、苦心规劝。
D. 李诗三、四句中一个“重”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
富有生活气息。
12. 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第 5页/共 8页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芣苢》中,以包含动词的“____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的终止,表现
了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3)《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
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
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5)《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一)语言基础题(共 5 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洵美且异(诚然、实在) 羽扇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B. 弦弦掩抑声声思(低沉抑郁) 但为君故(但是)
C. 枉用相存(枉驾) 契阔谈讌(同“宴”)
D.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爱而不见(隐藏)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
B. 歌以赠之(作歌) 自牧归荑(同“馈”,赠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减损)
C. 故垒西边(旧时的) 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
D 采之欲遗谁(赠送) 今漂沦憔悴(流落)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养息、休息)
1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是古诗的一种体式,其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与之
相似的有“歌”“行”。
B. 杜甫,字子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世称之为“诗史”。
C. 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
第 6页/共 8页
阕或多阕的。
D.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指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做官人
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17. 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
A. 烟笼寒水月笼沙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B. 是残风来侵你的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
C.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峨日朵雪峰之侧》)
D.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致云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 4 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
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
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
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
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
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
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
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
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
第 7页/共 8页
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9.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 干打雷不下雨
B. 又吃鱼又嫌腥
C 前怕狼后怕虎
D. 首尾不能兼顾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
接流畅自然。
21. 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2. 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做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 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
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
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
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第 8页/共 8页
1. D
2. C
3.①喜欢打猎,对生活具有热情:没有战争的父亲常去打猎,喜欢枪响声和硝烟味。②关爱孩子:担心二
姐的将来,为二姐提前做好规划。③具有军人的血性、原则性强:母亲提议让二姐回来,但父亲坚决反对
让二姐当逃兵。
4.①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通过“我”进行叙述,
仿佛二姐的故事就发生在眼前。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与二姐及其他人物共同构成
小说的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我”的视角揭示二姐参军的过程。③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二姐男孩子
性格、有主见等特点,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通过“我”的内心活动,如“我真的有些崇拜二姐了”,
表现二姐的英勇形象,激发读者的思考与想象。
5. BDE
6. B
7. D
8. (1)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
(2)于是写下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9. C
10. (1)本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
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2)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
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 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3)全词用孙
权、刘裕、刘义隆的典故表达抗敌报国的决心和为国事忧心,用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结尾
三句意思一致。因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11. C
12.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
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
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
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
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
13. 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 ②.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③. 采采芣苢 ④. 薄言襭之 ⑤. 三杯两盏淡酒
⑥. 怎敌他晚来风急 ⑦. 谈笑间 ⑧. 樯橹灰飞烟灭 ⑨. 同心而离居 ⑩. 忧伤
以终老
14. B
15. D
16. D
17. D
18.B
19. C
20.④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21. 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
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22. 第一位教师:①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②但未解释字词。
第二位教师:①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识;②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
第三位教师:①知识、道理结合较好;②解说全面,简明扼要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