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08:26:3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冷却下去。这说明 (  )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真理越辩越明 D.人民对学术真理的热情空前高涨
1.A 
2.“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启这个“光辉起点”的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A
3.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A [解析] 由表格信息“《邓小平时代》”“《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研究主题是农村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故B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表格中的图片、领导人讲话、歌谣的内容不符,故C错误;表格内容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C.城镇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4.A [解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B项;表中数据只是相对自身增长的比例,无法得出C项结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提出的,排除D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项符合题意。
5.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D 
6.1992年,山东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破三铁”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铁饭碗”;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铁交椅”;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铁工资”。这次行动 (  )
A.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 B.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
C.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 D.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
6.C 
7.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表明 (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逐渐深入
7.D
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充分说明了 (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D [解析] 材料充分说明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D正确。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
A.深圳等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江开放城市
9.A 
10.下边是“江苏省对外开放大事记”,从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
1984年,把南通、连云港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C.由沿海向沿江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沿
10.C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反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A.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 B.实现了中外互利共赢
C.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1.B 
12.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制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12.D 
1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A 
14.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B.国有企业改革
C.开始对外开放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4.D 
15.“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 (  )
A.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B.对西式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C.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 D.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
15.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村存在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1978年,全国还有2.5亿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突破旧体制的限制,开始包干到组、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在党中央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许多地方一年见成效,地方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样。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农村改革“见成效”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二,请将示意图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8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4分)
16.(1)原因:农村改革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实行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地方干部与农民突破旧体制的勇气与胆识;改革符合人民的意愿;等等。
(2)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1983年,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1984年,城市改革开始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特点:先农村后城市;先局部试点后向全国推广(由点到面逐步展开);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改革效果显著。(任答两点即可)
17.(18分)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理论创新——开辟特色道路】
(1)下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请将表格空缺部分补充完整。(6分)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续表)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年 ②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③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任务二 【人物评价——感悟丰功伟绩】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2)请用一句话对邓小平进行评价。(2分)
任务三 【形成成果——完善理论体系】
(3)在下列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确立了哪些党的指导思想 (6分)
任务四 【总结提升——归纳共性特征】
(4)试归纳上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的共同点。(4分)
17.(1)①经济建设 ②中共十四大 ③中共十五大
(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都是党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等。
18.(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据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3分)
(2)将材料一所示事件进行归类,属于“对内改革”的是:    ;属于“对外开放”的是    。(填序号,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0分)
18.(1)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或改革开放之路。(符合题意即可)
(2)②⑤ ①③④
(3)论题: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
阐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了经济特区,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加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后,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结论: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冷却下去。这说明 (  )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真理越辩越明 D.人民对学术真理的热情空前高涨
2.“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启这个“光辉起点”的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3.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C.城镇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5.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1992年,山东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破三铁”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铁饭碗”;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铁交椅”;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铁工资”。这次行动 (  )
A.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 B.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
C.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 D.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
7.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表明 (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逐渐深入
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充分说明了 (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
A.深圳等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江开放城市
10.下边是“江苏省对外开放大事记”,从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
1984年,把南通、连云港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C.由沿海向沿江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沿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反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A.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 B.实现了中外互利共赢
C.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2.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制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1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B.国有企业改革
C.开始对外开放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5.“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 (  )
A.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B.对西式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C.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 D.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村存在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1978年,全国还有2.5亿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突破旧体制的限制,开始包干到组、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在党中央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许多地方一年见成效,地方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样。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农村改革“见成效”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二,请将示意图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8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4分)
17.(18分)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理论创新——开辟特色道路】
(1)下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请将表格空缺部分补充完整。(6分)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续表)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年 ②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③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任务二 【人物评价——感悟丰功伟绩】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2)请用一句话对邓小平进行评价。(2分)
任务三 【形成成果——完善理论体系】
(3)在下列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确立了哪些党的指导思想 (6分)
任务四 【总结提升——归纳共性特征】
(4)试归纳上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的共同点。(4分)
18.(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据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3分)
(2)将材料一所示事件进行归类,属于“对内改革”的是:    ;属于“对外开放”的是    。(填序号,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