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期中素养测评试卷03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一 ~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举行开国大典
1.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选A。
2.1943年,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而唱响全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建议在歌名中加上“新”字,下面对这个“新”字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新的国家名称 B.新的执政党派
C.新的国家性质 D.新的发展阶段
2.C
3.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 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3.C
4.【时空观念】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4.B
5.下表是1949—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据此可以看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是 ( )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
A.继续革命,解放全中国
B.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C.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5.C
6.右面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两张样币。你认为这两张样币的主题体现了我国( )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6.D
7.【史料实证】右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我国 ( )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7.C
8.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新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伟大的历史转折
8.C
9.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根据下面他们收集的资料卡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鉴赏:画面中,漫天风沙,一棵棵树与风沙抗争着,形成一种视觉符号,表现的是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劳动人民扛在肩上的树根,也以坚毅顽强的形态体现出焦裕禄扎根于兰考、扎根于人民的伟大情怀。
A.“一五”计划的标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军人物
C.土地改革时期的先锋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9.D
10.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沐浴着春天的晨光,我们背起远行拾梦的行囊;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中华巨轮勇敢地破冰启航;中国仿佛一只涅槃的凤凰,演绎着不朽的神奇和荣光。”诗中“沐浴着春天的晨光”开始于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行
10.B
11.【史料实证】会议笔记作为文献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下面这段材料摘自20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干部的会议笔记,据此推断,与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1981年12月12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
19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摘编自《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81年”“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1982年”“抓致富”“责任制”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会议的召开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C项正确。
1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
A.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D
13.1984年2月,邓小平发表谈话:“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C
14.某班同学开展党史学习时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B.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道路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4.A
15.下图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部分重大事件,对④解读正确的是 (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5.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时间及事件)。(2分)并说明该事件的国内意义。(4分)
【惊天动地】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中的典型战役。(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改天换地】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3)观察材料三表格回答,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通过该事件我国消灭了哪一阶级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3分)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16.(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到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由占人口少数的富农、地主占有一大半土地,变为贫农、中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土地改革。地主阶级。
(4)B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分)它的完成对农民地位有何影响 (2分)
(2)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分)这一事件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失误。(4分)结合所学,概括失误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群体进行的改革尝试 (2分)之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哪一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开 (2分)
(5)上述材料说明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2分)
17.(1)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4)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出发;等等。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 。(2分)将材料一所示事件进行归类,属于“对内改革”的是 ,属于“对外开放”的是 。(填写序号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8分)
18.(1)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或改革开放之路) ②④ ①③
(2)论题: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
阐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了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0年到1992年,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期中素养测评试卷03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一 ~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举行开国大典
2.1943年,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而唱响全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建议在歌名中加上“新”字,下面对这个“新”字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新的国家名称 B.新的执政党派
C.新的国家性质 D.新的发展阶段
3.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 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4.【时空观念】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5.下表是1949—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据此可以看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是 ( )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
A.继续革命,解放全中国
B.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C.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6.右面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两张样币。你认为这两张样币的主题体现了我国( )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7.【史料实证】右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我国 ( )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8.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新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伟大的历史转折
9.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根据下面他们收集的资料卡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鉴赏:画面中,漫天风沙,一棵棵树与风沙抗争着,形成一种视觉符号,表现的是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劳动人民扛在肩上的树根,也以坚毅顽强的形态体现出焦裕禄扎根于兰考、扎根于人民的伟大情怀。
A.“一五”计划的标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军人物
C.土地改革时期的先锋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10.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沐浴着春天的晨光,我们背起远行拾梦的行囊;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中华巨轮勇敢地破冰启航;中国仿佛一只涅槃的凤凰,演绎着不朽的神奇和荣光。”诗中“沐浴着春天的晨光”开始于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行
11.【史料实证】会议笔记作为文献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下面这段材料摘自20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干部的会议笔记,据此推断,与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1981年12月12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
19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摘编自《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
A.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1984年2月,邓小平发表谈话:“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某班同学开展党史学习时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B.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道路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5.下图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部分重大事件,对④解读正确的是 (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时间及事件)。(2分)并说明该事件的国内意义。(4分)
【惊天动地】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中的典型战役。(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改天换地】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3)观察材料三表格回答,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通过该事件我国消灭了哪一阶级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3分)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分)它的完成对农民地位有何影响 (2分)
(2)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分)这一事件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失误。(4分)结合所学,概括失误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群体进行的改革尝试 (2分)之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哪一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开 (2分)
(5)上述材料说明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 。(2分)将材料一所示事件进行归类,属于“对内改革”的是 ,属于“对外开放”的是 。(填写序号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8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