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9 23: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
上时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
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
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
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
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
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
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
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
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
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
在那里。原来是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
第 1页/共 9页
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
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
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
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
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
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
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
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
国应新生。
(摘编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注:此文完稿时正好是落日时分)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
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
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
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
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
难吗 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
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
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
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
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
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 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
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 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
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
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
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
第 2页/共 9页
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
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
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 材料一摘编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
国主义的失败。
C. 《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的民族感情深厚,都表达了
民族强盛的自豪感。
D. 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
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用一个个生动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
B. 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C. 《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
D. 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文章题目的照应。
3. 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C.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D.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 论证特色。
5. 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①(节选)
[英]狄更斯
第 3页/共 9页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
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
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
紧。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
有链子和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
狄克先生气色红润,头发灰白。他的头还特别怪地垂着,但这并非因年龄才如此,他那样垂着头使我
想到一个学生挨打后的样子;他的灰眼睛大而凸起,并且水汪汪地亮得特别,加上他那心不在焉的神态,
还有他对我姨奶奶的服从,以及听到姨奶奶的称赞时他那孩子样的高兴劲,这都使我怀疑他有点疯疯癫癫
的。可是,如果他真是疯疯癫癫的,那他又怎么到这里的呢,这我可一点儿也想不通。他的穿着和别的普
通男子一样,穿着很宽松的灰色晨装,白长裤;表放在裤口袋里,钱放在上衣口袋里。他还把钱晃得哗啦
啦响,就像炫耀自己有钱一样。
珍妮是个健美的年轻女子,很好看,大约有十九或二十岁,①像是一幅整洁至极的图画。她是我姨奶
奶的一串学员之一。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
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
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
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洗澡实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
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了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
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
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也许是久已在我脑中出现的幻想使我做了那么个梦。我醒来还觉得是那么回事——姨奶奶曾来过,向
我俯下,把我的头发从我脸上轻轻撩开,把我的头摆得更舒服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我。我耳边似乎响过
“可爱的小人”或“可怜的小人”这类话;可我醒来时,却实实在在找不出任何证明可让我相信那些话乃
出自姨奶奶之口,她当时正坐在弧形窗前那可以转来转去的绿扇子后看大海呢。
我醒后不久,大家就一起吃烤鸡和布丁。我坐在桌旁,②有点像只被绑住翅膀的鸟一样艰难地运动我
的双臂。不过,是姨奶奶把我给捆成这样的,我也就对此不便有什么抱怨了。我一直急于知道她要把我怎
么处置,可她吃着饭,一言不发,只偶或看看坐在对面的我,并说句“天哪!”这丝毫不能使我的不安减轻
半分。
桌布撤去后,摆上来的是种葡萄酒,我也喝了一杯那酒。姨奶奶又把狄克先生请来和我们坐在一起。
第 4页/共 9页
姨奶奶请狄克先生听我的故事,他就尽可能装出很明白事理的模样。在姨奶奶一连串的问题下,我的故事
被引了出来。我讲述时,她不住朝狄克先生看,如果他不这么做,我想他准会睡着。每当他微笑时,我姨
奶奶就皱眉头,这下又把他的微笑给挡回去了,喝过茶后,我们在那儿坐着,直到暮色降临,这时珍妮把
蜡烛和双陆棋盘放到桌上,并把百叶窗拉下。
“喏,狄克先生,”姨奶奶仍和先前一样严肃地举起食指说,“我要向你问另一个问题。看着这孩子。”
“大卫的儿子 ”狄克先生扬脸认认真真又不知所措地说道。
“正是,”姨奶奶说,“现在你把他怎么办呢 ”
“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 ”狄克先生说道。
“正是,”姨奶奶答道,“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好。”
“哦!狄克先生说,“是呀,把他怎么办——我就会让他上床睡觉。”
“珍妮!”姨奶奶满怀胜利感和满意心情叫道,狄克先生为我们大家指出正确方法了。如果床已铺好,
我们就送他去睡。”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
——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我觉得姨奶奶并不很了解
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③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做了晚祷后,蜡
烛灭了,我是怎样仍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好像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
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像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
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
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这是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感触呀!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
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记得,我后来怎样依稀沿着海上
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④漂入了梦境。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最终到
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姨奶奶和狄克先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明两人在脸色、头发、眼睛、表等方面有各自的特
点。
B.“我”洗澡后“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这是由于“我”终于找到了姨奶奶家,在姨奶奶家里感
觉很安心。
第 5页/共 9页
C. 文中通过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塑造狄克先生的形象,他在姨奶奶面前显得认真又惊慌,看似有点疯
癫。
D. 小说结尾多次写到“我记得”,强调“我”的记忆深刻,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的渴望,以及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珍妮姑娘的干净整洁和健美。
B. 句子②形象地写出“我”吃饭时的束手束脚、扭捏不安、极不适应。
C. 句子③中“保管”表明姨奶奶担心“我”逃跑,也是对“我”的保护。
D. 句子④中“漂”表现出“我”在梦中依然想起独自在外漂泊的经历。
8. 小说中姨奶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叙述角度巧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
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闲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
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
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
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王曰:“先生
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勠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
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
其将,得赂即以予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
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
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
不如一竖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第 6页/共 9页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患流 A渐 B至始皇 C赤衣 D塞路 E群盗 F满山 G卒以 H乱亡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在文中的意思是根本,与《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词义不同。
B. 复,在文中的意思是平定,与《师说》中“师道之不复”的“复”词义不同。
C. 因,在文中的意思是趁着、趁机,与“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相同。
D. 敏,文中指聪慧、聪敏,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我虽不敏”的“敏”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商周、齐桓公和汉王都是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的典型,秦朝和项羽由于不积累仁德而导致灭亡。
B. 郦生认为齐国幅员辽阔、兵力强大、地势优越,齐人大多狡诈善变,汉王短时间内很难攻下齐国。
C. 郦生向田横阐述了天下归汉的趋势,劝其赶快投降,田横听从他的建议进而保全了齐国。
D. 颜渊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要做到“克己复礼”,并强调要达到“仁”必须靠自己。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
(2)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予其士,与天下同其利。
14. 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其论述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一路寻访常道士,所经之处满是青苔,上面还有点点屐痕,暗示这里并非人迹罕至之地。
B. 颈联写诗人偶遇雨下,便随性欣赏起雨后松色,并循着山路来到溪水的源头,可见诗人的悠闲洒脱。
C. 颈联虽未直接描绘雨后松林之色和水流之清澈,但雨后青山苍翠欲滴的美景不言自明,如在眼前。
第 7页/共 9页
D. 尾联写诗人面对着自然美景,领悟到恬静的清趣,自在恬静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
16. 请简要赏析本诗颔联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四
处奔波之后容颜的苍老。
(2)《<老子>四章》中,通过列举分析车毂、器皿、门窗等 作用及其起作用的原因,阐明了
“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小华喜欢阅读诗词,他发现古人常通过描写鬓发的细微变化来抒发深沉的感叹,如“_______,
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携带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情深款款
走到我们面前。从甲骨文的神秘莫测,到金文的庄重典雅,从篆隶的庄重严谨到楷书的中规中短,从行书
的 A ,到草书的自由奔放,每一种字体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 甲 )。当我们写下一个字,便是在传达一种思想。一个“仁”字,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一
个“道”字,蕴含着道家的深邃哲理。汉字的一横一竖,勾勒出古老的智慧;一撇一捺,书写着岁月的传
奇。
汉字是情感的寄托,当我们写下一个字,便是在表达一种情感。“爱”字温暖人心。“勇”字激励前行,
“静”字带来安宁。在字里行间,我们找到自己的归属,也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汉字的组成有特殊的涵义。比如“中国”,一个“中”字,方正不阿,象征着中国的中正平和。①它
是古老华夏大地的核心位置,②也是中国人心中坚守的价值准则。③不偏不倚,不骄不躁,在平衡中追求
和谐与完美。④一个“国”字,在四四方方的围墙内,⑤有着众多丰富的宝藏和人民, ⑥它代表着这片土
地上的家园,是无数人用热血与汗水守护的地方,⑦自从古老的诸侯国到现代的国家,“国”字始终承载着
人们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汉字中的中国,是诗意的国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寥寥数字,( 乙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简单的语句,就传递出宁静致远的生活境界。汉字让中国的美得以永恒留存,让后人在阅
读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敢前行;“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汉字见证了中国人民的 B ,也见证了国家的日益强
大。
第 8页/共 9页
18. 文中第一段把汉字人格化,用了拟人的手法,请以“音乐”为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
拟人;拟人合理,表达流畅。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22. 汉字 组成有特殊的涵义,除材料中介绍的汉字外,请你再选一个汉字,参照第四段有关“中”或“国”
的介绍方式,介绍它背后的涵义。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人都渴望成为冠军。这是否意味着,只有成为冠军,才值得被认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9页/共 9页
1. D
2. D
3. C
4.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
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
雄气概。
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
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
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
幽默。
5.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
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
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③评论性:如结尾评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启发人们要珍惜和平;评论我们国家还存在诸多问题,思考
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富有思想性。
6. B
7. D
8.①坚定严肃、刚毅干练。通过对姨奶奶外貌、语言、神态等的写,突出她坚定严肃、刚毅干练的形象特
点。
②仁慈善良、关爱小辈。通过描写姨奶奶对“我”的保护和在“我”休息时看望“我”,突出了她仁慈善
良、关爱小辈的形象特点。
③生活考究、十净整洁。文中通过描写姨奶奶的衣着配饰,吃的食物和住的房问,说明她生活考究、干净
整洁。
9.①叙事使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或有限视角),使大卫的经历与思想更具真实性,故事情节紧凑,
也便于直接表达感情。
②叙事采用儿童视角,回忆小时候的经历时充满童真,有利于刻画大卫的人物形象,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吸引读者。
10. BEG
11. C
12. C
13. (1)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给,而让他到汉中称王。
(2)攻下城池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物立刻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享其利。
14.①材料一侧重从对他人及天下施行仁德仁政的角度谈“仁”,突出“不仁”的危害,重点在“治国”。
②材料二侧重从自身修养角度谈论“仁”,强调“仁”的内涵和实现方法,重点在“修身”。
15. A
16.①远景描写和近景描写相结合都突出了环境之静。
②“依”和“闭”两字用得巧妙。一个“依”字化动为静,把动景写静了;一个“闭”字把春草拟人化,
将春草写活了,并呼应了上联所写的此地一路莓苔,人迹罕至。
③融情入景。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了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
静的环境所冲化,渐趋恬然。
17. ①. 尘满面 ②. 鬓如霜 ③. 故有之以为利 ④. 无之以为用 ⑤.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⑥. 朝如青丝暮成雪
18. 示例一:音乐,这位神奇的使者,穿梭在人们的心灵之间,它安慰着悲伤的灵魂。
示例二:音乐激励着奋斗的人们,陪伴着孤独的旅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示例三:那轻快的音乐如同俏皮的孩子,在屋檐下嬉戏,唤醒了沉睡的冬天。
19. A 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笔走龙蛇/刚柔并济 B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20.⑤有着丰富的宝藏和众多的人民
⑦从古老的诸侯国到现代的国家
21. 甲:汉字是思想的传递 乙:便勾勒出壮丽的山河画卷
22. 示例一:一个“立”字,人站在天地之间,象征着独立自主/正直坚定的精神。
示例二:一个“春”字,草木在太阳照耀下萌发,象征着生机勃勃/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三:一个“天”字,人的头顶是天,立于天下,表现对天的敬畏和思考。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