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习作:写读后感
情景导入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也就越深厚。
——臧克家
同学们读过
哪些好书呢?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教材解读
习作话题
我们读过报刊、故事或观看过影视片后,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是读后感。本次习作,就请你选择读过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习作要素
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哪些人物使你印象深刻?
哪种情形给你感触颇深?
哪段文字让你深受启发?
写法指导
哪些人物使你印象深刻?
我对武松印象深刻,他豪气逼人,是打虎英雄。
最让我喜欢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是智者代表。
哪种情形给你感触颇深?
作者久客他乡,回到家乡却被当作客人,不禁使人伤感。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哪段文字让你深受启发?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梅花魂》节选
爱国情怀
读后感
人物
主题
感情
核心标准:有感可发、有话可说
读后感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简写?
重点和难点该怎么写?
内容方面
可以写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对人物、主题或事情的看法与评价,或者是从中获得的启示等。
写法方面
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阐述,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引用了原文中的语句或相关的名言等。
读后感
感想要写具体
习作的重点
读后感
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的要求
习作要点
内容方面
写法方面
有的是写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有的是写对人物、主题或事情的看法与评价
有的是写从中获得的启示
有的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阐述的
有的是联系生活实例来说明观点的
有的引用了原文中的语句或相关的名言
评价交流
同学们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选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评价标准
语言表达
中心思想
真情实感
同学们可以根据交流结果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目标
题目是否恰当
表达是否清楚
中心是否突出
交流讨论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拟标题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这两种是常见的拟标题的方式,同学们还见过哪些形式呢?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中国脊梁
正标题
副标题
中心明确,准确简练
补充说明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上,五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他们那惊天动地的喊声好像还在我的耳畔萦绕……
佳作引路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秋天,五位抗日战士顺利完成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绝对安全,他们放弃了生的道路,毅然走上
①简要介绍故事情节,让读者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绝路”,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在子弹用尽的情况下,顽强地与敌人搏斗,最后英勇跳崖。①他们那种不怕牺牲、坚决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②我被壮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宁死不屈、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联想到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无果后,心情非常烦
②过渡句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闷,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心想:算了,先睡觉吧,反正也解不出来,明天早点到学校,抄一下其他同学的答案就可以了。于是,我收拾好作业,就休息了。似乎养成了遇到难题就寄希望于他人的习惯,每次在稍难理解
的题前,我总是果断放弃,不肯自己动脑。直到期末考试考砸,给我当头棒喝,我才明白,如果不能直面困难,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差。③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想。
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陶
冶自己的情操,把保卫祖国、振兴中华作为自己最光荣的职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从雏鸟变成雄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全力以赴,奉献自己的一切……④
④抒发感情,表达志向。
总评:小作者介绍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对原文理解透彻,抓住了主题,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抒发感想。中心明确,感想深刻。
更多精彩例文……
评价标准(最高5★) 自评 互评 师评 综合
介绍所感对象清楚明了
表达感受具体,有感而发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评价标准]
读书分享
读后感的习作离不开一本好书或文章,相信爱读书的你,应该有不少好书分享吧!
海伦 凯勒:“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有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课堂总结
熟读文章,精读文章,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的启示。在阅读过程中,好的作品,好像在与读者对话,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这样,读者就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读后感才能生动感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科幻书。今年暑假我就读了这样一本书,既能让读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故事的情节一起波澜起伏,又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增加读者对海洋的了解。它就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海底两万里》。
简介自己读的一本书。
《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是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简介故事内容。语言简练。
我特别喜欢读这本书,它最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性。书中涉及了许多生物知识和部分物理知识,例如:动物的分类、光的反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对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让我爱上了科学,真是受益匪浅啊!
其次,我还喜欢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仆人康塞尔。他有个特点,每当他们捉到鱼时,他总是主动分类,这个习惯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充分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很感兴趣。我不禁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别看我现在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我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优势——记忆力好。我想:如果我和他一样该多好,我不就可以名列前茅了吗?所以我应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
先从两个方面写出自己喜欢读这本书的理由,然后联系实际,写出读这本书的收获,表达真情实感。
集知识性、娱乐性、科普性以及德育性于一体的这本《海底两万里》,叫我如何不爱它?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前文。
名师评析:在文中,小作者根据读完原著之后的感受,选择了两个感点,一是这本书的科学性;二是对仆人康塞尔的感受——“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很感兴趣”。这两点综合起来,也就是作者读这本书的总体感受。
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读完《落花生》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清新自然的文笔,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情思,我都十分喜爱。
文章写了作者一家用后院半亩空地来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故事。在吃花生时,父亲讲了花生的可贵之处,以此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
总写对《落花生》一文的感受。
概述《落花生》一文的内容,详略得当。
我对文中父亲的话感触很深。他说花生不像苹果、石榴那样高挂枝头,而是将自己深埋进地里。花生是谦逊的、朴实的,虽对人们有用,却不显露出来。我不由得想到自己。我平时骄傲自大,总喜欢表现自己。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市语文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便飘飘然起来,连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也不放在眼里。结果,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排名从第二降到了第六,我惭愧极了。我真应该早一点儿看到这篇文章,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朴实的品德。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很大,既可食用,又可榨油,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读感结合。
反观社会上某些人,虽然打扮得很体面,可是却缺乏知识和美德。他们时常三五成群地出没在大街小巷,纵然身着华丽、时髦的服装,却尽做些有碍市容的事,掩盖不住内心的粗鄙。还有一些人,虽然貌不惊人,工作起来却认真负责,为祖国做出许多贡献。说到这,我不禁想起焦裕禄来。他外表普通,可时刻想着人民。晚上,办公桌前、群众家里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呕心沥血,终生奋斗。这位党的好儿子,最后竟倒在了办公室里。两者相比,文章中父亲的话确实有道理,发人深省。
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
读完《落花生》这篇文章,那朴实的语言、深刻的内涵,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之处,做个真正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首尾呼应,点明主题。
小作者选取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来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简洁明了,抓住了重点。亮点在于写“感”的部分,小作者不仅结合自身事例,还拓展到社会现实,对感想的阐述不仅深,而且透。
名师评析:总写感受 概述原文 结合实际,抒发感想 结尾点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