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1 军 神
第1课时
第2课时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军神”?
关云长刮骨疗伤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语文百宝箱
刘伯承(1892—1986):原名明昭,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初读课文
重庆 诊所 沃克 年龄
土匪 绷带 审视 麻醉剂
施行 吭声 崭新 由衷
晕倒 堪称 慈祥
我会读
wò
fěi
bēnɡ
zhōnɡ
kān
由衷:发自内心
衷:内心。
可以称得上
qìnɡ
zhěn
línɡ
shěn
jì
shī
kēnɡ
zhǎn
cí xiánɡ
重庆 诊所 沃克 年龄
土匪 绷带 审视 麻醉剂
施行 吭声 崭新 由衷
晕倒 堪称 慈祥
yūn
绷
堪
沃
衷
匪
庆
我会写
诊
沃
龄
匪
绷
审
施
吭
崭
衷
慈
祥
剂
晕
书写指导:
“中”的竖要写得短一些;下部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衷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山”要写得扁一些。
崭
书写指导:
心字底要写得扁而宽,不要漏写“兹”的两点。
慈
惊疑
惊讶疑惑。
勉力
努力;尽力。
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
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
镇定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指由于受感动而钦佩恭敬。
词语解释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他是怎么发现的?
沃克医生是在给刘伯承检查伤势时发现他是军人的。沃克医生发现刘伯承伤势很重,可是他不但不慌张,甚至还很镇定,根据自己当过军医的经验,沃克医生判断出刘伯承是个军人。
手术后,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刘伯承没有使用麻醉剂,强忍疼痛接受了眼部手术,甚至还清楚地数出了沃克医生的刀数,沃克医生觉得这份毅力简直令人震惊,不是普通军人能做到的,所以称刘伯承为“军神”。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描写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第2课时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刘伯承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神态描写
“这位医生不简单,居然能看出我军人的身份,看来经验非常丰富,我就不和他争辩了吧。”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什么?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意志刚强
再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变化。
问诊时
头也不抬,冷冷地问
愣住 惊疑
目光柔和下来
冷漠
默默地赞许
重新审视
冷冷地问
一针见血地说
手术前
生气
再一次愣住
生气
惊讶
竟有点儿口吃
手术中
双手却有些颤抖
额上汗珠滚滚 擦了一次又一次
忍不住开口
担心
手术后
擦着汗 由衷地说
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
惊呆了 大声嚷道
慈祥 肃然起敬
钦佩
肃然起敬
这些情感的变化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情感变化一步一步地衬托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
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
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
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赞
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作者在最后才点出刘伯承的真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写法上来说,前面设置了悬念,这里揭晓答案,让故事情节更完整;另外也说明刘伯承不是一位普通的军人,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回顾全文,填写下列表格,再借助表格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问诊时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刘伯承的表现
沃克医生的内心 变化
伤势严重
生气
拒用
麻醉剂
惊讶
强忍剧痛
心疼、钦佩
表明身份
肃然起敬
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丰碑》,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求治——平静如常 一一作答
术中——抓破床单 默数刀数
术后——获得称赞 揭晓身份
钢铁意志
一代军神
军 神
术前——拒绝麻醉 坚强勇敢
结构梳理
本文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
胜似昔日刮骨人。
一、选词填空。
审视 注视 诊视 探视
沃克医生( )着眼前的年轻人,随后对他的伤口进行了( )。片刻后,他重新( )起眼前的年轻人。
注视
诊视
审视
随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课文记叙了______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_____,忍受巨大疼痛_____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钢铁般的_____。
①拒绝使用麻醉剂 ②刘伯承 ③坚强意志 ④接受手术
②
①
④
③
形容意志坚定的词语
三、课外积累。
坚韧不拔 顽强不屈 毫不动摇
坚定不移 始终如一 矢志不渝
不屈不挠 海枯石烂 宁死不屈
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锲而不舍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老师指导:刘伯承的话一般用平静、坚定的语气读;沃克医生的话,问诊时用冷漠、惊讶的语气读,手术前用生气、震惊的语气读,手术中用紧张、关心的语气读,手术后用钦佩、崇敬的语气读。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参考答案:(1)沃克医生发现刘伯承伤势很重,可是他不但不慌张,甚至还很镇定,根据自己当过军医的经验,沃克医生判断出刘伯承是军人。
(2)手术中,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不但没有大喊大叫,竟然还清楚地数出了沃克医生的刀数,沃克医生觉得这份毅力简直不可思议,不是一般的军人能做到的,所以称刘伯承为“军神”。
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参考答案:(1)第一组句子描写的是刘伯承默认军人身份时的神态和语言。前文写到沃克医生说自己当过军医,十分肯定地下了判断,因此,在被沃克医生识破身份时,刘伯承心里可能会想: “这位医生不简单,居然能看出我军人的身份,看来经验非常丰富,我就不和他争辩了吧。”所以他“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2)第二组句子描写的是刘伯承忍受剧痛接受手术的样子。抓住“一声不吭”这一细节,对比“紧紧抓住”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及抓破床单等描写,再联系下文刘伯承和医生的对话“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想象手术中刘伯承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它!一刀,两刀,三刀……”
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课文对沃克医生的描写细致入微。一开始,沃克医生是“头也不抬,冷冷地问”;当发现刘伯承伤势严重,并判断出他是名军人时,沃克医生“目光柔和下来”;在刘伯承拒用麻醉剂并说出理由时,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手术过
程中,沃克医生忍不住对刘伯承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手术后,当刘伯承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惊呆了”,称刘伯承为“军神”,接着
“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最后,当知道病人的真实身份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这一系列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冷漠到赞许,再到关心、钦佩、敬仰的内心变化。
讲故事思路点拨:①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把“沃克医生”转换成“我”,把“刘伯承”转换成“他”来讲,人物的语言要转换成描述性的话。要注意语言的调整及语气的变化,还要注意不能遗漏情节。②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可以适当加上表情、动作,有的地方还可以加上人物的独白,把人物的内心表现得更加鲜明。③可以按照以下开头来讲。
示例:我叫沃克,是一个德国人,我在重庆临江门外开了一家诊所。这一天,诊所里来了一个年轻人,我问他叫什么……
(“阅读链接”内容见教材)
阅读链接
《丰碑》一文原作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的故事,赞扬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人物的内心:①侧面描写。课文具体细致地写了军长感情发生的变化。以军长感情变化
为线索,讲述了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最终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②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人物内心。如,“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军需处长从容镇定、不怕牺牲、大公无私的品质。
文章最后写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对这句话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当时的环境,冰雪本身是晶莹的,而联系军需处长的做法和军长及其他战士的表现(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晶莹的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军长和战友们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搜集有关刘伯承的其他事迹,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搜集其他关于军人的故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