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发挥想象,选择恰当的人物(如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等)组成探险小组,结合
具体的场景(如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
岛等)、装备(如指南针、地图、帐篷等)、
险情(如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等),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习作话题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包括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心情的变化等。
习作要素
一、和谁去探险——组建团队。
本次习作要求从教材提供的两类人物中各选一位,和自己组成一支探险小队。一类是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如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另一类是自己的同龄人,如妹妹、表哥、同学。他们身上不全是优点,比
写法指导
如,表哥胆子虽大,做事却有些鲁莽;同学虽然细心,但是胆子很小。要依据人物的特长或特点,合理选择探险团队的成员,并考虑到成员的特点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二、去哪儿探险——选择场景。
教材提供了探险的场景,如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等。选择的场景不同,则选择的人物、准备的装备和所遇的险情也不相同,进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能不同。比如,在热带雨林
中,可能会遭遇猛兽或暴雨,但是不太可能遇到落石雪崩;假如遇到猛兽,随身携带了防身器具的话就能派上用场;没有可用的装备,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也可能会根据条件制作武器或搭建防御工事。
三、遇到什么危险——构思险情。
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把“遇险”的经过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本单元课文《田忌赛马》《跳水》在人物的安排、面对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方面都可以为习作提供借鉴。将内容写具体时,要基于人物特点、环境
条件等,想象在遇险之后会发生哪些事,依靠现有的装备和人员要怎样脱离险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发生哪些事,从而丰富习作的内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在幽深的洞穴探险时,携带的饮用水已经用尽,但根据地图来看,出口还有一定距离,大家不由得恐
慌起来;这时,心细的同学发现了洞壁上有特别潮湿的痕迹,探险爱好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带领大家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水源,解决了饮水问题;但同学因为害怕哭了起来,一时无法继续前进,多亏探险爱好者给他讲自己的遇险经历,慢慢安抚了他的情绪,大家互相鼓励
着,终于走出了洞穴。在合理设置情节的基础上,将遇险的前因后果、脱险的经过等写具体。如果写出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或心理变化,可以使探险的过程更加丰富、真实,会给人更真切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园地”中叶圣陶先生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思维导图。
写什么
茫茫大漠遇沙尘暴
热带雨林陷入沼泽
原始森林遭遇猛兽
幽深洞穴迷失方向
南极冰川风雪交加
海中荒岛渺无人烟
怎么写
开头
中间
结尾
交代人物、地点、时间、探险原因等
描写周围环境、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心情变化等
点明中心,总结感悟
沙漠探险记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茫茫的大沙漠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一天,我有幸成为探险队中的一员,同行的人员有:一位探险爱好者(我称他为黄叔)、我的同学丁磊(他对任何事物都无比好奇)。带上指
佳作引路
南针、饮用水、食物等装备,我们开启了沙漠探险之旅。①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一个个沙丘连绵起伏,好像一道道向前涌起的波浪。我和丁磊兴奋地欢
①开头简要交代了探险地点、探险队成员和所带的装备。
呼着,兴致勃勃地朝沙海深处行进。②
②这一段环境描写表现出沙漠的广袤、壮观,第一次看到沙漠的“我”感到震撼、兴奋。
中午,太阳高悬在头顶,晒得沙漠直冒烟。我们想停下来休息,但沙子热得烫人,叫我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第一次感到沙漠的可怕。这里没有一丝风,空气都是干燥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我们穿的户外运动服都湿透了。高温和疲倦让我失去了欣赏沙漠风光的兴趣,一行三人默默无言地向前走着,四周除了黄沙,看不到一点
儿绿色。黄叔嘱咐我们:“要按计划定量喝水,一旦水喝完了,我们还没有走出沙漠,那可就危险了。”我点点头,拿出水壶,喝了一小口,喉咙还很干,但却不敢再喝了。③
③描写了
“我”心情的变化,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然,天边浮起一片黄云,像黄袍怪的大魔袍一样,遮住了天际。风“呜呜”地吼叫着。黄叔叫道:“不好,遇上沙尘暴了!快,找可以避风的沙丘躲避!”我惊慌失措,丁磊却目不转睛地盯着黄沙弥漫的地方。黄叔使劲推了他一下,喊道:“快走!”我们牵着骆驼,找到了一处沙丘,趴在沙地上。不知过了多久,风终于停了。
黄叔从沙堆里爬出来,跑过来扒掉我们身上的黄沙,把我们拉了出来。抬头四望,沙漠已经收起了刚才的狰狞,静静地凝滞不语。我心有余悸,带着哭腔说:“太可怕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走出去呀?”夜幕降临,支好帐篷,吃完定量的压缩饼干,黄叔说:“早点休息吧,沙漠昼夜温差
很大,多盖一点儿衣物。”沙漠的星空异常美丽,赞叹一番后,我们就睡了。④
④叙述了第一次遇到的险情——沙尘暴,黄叔经验丰富,“我”紧张、惊慌,而丁磊的表现突出了他好奇心强的特点。
三天过去了,我和丁磊禁不住干渴的煎熬,喝光了饮用水。黄叔无奈地摇摇
头,拿出他的水壶给我们解渴。很快,水壶里再也倒不出一滴水,可是,离走出沙漠还有两天的路程。这可怎么办呢?我们边走边寻找水源,疲惫不堪,骆驼也累了,我的嗓子快要冒烟了,头昏昏沉沉的,绝望感一点一点地将我淹没,我开始后悔,真不该来
这可恶的大沙漠。⑤
⑤叙述了第二次遇到的险情——缺水,以致“我”开始绝望和后悔。
黄叔拿出地图,鼓励着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不能倒下去,看,前面不远处有一处绿洲!”我们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呀走呀,我累极了,真想一屁股坐下去,再也不起来。
就在这时,耳旁响起了丁磊的尖叫:“那儿,绿的!”希望和力量瞬间回到了我的体内,我跌跌撞撞地快速跟上了他们。啊!水!多么清澈,多么碧绿!我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太痛快了!喝够了,我们把所有的水壶灌满,就地露营。⑥
⑥找到水源,惊喜万分。几个感叹号强调了“我们”此时的心情。
沙漠之旅的第五天,我们历尽艰难,终于看到了沙漠的边缘。我激动得挥舞着手,不住地欢呼。那一刻,毕生难忘!原来,只要永不放弃,乐观向上,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⑦
⑦结尾表达了自己沙漠探险的感受,升华了主题。
总评:
这篇习作,小作者选择的探险场景是茫茫沙漠,想象遇到的险情是遭遇沙尘暴、缺水。这些丰富的想象根植于现实,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后盾,因此,故事情节合情合理、扣人心弦。同时,环境描写、人物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让人身临其境,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更多精彩例文……
评价标准(最高5★) 自评 互评 师评 综合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词语运用恰当,语句通顺
想象丰富且合理
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
写出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评价标准
神奇的探险
在黄沙弥漫的撒哈拉沙漠,有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这些印迹见证了一群初出茅庐的探险家们的伟大壮举。
三天前,我和探险爱好者王伟,还有我那胆大鲁莽的表哥一起来到这里,准备完成沙漠探险任务。来的时候,我们对这次探险活动充满了信心,他们两个一致推举我当这次探险小队的队长。
但是,到了第四天,我们都变得疲惫不堪,信心全无。因为我们遇到了沙漠探险中最可怕的问题——缺水。水是生命的保障,水在人在,水断人亡,而在沙漠里,水无疑更加珍贵。可这时,我们却一滴水也找不着了。沙漠中的仙人掌也不见踪影,我们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喝水了。熬到第五天时,在行进的途中,表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了队伍的后头。他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段裂开的仙人掌。在这个时候,仙人掌可是救命之物啊,正当他准备把
汁液滴进嘴里时,经验丰富的王伟似乎感觉到了水的气息,转过头来看着表哥,那眼神是惊喜,是渴求,更是愤怒。我也睁大眼睛……表哥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又经过这么一惊吓,手里的仙人掌滑落到干燥的沙漠中,汁液瞬间没有了。这下,我是真绝望了,不得不望着无穷的沙漠发呆。
突然,王伟从腰间掏出匕首,一步一步地向骆驼走去。谁都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表哥这时站了出来,说道:“你不能这样,骆驼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不能这样做!”王伟像遭了电击似的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见这一幕,我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去寻找水源,可怎么才能激起大家的信心呢?对了,我何不来个‘望梅止渴’呢?”于是,我郑重地对他们说:“前面就是水源,我们快前进啊。”他们一听,不知从哪来的劲,纷纷拼尽最后的力气,终于
找到了一大片灌木丛。我们都知道有绿色植物的地方一定有水源。于是,我们开始挖,一寸、两寸、三寸……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水源。喝了水之后,我们又继续进行探险之旅。
经过一番努力后,我们终于走出了沙漠,完成了探险任务。
名师评析:本文小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次沙漠探险任务。从遇到困难到完成任务,险象环生,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通过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险”象重重,令人印象深刻。
热带雨林探险之旅
五天前,我们踏上了巴西的土地,准备来这儿的热带雨林探险。
和我一起来探险的有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李教授和我的好朋友徐文。
下了飞机后,我们转乘了火车,来到了郊区。郊区是一片平原,人烟稀少,我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距离火车站约一千米外的一条绿线,那是森林的外围。此次探险,我们只带了指南针、三只手电筒(晚上用),一把猎枪(并不是打猎用,而是防身),一把斧头(可制造我们需要的东西)。带上这些东西,我们便轻装上阵了。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了森林。此时是夏天,夜晚天气
凉爽,李教授让我先爬上一棵树躺着休息,我也不用盖被子了。他和徐文则分别在另外两棵树上躺下来。恼人的是,虫子们的叫声太响了,总是打扰我的美梦。
这一觉睡得不太好,第二天,我便早早地醒了。森林里食物不用愁,有特别多的水果。不一会儿,李教授就找到了一个西瓜。我用斧子将西瓜劈开,美美地吃了一顿。拎起猎枪,擦擦嘴巴,我们出发了。
探险前,李教授告诉我们,这次不打算穿越整个雨林,因为这太危险了。我们计划从北部出发,到达雨林的东部。李教授还让我和徐文在我们经过的每一棵较显眼的树上都用斧子作标记,这样我们就不会迷路了。
雨林的景色真不错,周围一片绿色,都是参天古木,树上缠着青藤。林间鸟叫声不断,空气很清新。只是偶尔传来野兽的吼叫
声,让人心惊胆战。于是,我们没有了欣赏景色的闲情逸致,绷紧了神经,抓紧猎枪,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一天又过去了,我们很庆幸没遇着野兽。天很快就黑了,正当我们分别爬上树,准备休息时,突然传来了一阵细微的声音。我坐了起来,用手电筒一照,只见两颗亮晶晶的东西在草丛里晃来晃去,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我抓紧了猎枪,从那两个亮点的距离,推断出了那家伙的位置以及身子的大小。我端起枪,朝那个东西的旁边哆嗦着开了一枪。随即,周围没了动静,我往那一照,那个东西立刻逃跑了。我顿时瘫软在了树上,这一夜我们都没睡着。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凭着用斧子砍成的三根拐杖,走出了雨林。真得感谢李教授,他指导我克服了许多困难。我还要感谢好友徐文,他陪我渡过了许多难关。
这次的热带雨林历险,我经历了最危险的事,当然,我也看到了最美的景色,我感到无比自豪。
名师评析: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小作者和李教授、徐文在热带雨林的一次探险经历。小作者想象力丰富,想象合情合理,描写生动具体,表现了小作者一行三人不畏困难和危险的探索精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