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5: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第2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猜谜语
兄弟三人齐上路,
有快有慢不停步,
走了三百六十日,
没有走出玻璃铺。
(打一生活物品)
钟表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中国诗人、学者。诗作前期受唐诗、宋词及德国浪漫派影响,轻柔婉约;后期深受里尔克等西方现代诗人影响,艺术上更为纯熟。在德国文学的翻译研究方面亦有成就。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论著《杜甫传》等。
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概内容。
初读课文
清脆 嘀嗒 拦住 丑恶 蝎子 蛰 钵子 蝈蝈
我会读
清脆 嘀嗒 拦住 丑恶 蝎子 蛰 钵子 蝈蝈
xiē
zhē

ɡuō

cuì
lán
è

dīnɡ( )
dìnɡ( )
多音字
小李拿了一把钉( )锤,准备钉( )钉子。
钉锤
钉钉子
dīnɡ
dìnɡ

diào( )
tiáo( )
为了将这件事调( )查清楚,他将搜索策略作了调( )整。
调查
调整
diào
tiáo
我会写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清脆
和谐
入神
呈现
显出;露出。
和睦协调。
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声音)清楚悦耳。
词语解释
词语积累
【表示动物“叫”的词语】
狗吠 蝉鸣 马嘶 狼嚎
狮吼 猿啼 虎啸 鹤唳 龙吟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说说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引出疑问
“我”的猜想
印证猜想,新的疑问
意味深长的结尾
第1—2自然段
第3—9自然段
第10—19自然段
第20—21自然段
时间
小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我”是怎么解答这个疑问的?结果如何?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猜测推理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向父亲求证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新的疑问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自己想象解答疑问
以前“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也相信了父亲所说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也慢慢明白其实表里没有生物。
探究结果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清脆 嘀嗒 拦住 丑恶 蝎子 蛰 钵子 蝈蝈
品读课文
引出疑问
“我”的猜想
印证猜想,新的疑问
意味深长的结尾
第1—2自然段
第3—9自然段
第10—19自然段
第20—21自然段
你觉得文中“我”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文中“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我”是基于生活经验,并依托自己的观察得到了各种“证据”,并大胆展开想象,最后才得出结论,因此“我”的探究思路其实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又与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融为一体。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明白了父亲的表里没有蝎子,也明白了为什么表里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也就不再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我”的心理和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心理变化:
感情变化:
疑惑
好奇
满足
好奇和想象
告别童年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原文读一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心理描写
爱观察
善思考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观察非常细致、认真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语言、动作描写
好奇心强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
好奇心强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描写
想象丰富
好奇心强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
想象美妙而奇特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
爱观察
善思考
比较执着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示例一: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我要学习你的这种求知精神!
示例二:童年时谁都会有一些很天真的想法,或是做一些看似很“傻”的事情,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但是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好奇心强
爱观察
善思考
比较执着
结构梳理
疑问——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声,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猜测——父亲不让“我”动怀表
——表里关着一个生物
证实——打开表盖让“我”看
——父亲说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结果——见人就说
——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本文叙述了“我”小时候的趣事: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此对父亲的怀表十分好奇,猜想里面关着什么活的生物,后来相信了父亲所说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还见人就说。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课堂小结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延伸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国)法朗士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法国)居里夫人
拓展一
返回
拓展二
返回
表的内部构造
指针
齿轮
螺丝
表里面有生物吗?
一、读拼音,写词语。
qīnɡ cuì lán zhù
( ) ( )
chǒu è xī shuài
( ) ( )
清 脆
拦 住
丑 恶
蟋 蟀
随堂练习
二、品悟句子。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从描写的方法看,这句话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句子前面说“蝉”“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
表里面一定有不让人看见的生物
三、课外阅读。
找怀表
有一天,一个农夫打扫完马厩,突然发现妻子送他的怀表不见了。由于这个怀表对他来说十分珍贵,于是他马上跑回马厩寻找,找了一段时间,几乎把马厩整个都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农夫只好气馁地走出马厩。
这时候他发现外面正有一群孩童在玩耍,于是他向那群孩童说,假如有谁能在马厩中找出他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五毛钱。于是孩童们一窝蜂地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过了一段时间,孩童们走出马厩,都没有找到怀表。此时农夫更加气馁与失望。
就在这时,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再进去找一次吗?”一个孩童对他说。农夫觉得大家几乎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个人就找得到呢?但由于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农夫还是答应了这位孩童。不一会儿,孩童走出马厩,他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
农夫很惊讶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我找到了怀表。”
读了这篇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老师指导:可以先从课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再联系课题,想想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在这些时间点上都写了什么事,并进行梳理,进而就能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小时候的“我”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所以对父亲的怀表会发声感到非常好奇。有一天,“我”想动怀表却被父亲阻止。过了许多天,父亲主动打开怀表让“我”看,怀表中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小蝎子。后来“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参考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还有多处:①“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段话体现了“我”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②“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句话写出了“我”极度渴望打开怀表探个究竟却又不敢的矛盾心理。
老师指导: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也常常会有一些天真、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
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也可以孵出小鸡来”“有一天我会变成超人”等,可以此为启示,和同学交流你“孩子气”的故事。
参考答案:小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楼道里的灯会自动亮呢?妈妈告诉我灯很有礼貌,在跟我打招呼。后来,我注意到每次上下楼的时候,我一靠近,灯就亮了,好像在跟我说“你好”;我一走
远,灯就黑了,好像在跟我说“再见”,真的很有礼貌。每次上下楼,我也会和它们打招呼——“你好、再见”。我见人就说:“楼道里的灯很有礼貌,每次都会跟我打招呼。”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写一写你的童年趣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