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匆匆》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5: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单元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单元·单元导语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8 匆 匆
第1课时
第2课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散文家、诗人。
主要作品:《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诗集《雪朝》(与人合作)、文艺著论《论雅俗共赏》、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作者简介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隐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我会读
隐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cánɡ
nuó
pái huái
zhēnɡ
luǒ





我会写

草字头要写得扁、长
不要忘记“丞”底部的横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注意下半部分“臣”的两竖不能漏写。

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画舒展,四点底托上。
书写指导:
语文百宝箱
“徘徊”的演变


会意字,从彳(chì),古文字形像十字路口的一半,表示与行走有关;从非,非像两翅相背,有不是之义,表示徘徊是来回踱步,不是真的往前走。本义是来回地走。
隶书
楷体
1.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3.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
4.的确。( )
5.形容流泪不止。( )
词语解释
A.潸潸 B.涔涔 C.徘徊 D.空虚 E.确乎
B
C
D
E
A

宝藏
cánɡ( )
zànɡ( )
多音字
珍藏
我每天都在爷爷珍藏( )的书中
寻找知识的宝藏( )。
cánɡ
zànɡ
多音字

xuán( )
xuàn( )
旋转
旋风
突然刮起了一阵旋( )风,地上的树叶、纸屑都在不停地旋( )转。
xuàn
xuán
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品读课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排比
燕子
杨柳
桃花
我们的日子
再来
再青
再开
一去不复返
对比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思考:这里的“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直接问
连续问
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怅然若失。
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描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
将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进行对比。
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时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朱自清先生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他是怎么写的呢?标出文中相关语句,并作简要批注。
第2课时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八千多日子
针尖上
一滴水
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描写“行走的太阳”,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让人切实感受时间的流逝。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洗手的时候
吃饭
伸出手遮挽时
天黑时
排比
跨过
时候
默默时

再见
拟人
飞去
溜走
闪过
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

开眼和太阳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写洗手、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
洗手、吃饭、睡觉这些事如此平常,人们不会觉察,甚至会淡忘,选取这样的事例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朱自清先生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你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呢?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时,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时,日子____________ 。
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 相似之处:
好 处:
直接问、连续问
用连续问句畅快、直接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提出问题
(1)
具体
说明
(2-4)
照应开头
(5)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一滴水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如轻烟 如薄雾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课文小结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延伸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拓展一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所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我的《明日歌》。
返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拓展二
返回
珍惜时间的名句
一、看拼音,写词语。
duǒ cánɡ nuó yí pái huái
( ) ( ) ( )
躲藏
挪移
徘徊
随堂练习
燕子去了,有______的时候;______ 枯了,有______的时候;桃花____了,有______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______呢?
再来
杨柳
再青
再开

复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三、课外阅读。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在文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 )———( )
( )———( )
2.结合内容,可以知道:“我”着急、悲伤
是因为_____________;“我”高兴、快
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悲伤
快乐
高兴
快乐
时间过得飞快
“我”胜过了时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舒缓低沉的,语速稍慢。第1自然段开始的几句,朗读时语气舒畅一些,紧接着要读出转折语气和一系列上扬的疑问语气。第2自然段,要用低沉的语调表现作者无奈的愁绪。
第3自然段,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等,来写日子悄悄过去,要读出叹息和无奈的语气,同时注意排比句语气、语调高低的变化。第4自然段要读出惆怅、伤感、不甘的语气。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读出感叹的语气。
朗读示例: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
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背诵指导: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是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文章的开篇运用了排比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接着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地
流逝了;继而写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然后抒发感慨;最后,呼应开篇,再次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按照这样的行文线索进行背诵就轻松多了。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中使用一连串的问句的段落是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第1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了四个问句,在直接的追问中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怅然若失。
第4自然段中,作者一连六问,前两问表达了作者因对时光的难以把握而产生的惆怅;从第三、四问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焦急、苦闷甚至隐隐的恐慌;第五问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不安;最后一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用一连串问句表达的好处:将情感畅快、直接地表达出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参考答案:(1)作者写时光流逝时饱含真情,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因而真切感人。虽然时光看不见、摸不着,但朱自清先生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第2自然段中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第3自然段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
了”,作者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再结合描写洗手、吃饭、默思时,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等情形,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可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2)仿写示例:上课的时候,日子从专注的双眼前飞走;嬉闹的时候,日子从悦耳的欢笑声中跑开;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悄悄划过;我感觉到他去得匆匆了,想要伸手挽留,他却从我伸出的手边漠然绕过;夜晚,我熟睡时,他穿过我的梦逃了;
等清晨我再见到太阳,这算又失去了一天;我只能叹息,但是新的一天又开始在这叹息中飘过了。
背诵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后搜集并摘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