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5: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习作:写作品梗概
第1课时
第2课时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作品梗概”,要求我们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习作话题
第1课时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本单元的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我们提供了梗概的范例,我们可以用从这一课中学到的技巧来学写梗概。
习作要素
一、明确写梗概的基本要求。
以课文中的“梗概”为例,我们可以梳理、发现梗概的基本特点。如,语言都很简练,篇幅比较短小;没有细节描写;包含作品的主要情节;写作的顺序跟作品一致;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等关键内容。
写法指导
二、提前阅读,把握书的主要情节和脉络。
在开始本次习作之前,我们就要提前阅读整本书,读完后,我们可以先把握各章节的内容,如,《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的6—16节可以概括为流落荒岛;最后一个章节可以概括为回到英国。
有时,一个章节讲述了不止一个内容。如,《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的1—5节可以概括为建房定居;第二章的6—16节可以概括为驯养牲畜、种植粮食;第二章的17—20可以概括为解救“星期五”。也可以绘制主要情节结构图,直观展现各个情节间的关系,对内容进一步整合,整体把握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和脉络;
也可以通过抓要点来理清脉络,如,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这本书围绕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章节写了这几件事?这些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通过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梳理,把握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脉络。
三、借助示例,了解写梗概的基本方法。
梗概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情节,只保留主要人物所做的与故事情节发展相关的事情即可,删除与小说的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
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为例,将目录的内容与梗概相对应的部分进行对比。
目录
第二章 荒岛生活
第一节 搬运
第二节 安家
第三节 振作
第四节 日记
第五节 求生
……
梗概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大船竟然还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游到船边,用船上的桅杆、木板制成了木筏,运送从船上带来的物品。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对比节选与梗概相对应的内容,想想梗概删去了片段中的哪些内容,《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原文与梗概对比如下:
节选
节选的第3—5自然段
梗概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
有的内容不重要,但为了情节的连贯,也应该保留。不过,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
目录
第一章 矢志远航
第一节 出海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逃离
第四节 在巴西
第五节 风暴
梗概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写梗概的一般步骤为:第一,在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一般来说,保留主要内容,去除次要内容。第二,有时为了情节的连贯,次要内容也保留,但要尽量简洁。第三,对于主要内容中的细节描写,需要进一步加工。如,可以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变成叙述性的语言等。
四、试写后,互相交流,及时修改完善。
依照上面的步骤梳理故事的主线,概括要介绍的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开始试写。写完后,可以读给组内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能否大体了解这本书的概貌,内容衔接是否连贯,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可以继续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的梗概为例。
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如,“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两个“要么”把鲁滨逊在荒岛上畜牧养殖的情景简单概括出来。
可以适时加入前后情节衔接的语句。
如,“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这句话既概括前文建房定居的情节,又引出后文畜牧养殖等情节。有助于前后情节的衔接过渡,使表述更加连贯。
可以关注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如,“有一次”“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
可以对比一下,如果不加这些词语,梗概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加上了又会有什么感觉。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五、思维导图。
《骑鹅旅行记》梗概
小淘气尼尔斯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了能听懂动物语言的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此时,家里的雄鹅莫顿想要跟随大雁们一起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想要抱住雄鹅,却被带上了高空,他不得不和雄鹅莫顿以及雁群一起旅行。①
①简要交代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的开端。
第2课时
佳作引路
尼尔斯、雄鹅莫顿以及雁群在湖畔休息,坏
狐狸斯密尔叼住了其中一只大雁,尼尔斯解救了这只大雁。
大伙儿受到邀请参加鹤之舞表演大会。在舞
会上,尼尔斯发现斯密尔再次捕捉大雁。斯密尔触犯了大会规则,被狐狸家族赶走,因而斯密尔怀恨在心。
在厄兰岛,雄鹅莫顿发现了受伤的小灰雁邓芬。尼尔斯帮助邓芬恢复健康,邓芬加入了旅行的队伍。②
②在救了大雁后,尼尔斯又一次救助受伤的小灰雁,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乐于帮助小动物,因此保留了这一故事情节。
乌鸦首领黑旋风绑架了尼尔斯,尼尔斯杀死黑旋风逃了出来,斯密尔发现了尼尔斯的行踪,一直跟踪着他。
在达那拉省,尼尔斯解救了渡鸦巴塔基。为表感谢,巴塔基向尼尔斯讲述了矿山的故事。③
③省略渡鸦讲述的矿山的故事的内容,使梗概的语言简洁。
斯密尔装作是雁群的好朋友,让白鸽给雁群传递口信,在天鹅湖会面。尼尔斯发现了斯密尔的诡计,让大狗抓住了坏狐狸。
旅行还在继续④,乌普萨拉有一位大学生弄丢了朋友的手稿,尼尔斯帮大学生找回了手稿,经历这件事后,这位大学生明白了背弃朋友是一种丑恶行为。
④过
渡句,使
前后情节
衔接连贯。
小灰雁邓芬一路跟着雁群,到达了天鹅湖。小灰雁邓芬请求大雁阿卡允许自己回家一趟,可是他们却遭到了邓芬两个坏姐姐的刁难。⑤
斯德哥尔摩郊区有个叫斯康森的公园,里面收罗了很多动物,供人们欣赏。尼尔斯凭借智慧解救了老鹰高尔果,并且帮助坏狐狸逃出囚笼重归大自然。
⑤将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动作,改写为叙述性的语言,简洁明了。
小狐仙提出条件,如果尼尔斯想重新变回正常人,就必须杀掉自己的伙伴——雄鹅莫顿。尼尔斯为了救莫顿,放弃了变回正常人的机会。尼尔斯终于通过考验,重新变回了正常人,并和雁群进行了告别。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旅行,尼尔斯从一个小淘气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的孩子。⑥
⑥保留故事的结局,使故事梗概显得完整。
总评:能够按照小说的叙述顺序,将尼尔斯旅行中发生的主要故事梳理出来,保留了那些突显尼尔斯成长、改变的故事情节,舍弃了次要内容,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都很完整,并注意了前后情节的衔接过渡,语言简洁、连贯。
更多精彩例文……
评价标准(最高5★) 自评 互评 师评 综合
分清整本书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情节连贯,尽量简洁
主要内容中细节描写
评价标准
《水浒传》梗概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被它的普及性所震撼。它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行。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以及失败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起义军英勇的反抗精神和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人格魅力。书中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几十位,像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当然,书中不仅仅写了个人的抗争,还写了集体行动。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就是最早的联合行
动。此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聚义后才形成了梁山泊大聚义。这些好汉们像分布各地的河流归入大海一样,从四面八方奔向梁山泊,梁山义军也逐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宋江上山之后,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梁山义军更加所向无敌。可就在梁山事业发展到鼎盛的时候,一片可怕的阴影却笼罩了整个山寨,那就是接受朝廷招安。
在众多好汉中,武松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书中用了大约十回来集中写武松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除此之外,还有疾恶如仇的鲁智深,性格粗犷的李逵,机智的吴用正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好汉,构成了这支强大的起义队伍。
看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找机会看一看吧!
名师评析:
小作者选取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进行介绍,概括得准确、简洁、精当。从书的文学价值到内容概括,再到具体情节与典型人物的概述一气呵成,行文非常严谨。此文虽是作品梗概,但也不乏文学色彩,小作者选用词语十分准确,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老人与海》作品梗概
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争强好胜,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力大无比的黑人比赛掰腕时,比了一天一夜,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小孩马诺林亲近他、崇拜他。
老人教会孩子马诺林捕鱼,所以孩子很爱他。在马诺林的眼里,老人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鱼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他没有认输,第85天,带着马诺林的祝福,他仍鼓起勇气独自出海了。
老人取出钓丝,挂上沙丁鱼,放入海中。不知不觉中,他驶入一片深海。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就在他被热辣辣的阳光晒得
想睡觉时,竖在船上的一根钓竿猛地向水面弯去,老人明白,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钩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地扯动,非常高兴,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并祈求鱼一定要咬钩。
终于,鱼上钩了,却开始猛力挣扎。老人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没力气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人艰难地应付着。
太阳西坠,繁星满天。鱼依然牵着钓丝把船往前拉,老人死死攥着勒在背上的钓索,根本动弹不得,后来他用一片麻袋垫在身上的钓索下,靠在船头上,才感到舒服一些。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终于盼来了第二天,在阳光下,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但老人并不惧怕,他决心要制服这条鱼。
返回
老人和大鱼搏斗了两天一夜,从黑夜延续到天明。终于,老人胜利了,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人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脊背,用鱼叉干掉了第一条鲨鱼,几小时后又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鲨鱼还是吃光了老人两天辛劳所得的成果。
第二天早上,马诺林来看望老人,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名师评析:
小作者能够理清故事的梗概,把老人捕鱼的过程写得很生动,很有条理。另外,能够去掉“枝叶”,保留“主干”,让故事的梗概显得简洁明快。结尾含蓄,耐人寻味,也是梗概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