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谣》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音乐记号力度f、mf、渐强、中速等。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的桥,卢沟桥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乾隆皇帝亲题“卢沟晓月”四字。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
(二)朗读歌词
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
永定河 出西山
碧水环绕北京湾
卢沟渡 摆渡船
渡走春秋渡秦汉
金中都烟云散
留下古桥写江山
元明清 七百年
卢沟晓月照大川
(设计意图: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并做了唱歌前的发声练习与节奏训练。)
(三)学唱第一段
1.填词演唱
先找音乐记号——力度f/mf、速度中速、渐强、倚音并练习。
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记号的地方怎么唱的,学生轻声跟唱。
2.学生演唱第一段,“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元明清,七百年”将声音大胆沉下,让学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
3.学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老师强调的地方。
(设计意图:奥尔夫强调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美,仿佛真的看到卢沟晓月的景色。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
(四)学唱第二段
1.播放视频
看了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怎样?
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二段?(愤怒的)
播放视频第二段(愤怒的),生跟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我国七七事变的历史真相,从而产生爱国情怀。)
2.唱之前理顺音乐记号,力度、速度,并让学生掌握反复记号。
3.师引导生用隐忍、压抑——愤怒——宣泄的方式来演唱第二段。
4.佑安澜是什么意思?(保佑中华民族平安。期盼国家太平)
(五)完整演唱歌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本首歌曲,在mf处我们要唱的柔和、柔美。f处要唱的坚定有力量。ff要唱的振奋激昂。
2.播放视频学生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柯达伊认为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并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
六、小结
现在的卢沟桥依然很美,但发生在它身上的那段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