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湘艺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一首欣赏课,这是一首以瑶族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手法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第一部分有两种不同情绪的主题,第二部分描述一对恋人边歌边舞,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演唱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在教师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2、通过体验、模仿、合作、参与来比较出第一部分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力度和速度的不同。
3、专心欣赏《瑶族舞曲》,学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本土音乐文化及《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熟悉本乐曲第一部分两个不同主题。
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音乐要素变化,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串铃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
1、中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势原因,瑶民大都住在山寨中,不同地区的瑶民所穿的服饰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颜色都非常鲜艳。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小伙伴们都能歌善舞,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种乐器,长鼓。
2、长鼓:相传瑶族始祖盘王喜爱打猎,一天不慎被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皮制成长鼓,拼命敲打以泄心中之恨。从此,有了长鼓舞,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成为了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反映瑶族人民生活,抒发瑶族人民情怀,在瑶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建房、祭祀、结婚、庆贺丰收都要表演长鼓舞。
3、作曲家刘铁山有感于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节日场面,以长鼓舞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欣赏第一部分抒情主题
1、乐曲由三部分组成(板书ABC来表示三部分),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我们先来聆听第一部分,听一听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发生变化?生答:
2、那我们再来听一次,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抒情—欢快)那么我们的第一部分就出现了两个主题,抒情主题和欢快的主题。老师带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两个主题的不同。
3、抒情主题:在讲美丽的女孩在跳舞,特别的优美。(随音乐跳舞)。指导动作,再一次随音乐跳舞。师弹琴,生用啦来哼唱。唱谱。
三、欣赏第一部分欢快主题
1、这个时候小伙子们也加入了舞蹈,小伙子们的舞蹈非常的有力量(随音乐律动)。
2、加入串铃,为舞蹈伴奏。
3、加入打击乐器。
4、合作表演,体现欢快主题的热烈。
四、听全曲,三个部分之间有没有哪两个有联系?(引出乐曲结构再现三段体)。由于乐曲旋律令人难忘,2012年作曲家又将它改编成为一首歌曲《追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
五、《瑶族舞曲》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瑶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的动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