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2: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班级进行“品诗文·析情怀”诗文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有删减)
【乙】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又东行六七里,临水有村,渔舟牧笛,野意超绝,比之台西,景物顿殊。时方上巳①,春光骀荡②园,草木争荣,鸟弄鱼游,欣然自得。具酒肴,设几席,列坐于芳树之间,深杯迭进,清歌间作,众宾欢饮,余亦酣畅,恍然如在桃源深处,不觉世虑之俱忘也。
(选自刘醇《吹台春游序》,有删改)
【丙】
庆全庵桃花③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①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②骀(dài)荡:舒缓荡漾。③这首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所作。
1.【辨词语】请你根据小芳分享的词语理解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桑竹之属 查阅词典法:A.连接;B.聚集;C.类,等辈;D.部属,亲属 (《古代汉语词典》) (1) (填选项)
皆出酒食 成语迁移法:比比皆是 (2)
草木争荣 课内迁移法:清荣峻茂(《三峡》) (3)
具酒肴 语境推断法:由“深杯迭进”可知作者摆设宴席与客共饮,由此可推断“具”的词义 (4)
2.【巧翻译】小文不知道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你帮她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恍然如在桃源深处,不觉世虑之俱忘也。
3.【细对比】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和丙诗三位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4.【诚推荐】班级开展“古代理想生活地点”评选活动,你打算推荐【乙】文中的村落,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村落写一则推荐语。(100字左右)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①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②,以入大庙③。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④,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⑤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注】①厚币:丰厚的礼物。②文绣:带有花纹的绸缎。③大庙:帝王的祖庙。④孤豚:小猪。⑤污渎:污浊的小沟渠
5.请解释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
释义方法 例句 解释加点字
【通假释义】祗(同“衹”,只、仅)辱于奴隶人之手。 北冥有鱼 (1)
【查阅字典】①意向,志愿。②记在心里。③记号。④记载。 志怪者也 (2)
【知识迁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养食之数岁 (3)
【成语推断】放荡不羁 无为有国者所羁 (4)
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8.下面是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根据上下文,将对话补充完成。
小语:我发现庄子善于借动物形象来隐喻难以直叙的人生志趣。比如甲文借大鹏的形象,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小文:我发现乙文中他也塑造了两个动物形象,一个形象是“牺牛”,象征着(1) ;另一个形象是(2)“ ”。本文表现了庄子(3) 的人生追求。
小语:庄子用比喻说理和(4) 说理的方法,以幽默、讽刺的笔触彰显人生智慧。
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庄子的自由,“无为有国者所羁”也是庄子的自由。请结合上述文本,谈谈你对这两处“自由”的理解及其有何关联。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 C 全,都 茂盛 准备 2.(1)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2)恍然间仿佛在桃源深处(一样),不知不觉间把尘世上的忧愁都忘了。 3.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乐、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抒发了作者暂时忘却烦恼、及时行乐的情怀;丙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对避世怕被别人发现的担忧,不愿向新朝屈服的志气与坚贞,以及隐居的孤寂之情。 4.(示例)同学们好,我推荐的古代理想生活地点是吹台附近的一个村落。村内风景动人,春光舒缓荡漾,草木竞相生长;鸟飞鱼游,物产丰富,村民生活安乐;众人设宴畅饮,欢快自在,到处都充盈着欢快和乐的气氛,富有烟火气息,是和谐乡间生活最贴切的表现。
【导语】《桃花源记》《吹台春游序》和《庆全庵桃花》三篇作品共同描绘了理想的生活图景,但着眼点各不相同。《桃花源记》以虚构的世外桃源,反映对和平安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作者对时代黑暗的反思和超脱精神。《吹台春游序》通过现实的春游场景,传递对自然美景和暂别俗世的喜悦之情,情感更为轻快和现实化。而《庆全庵桃花》则寄寓了深沉的忧虑与对桃花源意象的复杂情感,同时暗含身世之感与功业未竟的辛酸。三者交织着对自然、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1.本题考查字义。
(1)句意:桑树竹林之类的。属,类。根据查阅字典法可知,故选C。
(2)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皆,都。根据成语迁移法可知,“皆出酒食”中的“皆”也是都的意思。句意:都拿出酒饭。
(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草木争荣”中的“荣”也是茂盛的意思。句意:草木竞相繁荣生长。
(4)根据语境推断法,从“深杯迭进”能看出作者与宾客们尽情饮酒,而要饮酒就需要有酒食等,所以可以推断出“具酒肴”的“具”意思是“准备、置办”,与前后文能很好地衔接,表明作者准备好了酒食菜肴来宴请宾客。
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种:耕种。作:劳作。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2)恍然:仿佛,好像。如:如同。处:地方。不觉:不知不觉。世虑:世间的忧虑。俱:全,都。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出桃花源中和平、安乐、幸福的生活场景,与当时动荡黑暗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也暗示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具酒肴,设几席,列坐于芳树之间,深杯迭进,清歌间作,众宾欢饮,余亦酣畅,恍然如在桃源深处,不觉世虑之俱忘也”,作者在优美春光中与宾客饮酒作乐,沉醉其中,忘却世间忧虑,体现出暂时忘却烦恼、及时行乐的情怀。丙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借桃花源避秦的典故,表达对国家灭亡的悲痛,“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以怕桃花随流水引得渔郎来探寻,表现出对避世怕被发现的担忧,反映出诗人不愿向新朝屈服的志气与坚贞,同时也流露出隐居的孤寂之情。
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乙】文中的村落临水而建,有渔舟牧笛,野意超绝,风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上巳节时,春光骀荡,草木争荣,鸟弄鱼游,人们在此列坐芳树间,饮酒作乐,能让人忘却世间忧虑。在写推荐语时,可从这些特色出发,突出村落的美好与独特。
示例:同学们好,我推荐的古代理想生活地点是吹台附近的一个村落。这里山峦青翠环绕,溪流潺潺流淌,美景如画。村民们心地善良、友爱互助,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和谐。生活节奏悠悠缓缓,让人沉浸在宁静与舒适里,忘却世间的喧嚣与烦恼。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是古代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参考译文:
【乙】吹台西边有寺庙,民居相连,风景惹人喜爱。又向东走了六七里,靠近水边有个村庄,渔舟往来,牧笛声声,山野意趣超凡绝妙,与吹台西边相比,景色顿时不同。当时正是上巳节,春光舒畅,草木竞相繁荣生长,鸟儿欢鸣,鱼儿游动,人们都欣然自得。准备了酒食菜肴,摆好桌椅席子,大家依次坐在芳香的树木之间,酒杯频繁传递,其间还不时响起清亮的歌声,宾客们畅快地饮酒,我也喝得尽兴,恍惚间好像身处桃花源深处,不知不觉世间的忧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丙】我寻觅到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地方,正好可以躲避像秦朝那样的乱世。又看到了红艳艳的桃花,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来临。花儿飘落,千万不要让它们随着流水漂走,恐怕有像武陵渔郎那样的人,顺着流水来打听通往桃花源的路。
5. 冥:同“溟”,海。 ④。 食:同“饲”,喂。 羁:束缚 6.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7.(1)(大鹏)用力鼓动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8. 为功名利禄而丧失自由的人; 孤豚; 鄙弃功名利禄,向往自由; 对比说理 9.第一个自由是摆脱了形体的束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抛却了功名富贵去追求人生的自由。两者有所不同,但又有关联:只有向往精神自由的人,才能摆脱功名富贵的枷锁,不受其奴役;也只有彻底摆脱名利富贵,才能真正实现精神的逍遥自由。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依据通假释义可知,冥:同“溟”,海。句意为:北海有一条鱼。
②查阅字典。句意为: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结合句意,并通过查阅字典法可知,志:记载。故选④。
③知识迁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意为: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食:同“饲”,喂。根据课内迁移法,故加点字“食”译为“同‘饲’,喂”,句意为:喂养它好几年。
④成语推断。“放荡不羁”意思是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羁:约束。故加点字“羁”译为“约束”,句意是: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宰相。“楚威王闻庄周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可断开,“使使厚币迎之”是省略句,“使使厚币迎之”和“许以为相”是承接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翼:翅膀。若: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②是:这。虽:即使。孤豚:小猪。岂:难道。乎:吗。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太庙作祭品的牛,平时受人养食,但太庙需祭祀时,就衣以文绣被杀掉,想作一个小猪也不可能,没有选择。据此可知“牺牛”,象征着为功名利禄而丧失自由的人;
依据“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衣以文绣被杀掉的牺牛,此时它想作一个小猪也不可能,据此可知,孤豚是文中的另一个形象;
依据“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回归自然,逍遥自得,淡泊名利,不受束缚是作者的志向和追求,据此可知,表达庄周鄙弃功名利禄,向往自由的人生追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文“牺牛”和“孤豚”除了用比喻说理外,两者还形成了对比,突出自己对人生的追求,故④处可填:对比。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联系。
甲文借大鹏的形象,表达摆脱了形体的束缚,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乙文借助“牺牛”和“孤豚”表达庄周子弃功名利禄,向往自由的人生追求;两者有所不同,但又有关联,人只有向往、追求精神自由,才能摆脱功名富贵的制约,不受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奴役;也只有彻底摆脱对名利富贵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精神的逍遥自由。
甲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语句,写鹏鸟体型巨大,需要借助“海运”达到“徙于南冥”的目的,山中的雾气、漂浮的尘埃也需要借助种生物的气息吹拂,大鹏借助大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意在说明世间万事万物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可以追求精神的自由,据此可知:第一个自由是摆脱了形体的束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
乙文“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作者拒绝了荣华富贵的行为,不接受“重利”“尊位”,不愿被国君所束缚,体现了庄子不慕富贵、不求名利的追求,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体现。据此可知:第二个自由是抛却了功名富贵去追求人生的自由;
庄子提到的两种自由实际上都是讲同一件事:不管你是在飞翔于高空还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换句话来说,无论是尝试精神上的飞越,还是在生活中摆脱外界的束缚,核心都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让内心不被外界所左右。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处“自由”有所不同,但又有关联:只有向往精神自由的人,才能摆脱功名富贵的枷锁,不受其奴役;也只有彻底摆脱名利富贵,才能真正实现精神的逍遥自由。
参考译文:
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你赶紧离开,不要使我受到污染。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用来让自己的心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