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井冈翠竹》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优美词句,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仿照文中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角度与层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探讨事物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文中描绘的井冈翠竹的自然美和其所蕴含的精神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朗诵、写作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井冈翠竹之美的理解,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助文中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描述,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发对革命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培养文化担当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关键事件梳理,把握翠竹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句,初步感知“翠竹”的象征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竹子”如何从自然物升华为革命精神的载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从“红色井冈”说起
1、情境创设:
播放井冈山革命历史短片(如黄洋界保卫战、朱德的扁担),提问:
“你对井冈山有哪些了解?为何称其为‘革命的摇篮’?”
展示翠竹图片,引出课题:“井冈山的竹子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
2、明确目标:
通过翠竹的故事,感受革命者的坚韧与信仰。
二、通读·理“竹之事”
1、速读圈画:
任务:默读课文,用“△”标出翠竹在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的作用,填写表格:
时期 翠竹的作用
革命时期 制作武器(竹钉、梭镖)、生活物资(竹筒)
建设时期 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竹材运输)
2、历史背景补充:
简要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白匪”“竹钉阵”等词汇。
三、细读·析“竹之魂”
1、象征意义初探:
任务: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翠竹的句子(如“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讨论:
“为什么说竹子‘革命’?它与红军战士有何相似之处?”
预设:竹子坚韧不屈、生生不息,象征革命者的坚定与顽强。
2、细节对比:
对比“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会革命精神的传承。
四、深读·悟“竹之情”
1、情感朗读:
分组朗读“毛竹年年长……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第7段),读出期盼与自豪之情。
2、现实勾连:
提问:“今天的井冈山翠竹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生态保护、精神传承)
五、小结与作业
1、学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翠竹的象征意义(如:“翠竹是井冈山精神的化身”)。
六、作业设计:
1、基础题:摘抄3处体现翠竹精神的句子,批注分析。
2、实践题:搜集一则井冈山革命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翠竹映红心
一、事·竹之功
革命:武器、生存 → 坚韧不屈
建设:运输、奉献 → 生生不息
二、象·竹之魂
自然翠竹 → 革命精神 → 民族气节
三、情·竹之韵
“等待亲人”“呼啸征途” → 深情与豪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从“故事”到“精神”
1、温故知新:
学生分享井冈山革命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教师点评其与课文的联系。
2、问题切入:
“文中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翠竹的‘生命力’?举例说明。”
二、聚焦·语言之美
1、修辞手法赏析(小组合作):
任务:从文中选取三处典型语句,填写表格:
原文语句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拟人、夸张 赋予竹子冲锋的动感与力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引用、象征 强调革命精神的生生不息
“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长” 排比、递进 突出建设者的顽强与乐观
讨论:这些修辞如何增强文章感染力?
2、句式仿写:
仿写例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动词连用,动态感)。
三、深析·象征之思
1、象征层次分析:
任务:从“革命—建设—民族”三个层面解析翠竹的象征意义,完成思维导图:
革命象征:武器、扁担 → 斗争与奉献
建设象征:竹材运输 → 支援国家发展
民族象征:“永不低头” → 中华民族的气节
2、群文对比:
链接《白杨礼赞》,讨论:“白杨与翠竹的象征意义有何异同?”
四、勾连·时代之问
3、主题辩论:
辩题:“在和平年代,井冈山精神是否过时?”
引导:结合抗疫、航天等现代事例,探讨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金句共勉:
“翠竹不改色,精神永流传。每一代人都应走好自己的‘井冈山路’。”
五、创作·以文续魂
1、微写作:
以“我身边的‘翠竹’”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使用象征手法与修辞技巧。
2、展示点评:评选“最佳象征奖”“最美语言奖”。
六、作业设计
1、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分析语句表达效果)。
2、拓展题:阅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对比课文情感异同。
3、实践题:设计一期“井冈山精神”手抄报,图文结合展示翠竹象征。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翠竹颂精神
一、言·修辞匠心
拟人、排比、引用 → 动态美 + 情感浓
二、象·多层象征
革命 → 建设 → 民族 → 精神升华
三、志·时代传承
井冈山精神 = 坚韧 + 奉献 +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