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3.文化自信: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反复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苦乐年华。
有首小诗说:“生,容易;活,容易;可是生活不容易。”俗话也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生活中的风雨总会不期而至,谁也无法逃避。对此,我们是逆来顺受、避而不见,还是勇敢无畏、迎难而上
让我们一起聆听诗人普希金和一些现代诗人给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背景,诵读交流。
(1)了解作者: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代表作有诗篇《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2)了解背景:
该诗写于1825年,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所写的,是以赠诗的形式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诗人的这首诗后来不胫而走,成为诗人广为流传的作品。
(3)诵读交流。
①自由朗读诗歌,在读准节奏、语速、语调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并与同桌交流朗读感受;
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注意声音的起伏变化和情感表达。
2.研读诗歌,理解情感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你”指的是哪些人?
欺骗:泛指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挫折。
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2)诗的前后两部分分别侧重写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劝告
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第二部分:希望
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诗人是如何对待现在、未来、过去的,结合诗歌感受诗人情怀。
现在: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未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过去: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悲伤于现在的痛苦,相信未来的美好快乐,把往事沉淀成为怀恋。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诗饱含哲理,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人生态度方面:它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一切过去后再回想在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
人生体验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生。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5)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普希金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普希金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创作遭到了沙皇统治阶级极端的不满和仇视,曾两次被流放。
该诗写于1825年,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所写的,是以赠诗的形式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诗人的这首诗后来不胫而走,成为诗人广为流传的作品。
①诗歌表现了一种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人出身贵族,有着强烈的自由民主意识。这些注定了诗人的生活会充满暗礁、漩涡、险滩和坎坷不平。诗人在面对困苦时坚定自己对生活的信心,靠着信心去战胜生活的坎坷。
②诗歌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观。
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坚持美好的信念和进取的态度,才能更好的把握住现实,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切艰难险阻都是暂时的,因而那逝去的也就变得可爱,这才是生活中的辩证思想。
3.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1)诗歌在表达情感上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你”是指和作者一样遭遇困难、身处逆境的人,由此可见,这也是作者写给“知己”的,能读懂他的人的。诗歌中的推己及人,让这首诗歌更有价值。
运用第二人称,设置一种意境,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面对面与读者交谈,亲切自然,让读者感同身受,更能领悟诗歌的内涵。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 ,须要镇静。
两个“不要”:劝慰的坚定。
须要”——“需要”:“须要”有确凿无疑的意味,比“需要”的情感更强烈,也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在鲜明的对比中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抒胸臆,以真诚的态度,劝告的口吻,乐观的态度和深刻的哲理来打动人,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美。
(2)参照示例,自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艰难、不幸的逆境遭遇。
两个“不要”和一个“须要”对比鲜明,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面对挫折时应有的人生态度——沉着、镇静、坚强。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照应第一节中“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告诉人们困难和痛苦都是暂时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三.课堂练习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怀才不遇,渴望被沙皇重用的日子。
B.诗歌第一节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C.这首诗短短八行,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D.这首诗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答案】A.表述错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故选A。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时间 态度
现在 “ ”“ ”
未来 “ ”“ ”
过去 “ ”
【答案】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向往着未来 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知识总结
1.主旨上:这首诗用劝慰的口吻,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的思想感情。同时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2.写法上: (1)直抒胸臆; (2)第二人称。
五.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普希金的《致大海》,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在这些诗歌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汲取更多的力量和营养,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积极乐观 挫折、困难、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