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春天》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找春天》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22: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找春天》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找春天》是新修定的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课文,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是早春时节。早春的景象与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春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和发现的习惯。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找春天》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文章,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组第二篇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2、谈话导入 3、板书课题 4、初读课文,学生各自交流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一、激趣导入。 先听春天的歌曲然后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语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并画出自然段。 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1)按照课文读一读词语(带着拼音) (2)不带拼音的时候,看谁读得准确。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三、感受春意,学会表达。 1、合作学习,感受发现的快乐。 2、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3、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4、学习八自然段 四、配乐朗读,深化发现。 五、总结全文,倡导发现。 利用播放春天歌曲的方法,既增加趣味性,又使学生在歌曲中认识春天的特点,还起到导入课题的作用。
板书设计
《找春天》 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听到了小溪喜鹊杜鹃闻到了花香触到了荡秋千__________像__________表达方法比喻__________是__________拟人荡秋千笑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在“感受阅读的兴趣”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真真切切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引领他们走进春天、融入春天,展开想象的翅膀,描写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