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11: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型 新授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由南北朝对峙到隋朝统一的完成唯物史观:全面评价大运河的影响历史解释: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及其影响家国情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识读历史图表,叙述相关史实,初步掌握学习历史基本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单元目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课时目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第二课)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第四课)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第三课)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到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第五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95%的学生能够说出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之君,其余同学可以说出隋朝的建立者、都城和亡国之君。2.通过呈现材料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出隋朝实现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3.通过完成大运河的表格,90%的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其余的通过学可以说出大运河的三点和四段。通过材料分析,90%的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其余同学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分析出他的历史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4.通过材料分析,90%的学生可以分析说出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的贡献,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开创标志和意义,剩余的同学可以说出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和开创标志。
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展示大运河的材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来突破)难点:科举制及其影响(通过呈现一系列材料对比分析选官标准和影响)
教学环节
环节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环节一复习导入环节二对应目标1环节三对应目标2环节四对应目标3环节五对应目标4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梳理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并继续引导那么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 新课学习任务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师布置自学要求,告诉学习自学4分钟,阅读课本,找到问题答案,并进行标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并提问:哪些朝代结束了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任务二 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教师展示关于隋朝统一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听取学生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探究: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教师呈现选择题,让学生回答。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最恰当的是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 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③南方:江南经济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④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⑤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⑤ 任务三 隋朝繁荣的原因教师呈现表格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1、呈现空白表格,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内容,并完成表格 任务四:(隋朝历史贡献—科举制)教师出示两个人物:李富贵和张有才的简历,并提问:假如你是主考官,会选谁做官?并进一步提问?如果是魏晋时期呢?到了隋朝又有何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的贡献2、教师出示两个人物,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各阶层带来了什么影响?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从而归纳出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三: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关于秦朝、隋朝的对比的方面,从而让学生比较秦、隋朝共同点: 四: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五;随堂检测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学生起立回答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顺序,并自由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根据要求,通过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圈出答案要点,起立回答PPt上呈现的问题。2、学生回顾上学习内容,思考哪些实现国家统一,并回答。阅读材料,自主自考问题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答案。点评别人的回答,并进行补充。做练习题进行自我巩固、反馈学生通过材料归纳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阅读课本P2第二段找出隋朝繁荣的原因学生阅读课本第二框题找出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并填写表格,当堂记忆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形成观点后班级内分享学生自主学习,说出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度的贡献。学生自主讨论,起立说出科举制对各阶层的影响,并互相点评,最后进行总结。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内同学回答秦隋朝的共同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自主进行课堂总结,自主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当堂完成选择题,起立回答问题,并进行题目的讲解。 学生自主说出秦汉以来的朝代更替,并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的第一个朝代。学生自主说出隋朝的建立者、时间、统一时间、灭亡君王、都城学生自主说出哪些国家实现了国家统一通过呈现材料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说出隋朝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并能通过选择题选出隋朝统一的原因。通过呈现材料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能够说出隋朝实现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通过完成大运河的表格,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通过材料分析,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历史作用。通过材料分析,学生可以分析说出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的贡献,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开创标志和意义。通过学生起立回答问题,说出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时间等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