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2023贵阳5题2分)2023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之后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 g氢气和1 g氧气反应生成3 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2.(2023毕节11题改编1分)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有一层臭氧(O3),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总质量 B.原子数 C.分子数 D.元素种类
3.真题组合。
(1)(2024省卷6题改编)以下实验方案 (填“能”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探究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
实验方案: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2)[2024省卷12(2)②题1分]MnSO4溶液与O2反应可生成锰的氧化物,如MNO2、MN2O3、Mn3O4。发生的反应之一是6MnSO4+6H2O+O22Mn3O4↓+6X,X的化学式是 。
(3)[2024安顺7(4)题2分]测体温用的额温枪内置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则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 价。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制取钽的原理为5Na+K2TaF7Ta+2KF+5R,则R的化学式为 。
4.[2024贵阳(1)(2)题4分]探究甲烷的组成。
(1)设计并实验: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为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甲烷含有氢、碳元素。
(2)提出问题:甲烷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计并实验: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段时间N2,点燃酒精灯,通入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不含甲烷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再通入一段时间N2。(已知甲烷质量为a g)
结论: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①B装置的作用是 ;
②得到此结论,需要收集的实验证据有 。
微观反应示意图
5.(2024黔西南州10题2分)观察下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
(2)反应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与所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
6.[2024铜仁11(1)(2)题2分]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将CO2经系列变化合成淀粉。请你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请将框图补充完整: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7.(2023贵阳4题2分)下列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甲: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丙: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丁: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8.(2024遵义7题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直击小实验
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1)小曼按如图1装置加入稀硫酸和Na2CO3粉末,称得其总质量为m g,引发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结束后称得其总质量小于m g。该同学认为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
(2)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2),气球的作用是 。
(3)小红按如图装置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而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1.(南宁中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2.(宜宾中考)大多数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生的反应:X+6O2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 )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6H12O8
3.(湘潭中考)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
4.(广元中考节选)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驾,其反应原理为3C2H5OH+K2Cr2O7+4H2SO4═3CH3CHO+K2SO4+Cr2(SO4)3+7R,反应中红色的K2Cr2O7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R的化学式为 。
(2)请从微观上分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
5.[前沿科技](江西中考)《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6.(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
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主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2023贵阳5题2分)2023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之后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 g氢气和1 g氧气反应生成3 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2.(2023毕节11题改编1分)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有一层臭氧(O3),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C )
A.总质量 B.原子数 C.分子数 D.元素种类
3.真题组合。
(1)(2024省卷6题改编)以下实验方案不能(填“能”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探究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
实验方案: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2)[2024省卷12(2)②题1分]MnSO4溶液与O2反应可生成锰的氧化物,如MNO2、MN2O3、Mn3O4。发生的反应之一是6MnSO4+6H2O+O22Mn3O4↓+6X,X的化学式是H2SO4。
(3)[2024安顺7(4)题2分]测体温用的额温枪内置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则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5价。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制取钽的原理为5Na+K2TaF7Ta+2KF+5R,则R的化学式为NaF。
4.[2024贵阳(1)(2)题4分]探究甲烷的组成。
(1)设计并实验: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为出现水雾。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结论:甲烷含有氢、碳元素。
(2)提出问题:甲烷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计并实验: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段时间N2,点燃酒精灯,通入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不含甲烷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再通入一段时间N2。(已知甲烷质量为a g)
结论: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①B装置的作用是将甲烷可能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转化为CO2;
②得到此结论,需要收集的实验证据有装置A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C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D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微观反应示意图
5.(2024黔西南州10题2分)观察下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SO3。
(2)反应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与所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1∶2。
6.[2024铜仁11(1)(2)题2分]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将CO2经系列变化合成淀粉。请你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请将框图补充完整: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7.(2023贵阳4题2分)下列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A.甲: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丙: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丁: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8.(2024遵义7题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直击小实验
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1)小曼按如图1装置加入稀硫酸和Na2CO3粉末,称得其总质量为m g,引发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结束后称得其总质量小于m g。该同学认为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错误(填“正确”或“错误”)。
(2)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2),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形成密封装置。
(3)小红按如图装置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而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氧气的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条更易与氧气反应。
1.(南宁中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2.(宜宾中考)大多数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生的反应:X+6O2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 C )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6H12O8
3.(湘潭中考)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
4.(广元中考节选)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驾,其反应原理为3C2H5OH+K2Cr2O7+4H2SO4═3CH3CHO+K2SO4+Cr2(SO4)3+7R,反应中红色的K2Cr2O7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R的化学式为H2O。
(2)请从微观上分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在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前沿科技](江西中考)《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6.(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A )
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