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0:4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张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
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回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崇高的书写向来是与宏大叙事紧密联系的。书写崇高,需要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只有在对历史、现
在、未来史诗般的全景观照中,在对时代、国家、社会宏大脉动的整体把握中,崇高的意义才能得到有效
凸显。
事实上,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之间不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而往往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一些凸
显崇高的宏大叙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体》之所以屡屡掀起阅读热潮,与其丰
富的内容、真实生动的细节是分不开的。细节叙事具有凸显崇高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宏大叙事相辅相成,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细节叙事本身所具有的超清视野和常人视角。
细节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叙事从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等平常细节入
手,塑造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展现普通的个体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所爆发的伟大力量。在这种平常与伟大
的对比中,崇高故事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忆和经验中唤醒了巨大的力量,因而更能够冲击人的心灵。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家利奥塔强调:“崇高不是简单的满足,而是因努力而满足。”细节叙事可以展现这种努
力的过程,因而更能够凸显崇高。
第 1页/共 10页
正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
的”。这意味着,对生命力的阻碍矛盾越激烈,紧跟而来的生命力涌流越强烈。正是故事中贯穿着的深刻
矛盾,使读者因为感受矛盾冲突积累了深深的痛感,当故事人物做出选择、完成转变或者取得胜利之后,
这种痛感才能瞬间释放转化成崇高的精神愉悦。因此,作者对矛盾的刻画越逼真,读者的痛感越强,对崇
高的感受就越充分。在这方面,细节叙事常常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微小细节的精致点缀,调动着读者的感
官,点滴间氤氲着真实的氛围,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并可以将这种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就善用细节刻画矛盾。如在讲到一支志愿军部队的战斗时,他描写道:“敌
人为了逃命,用了 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
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精确的数字细节、形象的情景细节使人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志
愿军战士所面对敌我矛盾之激烈,为凸显其后战士们英勇斗争的崇高意义蓄足了劲。
在用什么样的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
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在如何用好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物主义,分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正确对待历史中的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作家需
要真诚观照人民的现实生活,用光明的细节帮助人们驱散黑暗,用美善的细节鼓励人们战胜丑恶。
(摘编自沈壮海、蒋从斌《细节何以彰显崇高》)
材料二:
有时作品中的几句话,就可能构成一个绝妙的细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从儿子有庆的坟前
来到村口,悲伤难掩。余华在这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
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在这里,仅一个“盐”字,便足以构成隐喻,内心的伤口被
盐渍涂抹而产生的疼痛感与撕裂感被书写殆尽。没有伤痛欲绝,却悲凉彻骨。这样的细部深描,令人叹服
不已。所以,细部是生活的纹理。好的细部描摹,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洞悉岁月的沧桑和人情的幽微。
透过细部、细节,人物细腻的情感与事物、背景之间暗含的隐秘关系若隐若现。
细部不仅仅是一种叙述修辞,也是作家个人经验的升华,更是作家情感在文字中的延展和外化。细部
修辞的力量,可能来自一个小说人物的表情或动作,来自一个有着特别氛围的场景,来自生活中的一件琐
碎小事,来自一段充满浓郁的日常性、哲理性话语。或许它就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细节也
好,细部也罢,都必然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
一个好的叙述,精华之处一定在细部。仔细想想,任何一部杰出的作品,都是无数个精彩细部浑然天
成的组合。当然,细节、细部都经历过精心打磨和设计,细部所产生的力量覆盖人物、情节、故事本身,
而且它所提供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艺术含量,彰显出一个杰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也能够体
现出一个作家的哲学涵养和生活态度。平凡、平实、平淡,朴素、诚挚、温情,才可能是一部作品熠熠生
第 2页/共 10页
辉的根本和底色。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的文字才更加令人信服,不
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的叙述才更加耐人咀嚼。这样的文学,才会有绵延不绝的艺术力量。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作家价值观、生活观、美学观的问题。对
细部的迷恋和重视,至少说明这个作家回到了具体的事物,回到了事物的本体,回到生活的原点,没有凌
空蹈虚般凌驾在基本的“生活流”之上。从一定程度上讲,细节也是作家聚焦生活和人心不可或缺、意味
深长的重要元素。虽然在文学叙事中,细节也常常被一些作家忽视,代之以“心理流”“意识流”,但是
这些同样离不开人性、人情外化时的心理场景。只要有情景和情境,便无法离开细节的存在。
发现生活的细节,书写精彩的细节,需要的是一个作家的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发掘或提炼细部
的光芒,平常心是一种大境界。那是一种不刻意的叙述心境或者写作心态,修炼出阅尽人间生命万象之后
的坦然、坦荡和虔诚。可以相信,任何好的细部书写和叙述,都是从这样的叙事心态出发的。其实,这也
是考验每一位作家、艺术家的哲学问题。无论是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创作,莫不如此。
(摘编自张学昕《好的叙述,精华之处在细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观照历史、现在、未来的全景,从整体上把握时代、国家、社会的宏大脉动,才能有效凸显崇高的
意义。
B. 细节叙事从细节入手,塑造常人形象,展现普通个体的伟大力量,将平常与伟大形成对比,更能够凸显
崇高。
C. 细部是生活的纹理,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好的细部描摹能让人领悟生命的意义,使人心灵纯
净。
D. 细部或许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但它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好的作品是由无数个精彩细
部组成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节叙事将矛盾刻画得越激烈,读者从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痛感越强烈,痛感释放后读者的精神越满足,
崇高感越充分。
B. 精确的数字,形象的情景,都是细节叙事。恰到好处的微小细节能够调动作者的感官,在作者的脑海中
投射下清晰的形象。
C. 细节经过精心打磨和设计,是作家叙事 炫技,彰显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体现出作家的哲学
涵养和生活态度。
D. 没有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无论是作家还是艺术家,无论是创作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文本,都不可
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第 3页/共 10页
3. 下列选项对《大战中的插曲》的细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
呵护。
B.“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对“我”的亲近
和依赖。
C.“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女孩的照顾,体现了“我”的大爱
之心。
D.“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这一细节,体现了“我”深明大义,富有正义感,受人欢
迎。
4. 作家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彩的细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 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春天风沙打毁了 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
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 10万亩禾苗碱死”“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
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等。请结合材料一对课文中的细节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双心河(节选)
海明威
火车顺着轨道继续驶去,绕过树木被烧的小丘中的一座,失去了踪影。尼克在行李员从车门内扔出的
帐篷和铺盖上坐下来。这里已没有镇子,什么也没有,只有铁轨和被火烧过的土地。广厦旅馆的屋基撅出
在地面上,基石被火烧得破碎迸裂了。
尼克望着被火烧毁的那截山坡,顺着轨道走到河上的桥边。河水在桥墩的原木桩上激起旋涡。尼克俯
视着河底有卵石而呈褐色的清澈的河水,观看鳟鱼抖动着鳍在激流中稳住身子。它们倏地拐弯,变换了位
置,又在急水中稳定下来。尼克对它们看了好半晌。
这是个大热天。一只翠鸟朝上游飞去。尼克好久没有观望过小溪,没有见过鳟鱼了。随着翠鸟在水面
上的影子朝上游掠去,一条大鳟鱼朝上游窜去,构成一道长长的弧线,不过仅仅是它在水中的影子勾勒出
了这道弧线,跟着它跃出水面,被阳光照上,这就失去了影子,跟着,它穿过水面回进溪水,它的影子仿
佛随着水流一路漂去,毫无阻碍地直漂到它在桥底下常待的地方,在那里绷紧着身子,脸冲着流水。
随着鳟鱼的动作,尼克的心抽紧了,过去的感受全部兜上心头。
他转身朝下游望去。
尼克踩着一根根枕木回头走,走到铁轨边一堆灰烬前,那儿放着他的包裹。他把包裹上的挽带绕好,
第 4页/共 10页
把包裹挎上背。包裹很沉。他身子朝前冲,使包裹的分量压在肩膀上部。他顺着和铁轨平行的大路走,在
两旁各有一座被火烧焦的高山的小丘边拐弯。他顺着路走,感到沉重的包裹把肩膀勒得很痛。大路不断地
上坡,登山真是艰苦的事儿。尼克肌肉发痛,天气又热,但他感到愉快。他感到已把一切抛在脑后。
塞内镇被焚毁了,可是这没有关系,不可能什么都被烧毁的。他顺着大路步行,在阳光里冒着汗,一
路爬坡,准备翻过那道把铁路和一片松树覆盖的平原分隔开的山脉。
终于到了山顶。尼克倒身靠在一截树桩上,从背带圈中溜出身子。他面前,极目所见,就是那片松树
覆盖的平原。被焚烧的土地到左面的山脉前尽止了。左面远方是那道河流。尼克用目光顺着它望去,看见
河水在阳光中闪烁。
尼克背靠着烧焦的树桩坐下。他的包裹平搁在这树桩上,随时可以套上背脊,它的正面有一个被他的
背部压出的凹处。他用不着把地图掏出来,他根据河流的位置,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蚱蜢正沿着地面爬,它们全是黑色的。因为生活在这片被烧遍的土地上才全都变成黑色的。这场火灾
该是在上一年发生的,但这些蚱蜢如今已都变成黑色的了。他想,不知道它们能保持这样子多久。
尼克站起身来,他挎着包裹站在这小山顶上,目光越过山野,眺望远方的河流,然后撇开大路,走下
山坡。脚下的坡地很好走。下坡两百码的地方,火烧的范围到此为止。接着得穿过一片高齐脚踝的香蕨木,
还有一簇簇短叶松;好长一片时常有起有伏的山野,脚下是沙地,四下又是一片生气了。
尼克凭太阳定方向。他知道要走到河边的什么地方。他折下几小枝香蕨木,插在包裹的带子下。它们
被磨碎了,他一路走一路闻着这香味。
他跨过这高低不平、没有树荫的松树平原,感到疲乏,很热。他知道随时都可以朝左手拐弯。可是他
只顾朝北走,要在一天的步行中尽可能到达河的更上游。
他走上一片草场。炎热的白天一过,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浓很浓。
尼克走到草场尽头。他放下包裹,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要先搭帐篷才做饭。他从包裹
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他伸手摩平沙地,打开三条毯子,
把一条对折起来,铺在地上,另外两条摊在上面。
他用斧子劈下一爿松木,用来固定帐篷的木钉。他把那根权作帐篷横梁的绳子一端系在一棵松树上,
握着另一端把帐篷从地上拉起,系在另一棵树上。帐篷从绳子上挂下来,像晒衣绳上晾着的大帆布片儿。
他把砍下的一根树干撑起帆布的后部,四边用木钉固定在地上。他用木钉把四边绷得紧紧的,用斧子平坦
的一面把它们深深地敲进地面,直到绳圈被埋进泥里。
帐篷里,天光通过棕色帆布渗透进来,有一股好闻的帆布气味,带有一些神秘而像家的气氛。
尼克觉得饿。他用斧子砍下几大片松木,生起一堆火,安上一个铁丝烤架。煎锅搁在烤架上。他更饿
了。豆子和面条热了。尼克把它们搅和在一起,它们开始沸腾,使一些小气泡困难地冒到面上来。尼克拿
第 5页/共 10页
出一瓶番茄酱,切了四片面包。这会儿小气泡冒得快些了。尼克从火上端起煎锅,把大约一半的食物倒在
白铁盘子里。尼克知道还太烫,他倒了些番茄酱在上面。
河对面的沼地在几乎断黑的夜色中升起一片薄雾。他再望了一眼帐篷,一切都好。他从盘子里吃了满
满一匙。
自从在圣伊格纳斯一家车站食堂喝了杯咖啡、吃了客火腿三明治以来,他还没吃过东西。他曾经这样
饿过。他原可以随他高兴,几小时前就扎营的。这条河边多的是宿营的好地点。不过这样才美啊。
他坐在毯子上,把鞋子卷在长裤中当枕头。穿过帐篷的开口处,他注视着火堆的光,这时夜风正朝火
堆在吹。夜很宁静。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写出了小镇灾难之重,为主人公接下来的行踪见闻作准备。
B. 河水、鳟鱼、翠鸟等构成的自然景象与满目疮痍的土地不同,尼克停留观察,但并未放下过去的感受。
C. 小说中的不少细节寓意深长,如蚱蜢“都变成黑色”是灾难的见证,河水“在阳光中闪烁”暗含着期冀。
D. 小说详细叙述了尼克荒原搭帐篷、做晚饭的过程,反复琐碎中突出了人物难以摆脱的孤独、百无聊赖。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视听结合、俯仰结合等多种手法写出了景物特点,语言也富有表现力。
B. 小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这与《老人与海》对此问题的思考都能给读者带来启示,引人遐思。
C.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对尼克的动作进行了精确细致描写,又通过揭示他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其情感世界。
D.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明晰,叙述语调平缓,尼克看到的、感觉到的基本都不加点缀地呈现。
8. 海明威的小说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简洁含蓄是其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这一特征在文中的体现。
9. 海明威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具有某种精神,请就此谈谈你对尼克这一人物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
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
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第 6页/共 10页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
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
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
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
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
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
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
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
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
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四 A年 B晋 C饥 D乞 E籴 F于 G秦 H缪 I公 J问 K百 L里M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徒,白白地,与《师说》中的“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相同。
B. 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 矜,指怜悯,与《<老子>四章》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
还乘机攻打秦国。
B. 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
但还是被俘虏。
C. 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
惠公做晋国国君。
第 7页/共 10页
D. 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
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 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超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 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
C.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 诗人末尾借用漆园吏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不能接到朝廷征召的担忧。
16. 请你概括本诗中所塑造的县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
“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 8页/共 10页
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 A 的门派——芋
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
身麻痹,束手就擒。
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
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令人意外的是,
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 B 的药物——胰岛素。
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 (甲) ?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
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
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
斑马鱼很快就变得 C 了。
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
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
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
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
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
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 (乙) 。这为
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
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
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
18. 请在文中 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6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
21. 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 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
B. 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
第 9页/共 10页
C. 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D. 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四、作文(共 60 分)
23. 阅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为新时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资源,也带来了
新的挑战。2023年某短视频平台日活跃用户就达到 6亿,其中绝大多数用户为 24岁以下人群。的确,短视
频内容涵盖领域丰富,但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因为在刷完短视频之后,过度仰望短视频中的
“高质量”生活。却忘记了普通人原本生活的样子。
面对网络引发的价值判断的变化,身处其中的我们应如何看待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C
2. A
3. D
4.①要重视细节,精心打磨和设计细节。②要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
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③要有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
5.①这些细节内容丰富、真实生动,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②这些细节形象
地刻画了兰考生存环境的恶劣与人们改造环境的艰辛之间的激烈矛盾,更能凸显改造者崇高的形象。③细
节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千
年巨变。
6. D
7. A
8.①主要人物尼克一人;故事简单,写尼克在河边宿营的过程;语言凝练朴实、语词简洁、叙述平淡。②
文字背后寓示丰富内涵,尼克心理的曲折变化,自然景物、主题等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性、隐喻性。
9. 尼克具有海明威笔下许多人物具有的坚韧、不言弃的精神。①经历过去伤痛,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排遣心
灵创伤。②面对旅途艰苦,一直负重前行、坚韧顽强。③主动挑战,接受考验。尽可能步行到河的更上游
扎营;忍着饿,先搭好帐篷然后做饭。④乐观面对生活。沿途欣赏风光,感悟美好。
10. BDH
11. D
12. D
13. (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
(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
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
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
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
15. D
16.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
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
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
17. ①. 为仁由己 ②. 而由人乎哉 ③. 常于几成而败之 ④. 慎终如始 ⑤. 在止于至善 ⑥. 致知在格物
18. A.闻风丧胆 B.耳熟能详 C.萎靡不振
19. 甲: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
乙: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素
20.④修改为:使之瘫软甚至休克
⑦修改为: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
21. 示例一:①“毒暗器”运用比喻,将芋螺释放的毒素比作江湖高手使用的暗器,形象地写出毒素的威力;
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①“狠角色”运用拟人,将地纹芋螺比拟为做事狠辣的人,生动地写出其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
大;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 B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