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 5 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3年 10月 8日,第 19届亚运会在杭州落下帷幕。这届亚运会唤起了国人对 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回忆。三十三载,三届亚运盛会,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迁。
北京获得 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时,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均 GDP排在全球第 131位。当时,亚
运会筹办资金存在 6亿元缺口,全国上下掀起了捐资捐物的热潮,集资总额达 7亿元。此后,我国经济快
速发展,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关键时期,2023年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测算,2016年至 2020年,筹备亚运会对杭州市 GDP的拉动量约为 4141亿元,占同期 GDP的 7.6%。
2023年国庆长假,杭州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 1300.87万人次,较 2022年同比增长了 34.37%。受访游客中近
50%的人表示,此时来到杭州就是为感受“旅游胜地加体育盛会”的独特氛围。
申办之初,杭州亚组委就提出了放大亚运辐射效应,以亚运带动乡村振兴和周边城市发展的构想。如
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因拥有水域广阔、港湾曲折的自然条件,被选定为亚运会
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的承办地。曾经略显闭塞的山乡渔村如今成为人们体验运动休闲游的热门选择。
杭州亚组委组织各种活动向游客们推介协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吸引游客去感受相关城
市的特色文化。数据显示,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5个协办城市的酒店预订量较 2019年同比均增长 5倍以
上,其中绍兴增长最高,达 7.2倍。杭州亚运会为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 甲 。”北京、广州、杭州,三座城市,三届盛会,展现出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自立、自主、
自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风姿。
(取材于周程袆、于岑嵘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某经济学者曾引用诗句“ 乙 ”来评价 1990年北京亚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还是在举办亚运会的市政建设、电子和通信系统的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组
织等方面,北京亚运会都为我国后来举办各类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大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亚运会还
将开放、自信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寻求发展。
第 1页/共 10页
2023年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与 1990年北京亚组委提出的节约办亚运
是一脉相承的。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有 56个竞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仅 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升
级。场馆尽量使用“绿色”设备,如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使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为场馆中庭水系、喷
泉以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平均每天可节水约 1000吨。亚运村里也处处见“绿”:用可降解的秸秆做衣架
和牙刷杯,推行小份餐食,使用新能源接驳车……“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倡导在亚运村中真正得到了落
实。
(取材于吴志刚的文章)
材料三
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和吉祥物熊猫“盼盼”火遍全国。2010年
广州亚运会上,“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口号体现出对团结合作的追求,颇具地方特色的吉祥物“五羊”
向人们讲述这个城市的传奇与精神。2023年杭州亚运会口号和吉祥物的选择体现出更深远更丰富的思考。
“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一问世便惊艳了世界。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
把这句口号念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兼具友爱和通达之意,希望它能将和平友爱、合作向未来的心
声传至四方。”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三个小机器人琮踪、宸宸、莲莲。它们共同组成“江南忆”组合。“江
南忆”出自白居易的诗句“ 丙 ”。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代表了有五千多年
历史的良渚文明,传递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信;宸宸的名字来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
桥,意在表达沟通合作的发展理念和海纳百川的时代精神;莲莲的名字则来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代表
久负盛名的西湖,体现了人文情怀。
可爱的吉祥物引人注目,更可爱的是努力当好东道主的杭州人。自筹办亚运会以来,杭州市政府便借
亚运东风,大力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让,维护市容市貌,热情接待国内外友人,积极推介家乡
杭州…杭州市民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获得了精神滋养,这养分也必将反哺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杭州亚运会中还有一个“人”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名为“弄潮儿”的“亚运数字火炬人”。这
是由超过 1亿名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人。亚组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国有 14亿人口,对于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压力也是优势。弄潮儿,挺立潮头,奋勇向前。我们想以此传达齐心共建现代化国
家的美好心愿。”
(取材于辛音、李霞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筹备阶段就已经为杭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B. 使国庆假期到杭州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50%。
C. 将界首乡选定为赛事举办地,是因其极具乡村特色。
第 2页/共 10页
D. 举办期间,绍兴市酒店预订总量在协办城市中居首位。
2.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将下面诗句分别补写在甲、乙、丙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②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③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A. 甲①、乙②、丙③ B. 甲②、乙①、丙③
C. 甲③、乙①、丙② D. 甲③、乙②、丙①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产生了巨大 效益,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 时至今日,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诸多宝贵经验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
C.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用雨水收集系统为赛事提供用水,实现了节约用水。
D.“团结”是 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 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同的口号和追求。
4. 中国体育博物馆拟开展“回眸亚运,讲述精彩中国故事”活动。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讲述标题不恰
当的一项是( )
A. 齐心合力战困难,全国人民为亚运——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办纪实
B. 跨越三十三载,折射巨大变迁——看三届亚运会展现出的时代风貌
C. 北京首办亚运,引来八方财源——漫话北京亚运会与首都经济发展
D. 盼盼五羊江南忆,动物精灵送吉祥——谈亚运会吉祥物的动物原型
5. 下面是杭州市某小区宣传栏中的一则宣传标语。杭州亚运会哪些举措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
请依据下面的链接材料,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在杭州亚运领略中国式现代化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 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的秋天
陈年喜
我曾在北京稀稀疏疏地生活过两年时间,并在顺义区李天路,在朝阳区管庄至金盏乡温榆河的漫长城
郊线上,度过了两个秋天。对于一个已入中年的生命来说,这也是时间与命运的双重刻痕。
第 3页/共 10页
2015年夏天的某个下午,天气异常燥热,我百无聊赖地坐在老家门前的核桃树下纳凉。这是一棵衰老
的核桃树,已多年很少结果,但枝叶在夏季里依然茂盛。头顶的树杈上有一只蝉,它叫一阵,停一阵,毫
无规律地停停歇歇。这时,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姑娘,在确认了身份后,她告
诉我,她们团队受四川卫视之托,将制作一档大型诗歌文化节目,邀请我参与创作录制,有酬。
半个月前,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我刚接受了颈椎手术。十六年的矿山爆破生涯,漂泊、爆破、机器、
潮湿、地热与寒冷,像一只奔跑的容器。金属矿石经过我的手,水一样漫出洞口,漫向大工业时代,没想
到它们其中的某块,在炼石成钢后又折返回来,以精致的合金形式给我以回报。此时,我戴着颈托,疼痛
沉重,希望与绝望游走于身体的每一个晨昏。孩子在镇中学读书,爱人每天在庄稼林里忙碌,家庭的收入
戛然而止,除了接受邀请,我还能干什么呢?虽然面对的将是一个巨大、陌生得让人害怕的城市与题目。
节目正式录制时,已经是庄稼遍熟的深秋时节,我到北京那天,是农历九月十八。
如果以长安街为中心,顺义区李天路离北京中心还很远,这里是靠近首都机场的城郊。所有的参赛选
手都被安排住在这里的一家宾馆里,这里成为此后我们一群人生活、进出的大本营。以后去往录制节目现
场时,无数次经过最近的某个公交站,无数次看到匆匆进出的人流、车辆,聚合离分。北京的秋天显然比
商洛山在色谱上深一度。马路边长长的两排杨树,叶子正在赶赴深黄,有风无风,都会落下一阵子。北京
的底色是灰蒙蒙的,天地一色,甚至包括人群和建筑,而金黄的杨树,为它们添上了一抹亮色。
节目的内容是诗人创作诗歌,由搭档的歌手谱曲演唱,同台竞演,优胜劣汰。每期六组,加上一个闯
擂组,也就是七组人马竞秀。我的搭档是上海人,他早已成名演唱江湖。
生活、经历、审美与文化的巨大差异,使我和他很难融洽,但是,已经成为一组搭档,便不容更改。
节目组的意思也是希望让我们两个种种方面迥异的人,交流、碰撞、撕裂,融合,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
他们知道,这是观众希望看到的。
这是一个苦闷的深秋,除了苦闷于永远无法满意的创作,更苦闷于孤独。虽然我已有近二十年的诗歌
创作经验,对于适合谱曲和演唱的诗歌形式与内容却是陌生的,这是一个新的、巨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
每首作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半点儿从头再来的余地。毕竟是比赛,谁也不愿被比下去。
我的搭档很忙,在他经纪人的策划安排下,全国各地飞,一场演出接着一场。我们无法见面和交流,
他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演唱会上。有时候到了录音棚开录,他还迟迟赶不到。我像在进行一场永远找不
到答案的单独应试。
秋天越来越深了,每天早晨,杨树叶子在地上都是密密一层。翻过燕山长城的北风吹过来,驱赶着它
们。飞驰的车轮从它们身上轧过,它们像浪一样荡起落下,又依然完好,汽车产生巨大的风速,仅仅使它
们分开又合拢。每天清洁工的扫帚把它们归拢、堆积起来,拉走。
我习惯一个人在宾馆外的马路上走。长长的沥青道路,大部分时间空寂无人。不知它们哪里来,哪里
第 4页/共 10页
终,感觉它们永无尽头。我知道,它们通向繁华,也通向衰落,通向过去,也通向未知的明日。真是奇怪,
节目中我所有的诗歌竟都是秋天的主题,秋天的孤独,秋天的哀愁,命运在秋天的来路与去处。
我经历过长白山的秋天,喀什叶尔羌河流的秋天,北漠包头的秋天,唯独对北京的秋天记忆最深,也
常常被它震撼。北京的秋天是宏大的,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气象,它宏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河边的一株草,
大到天上的云,它们是浑然的、同步的,那么纯粹,又似乎独立于时间之外,充满了无形的力道,像一驾
古老的马车,从天边碾轧过来。它与这片土地数千年金戈铁马的沧桑同色调、同重量,也同速度。总是让
人感觉它的色彩、它的命运,就是整个北方的历史与命运。北京的秋天几乎没有雨,每天都是晴天,没有
霾的时候,天空也蓝得通透。
我喜欢北京的落日,在远远的天边,它慢慢向北方的山尖落下去,那余晖异常纯洌,比它在东方升起
时要壮烈得多。它们落下去了把一缕缕余焰留存在云彩的边上。这块土地上,多少历史云烟,多少王朝与
梦想曾经如此不甘地谢幕过?
我与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诗人,从秋天一直竞演到冬季结束。他们的名字和身世我差不多都忘了,像
我写下的那十四首歌词。
他们大概也一样。
(有删改)
【注】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 21篇非虚构故事。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他们是爆破
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
关于亲情、爱情、生存等各类的生活主题。
6. 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作者“稀稀疏疏地生活过两年时间”“漫长的城郊线”奠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对北京景色
的详细描写做了铺垫。
B. 进行完颈椎手术的作者,不得休息,为了生活与家庭,一刻不停地奔向“巨大、陌生得让人害怕的城市
与题目”,体现了劳动阶层面对生活压力时咬牙坚持的坚忍品格。
C. 作者的苦闷是指从头开始学习演唱的形式与内容,联系不上搭档,孤独的苦闷。
D. 感受过多个城市的秋季,作者对北京的秋天印象最深,常常为之震撼,这是因为北京的秋最宏大,最纯
粹,同时也是因为作者在此所留下的难忘经历。
7. 对于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蒙蒙的北京里,金黄的杨树为人群、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此处的杨树代表了作者心中的诗意,
象征着作者对诗与美好的不限追求。
B.“交流、碰撞、撕裂、融合,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长句与短句的生动结合,缓和了长句的缀连,使句
第 5页/共 10页
子更加优美简洁,富有节奏感。
C. 文中多次出现的地名,如“长安街”“顺义区李天路”,突出了地域特色,有着浓郁的老北京味道,带
入感极强,便于读者去体会“北京的秋”的特点。
D.“它与这片土地数千年金戈铁马的沧桑同色调、同重量,也同速度。”作者眺望十年,回顾历史,亘古不
变的天空之下看似瞬息万变,实则万古不变。
8.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写道:“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
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本文的作者这样评价:“北京的秋天是宏大的,
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气象……天空也蓝得通透。”
作者笔下,北京的秋天令人印象深刻,有所感发。不同时代的文人对“北京的秋”的态度是否一致?试作
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①旁。诸将或言诛
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王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
下厄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
“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
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
‘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
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告逾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
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
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
第 6页/共 10页
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
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
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一》,司马光,有删改)
【注】①轵道:今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②厄塞:山川要塞。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沛公欲有 A天下耶 B将为 C富家 D翁耶 E凡此 F奢丽之物 G皆秦 H所以亡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车白马,指遇凶事或丧事所用的车马,“素”与“素善留侯张良”的“素”的意思不同。
B.“毒药苦口利于病”被刘基在《苦斋记》中修改为“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改后语义更精当。
C.“率诸侯兵欲西入关”中的“西”与《赤壁赋》中“顺流而东也”的“东”用法相同。
D. 内,指接纳,使……进入。与《鸿门宴》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沛公军队到达霸上之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悲剧在秦王子婴身上再度重演,司马光对此描写
虽不多,但子婴沦为阶下囚的惨状已跃然纸上。
B. 刘邦率军进入秦都城咸阳,部下都忙着瓜分财物,唯独萧何收取丞相府 地理图册、文书、户籍簿等档
案,为刘邦全面了解并最终夺取天下奠定基础。
C. 面对秦王朝宫室帷帐、名种狗马与宝器及数以千计 宫女,刘邦想留下来,樊哙苦劝不听,张良的直言
相告使他还军霸上,为鸿门宴逆袭争取了机会。
D. 调整战略后的刘邦主动出击:政治上确立先进咸阳为王的合法性,法律上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稳定时局,
道义上为百姓除害。策略相组合,天下已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14. 刘邦在听从樊哙、张良的苦劝后,采取的相关举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依据材料简要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第 7页/共 10页
夜读
明·唐寅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时间,与题目相应,“残灯”“漏夜长”渲染凄清氛围。
B. 颔联鬓毛已白,年近老境,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功业未成的不甘。
C. 颔联“白”为鬓发白,“黄”为镶金戴玉的腰带,诗人用颜色词巧妙表达情感。
D. 颈联通过人们的话和诗人的决心,写出奋发图强的心态和气势。
16. 同样是挑“灯火”,本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箫声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同学们办板报介绍中国诗乐文化,要点之一是“各种乐器在诗词歌赋中经常会有寄情、象征的作
用”,此处可以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有人在网上称,如果人体 16个小时没有进食, ① :一个是肝糖原被消耗殆尽,身体开始
消化脂肪;另一个功能叫做“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
自噬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的确指的是“自我吞噬”,说是自己吃自己倒也恰当。不过这是一个细胞
生物学上的概念,始于 20世纪 60年代,当时的研究人员观察到,细胞可以将自己的某些部分给包裹起来,
送到酸性的溶酶体部位进行降解,然后循环利用降解后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饿肚子要挑对时间。2021年对果蝇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那些在晚上开始饿肚子,饿
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蝇, ② ,寿命有明显延长。相反,如果是在晚上“吃夜宵”,哪怕每天饿肚子的
第 8页/共 10页
时间一样长,摄入的食物一样多,果蝇照样得不到饿肚子的好处。
这种和时间有关的饿肚子, ③ 。这是因为动物的身体里有生物钟,只有在夜晚,自噬反应才最
为活跃。如果动物在夜间摄入食物,身体会误以为还需要保持活跃,就会抑制自噬反应。久而久之,细胞
里的垃圾就及时得不到清理,反而对细胞有害。但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毕竟来自动物实验,能运用到人
类身上还是个未知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
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
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撒一地绚丽的花
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 ① ,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
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 ② 。它不苟且、不俯
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
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 ③ 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
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更有品位
之高低。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
20. 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中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做得很好,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B.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C. 当别人都看得起你时,你要看不起你自己。
D.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22.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下面这句话,语意未变,请分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第 9页/共 10页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盛开后就落到泥土里。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我不懂哎,还是算了吧……”“我感觉自己不是××的料,就不
瞎掺和了……”
工作中也会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件事我怎么可能做好?以前从来没有负责过这类工作……”“这件事
好难啊,老板怕不是在为难我……”“三天就要搞定,时间好紧啊,我肯定无法按时完成……”
以上这些言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虽然表达各有不同,但是都指向了 4个字:自我设限。
真正让大多数人在成功路上止步的,让他错过更好的自己的,不是能力,也不是环境,而是自我设限。
当我们试着去打破自我设限的时候,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打破自我设限,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以上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A
2. C
3. B
4. D
5.①杭州借亚运之机发展经济,同时以亚运带动乡村振兴和周边城市发展,体现了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现代化的探索。
②杭州亚运会提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并通过各项节能环保措施将其落到实处,避
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环,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探索。
③杭州亚运会提出的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和设计的吉祥物,表达了和平友爱、沟通合作、海纳百
川的理念和精神,体现了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探索。
④杭州在收获亚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大力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的探索。
⑤由超过 1亿名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人“弄潮儿”,寄托了全国 14亿人齐心共建现代化国家的
美好心愿,体现了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探索。
6. A
7. C
8. 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读者不仅能直观感受到矿工日常工作的艰辛程度,还能体会到作者如何在苦难中
寻找价值和意义,从而引发更多关于生活、命运和个人奋斗等方面的共鸣与思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和丰富的内涵,成功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心声和生命历程。
9.①不一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对比南国与北国的秋天,突出了北国秋天的“清”“静”和“悲
凉”,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深切眷恋和落寞情怀。而本文作者则更多地从宏大、纯粹的角度来赞美北京的
秋天,展现了其气象万千、震撼人心的特点,同时联系到个人在生活中的孤独与哀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
更为深沉、厚重的情感基调。②相似之处在于,两位作者都对北京的秋天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
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来传达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同时,他们也都在文章中融入了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
运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10. BEG
11. C
12. D
13. (1)况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等待诸侯到来然后制定规约罢了。
(2)如果不能(入关破秦),诸侯军俘虏我们这些人向东去,秦朝又会把我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那可
怎么办?
14.①赢得了秦地百姓的信任与拥护,使百姓对其好感大增。
②巩固了在关中地区的民心基础,为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群众基础。
③展现了不贪图享乐、不扰民的形象,提升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17. ①. 舞幽壑之潜蛟 ②. 泣孤舟之嫠妇 ③. 浴乎沂 ④. 风乎舞雩 ⑤. 羌笛何须怨杨柳 ⑥. 春风不度玉门关
18.①就会启动两个功能;②才会得到明显的好处;③被认为和自噬反应有关
19. 久而久之,细胞里的垃圾就得不到及时清理,反而对细胞有害。但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毕竟来自动物
实验,能否运用到人类身上还是个未知数。
20.①鲜艳夺目 ②安之若素 ③络绎不绝
21. C
22. 原句通过详细的描述,强调了牡丹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牡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依然保持着美丽和尊严。改写句则显得简洁,但失去了原句中对牡丹精神的详细描绘,表达效果较为平淡。
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