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 5 月期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肥胖正在要我们的命。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食用过多的错误食物,这为全球健康灾难打下了基础。超
过 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超过 3.4亿 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全球这一年龄群体人
口的 18%,而在 1975年,这个比例只有 4%。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独有问题:超过 1000万非洲儿童处于超
重或肥胖状态。高达 20%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问题,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比如
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政府预算正在像腰围一样危险地膨胀。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
成的。我们选择这类食物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通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个驱动力是
味道: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认为不健康的食物
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欢吃被我们认为不健康的食物。
对抗肥胖最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回避可口的食物。一些国家通过征收糖税以及其他
管理措施激励食品制造商减少脂肪和糖分的含量。基于自我克制的饮食计划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父母将西
兰花隐藏在意面酱中,或者承诺提供甜食奖励,以便让孩子摄入西兰花。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虽然
每年有数十亿美元被用在饮食计划、替代食品和泻药上,但是肥胖率仍然在持续上升。更加成功的方法是
改变我们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我们需要让好东西产生吸引力。
一系列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
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
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当他们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同样的实验时,饮用他
们所认为的昂贵葡萄酒的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他们的确更加
享受这种味道。巧克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看起来,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
第 1页/共 10页
事物。这一现象适用于很多领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说,快乐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机制,是为了劝说我们追求对进化有用的目标。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这意味着如果你能
说服自己相信西兰花很好吃,你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额叶皮层也会真的出现与快乐相关的
神经活动。
对于对西兰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来说,这项技巧很难实施。不过,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研究结论,
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接受健康饮食。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
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通过奖励或恐吓方式让孩子吃绿叶蔬菜或者将蔬菜藏在蛋糕里的标准技巧只会强化
“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
“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观点,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
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我完全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
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
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热情地谈论菠菜和糙米,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布娃娃与花椰菜联系起来,将蘑菇
和核桃作为奖励。我们也许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大脑使用相同的魔法。斯坦福心理系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名称
和标签对于食物选择的影响。他们为大学食堂里随机选择的蔬菜贴上了“放纵式”标签,比如“具有柑橘
光泽的古怪胡萝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调味的怪异甜菜”“激情迸发的可爱青豆”。在另一些时候,
他们为制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蔬菜贴上了标准的或者听上去很健康的标签,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
含量较少的青豆”。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
25%和 23%。同标准标签相比,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欢迎,这一发现为传统公共卫生策
略带来了重大挑战。如果你不能说服理性的斯坦福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选择蔬菜,这种方法就不太可能适
用于更加广泛的群体。研究表明,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你可能读到过关于人类长期喜爱糖分和脂肪的论述,但是没有神经学证据表明大脑不能通过训练喜欢
上卷心菜而不是蛋糕。我们是杂食动物,我们应该可以食用任何食物。“我们努力食用更多蔬菜,但我们没
有努力让自己更加喜欢蔬菜,”食物记者比·威尔逊反思道,“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几乎普遍相信,我们不
可能习得新的口味,摆脱之前的口味。不过,事实恰恰相反。”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高脂肪高糖类食物是不利于健康的,但因这类食物价格便宜且味道可口,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B.“如果你相信西兰花很好吃,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这一结论有实验依据且符合生物学机制。
C. 通过改变人们对健康食物味道的认知来改变食物选择的方法适应于儿童,而不太适合于成年人。
第 2页/共 10页
D. 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未使蔬菜更受欢迎,所以用说理的办法不会改变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肥胖问题不再是富裕世界独有问题,它也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造成健康威胁。
B. 葡萄酒实验结果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容易改变品味。
C.“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舆论氛围一旦形成,就会让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D. 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因而人们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新口味,摆脱旧口味。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安慰剂效应”的一项是( )
A. 许多化妆品公司会宣传其产品能够“瞬间紧致肌肤”“淡化皱纹”等,尽管这些产品可能并没有实际的
科学依据支持其效果,但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和期望而感受到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B. 一些心理咨询师极力宣传自己能够“快速治愈心理创伤”“彻底改变个性缺陷”等,尽管这些效果往往
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但消费者在接受咨询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而感到有舒缓效果。
C. 医生将同样是注射无害盐水溶液的人们分为两组,一组被告知他们注射的是盐水,而另一被告知注射的
是过敏原。其结果表明,与那些知道自己注射的是盐水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注射的是过敏原的人报告
的瘙痒强度是前者的两倍。
D. 在一次医学实验中,科学家使用吗啡持续为一位患者控制疼痛,但是在实验的最后一天,他们偷偷用生
理盐水取代吗啡,结果发现,生理盐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成功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段运用大量数据,说明了肥胖问题为全球健康带来的灾难,为下文的论述增强了现实针对性。
B. 文章在结构上,先指出问题及原因,再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总结强调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C. 文章在分析应对肥胖问题传统策略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办法,彰显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探索精
神。
D. 文章结尾段运用引证法,通过引用比·威尔逊反思的话语,再次证明了用传统策略应对肥胖问题的无效
性。
5. 请结合文本内容,就如何防止或减少学生肥胖问题,为学校提几条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
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
第 3页/共 10页
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
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
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
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
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
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
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
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
有崩颓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
——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
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
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
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
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
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
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第 4页/共 10页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
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
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
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
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
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
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
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
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第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
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
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
是孔子弟子。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5页/共 10页
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 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
歉意。
C. 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
的悲鸣。
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
向往热闹的心情。
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C.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
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D. 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
有机融合。
8.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
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
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
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
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
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
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
第 6页/共 10页
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
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
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
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
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
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 A人 B恭敬 C慈爱 D言语 E呕呕 F人有疾病 G涕泣 H分食饮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 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 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 子房,是张良 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
心。
B. 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
心。
C. 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
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
略。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7页/共 10页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14. 结合材料,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
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 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 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6. 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
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阐述自己 志向时自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对偶句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极富诗情画意,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吟诗作赋。如唐诗宋词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第 8页/共 10页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表现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包括春夏秋冬
等季节变化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发生时刻。对于依
赖农耕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着来年的收成,二十四节气为农人预判、把
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之高 ① 。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历史岁月中,二十四节气衍生出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例如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各地形成了 ② 的节令饮食文化,北方较为普遍的习俗有冬至
吃水饺等, 而南方常见的习俗则是吃汤圆等。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留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
以示不忘祖先和不忘自己的“根”的传统。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民风民俗和节日文化具有浓郁的中
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 的组成部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框内。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发展普及, ①
——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经济出现,对人
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阻力。
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方面的革新,都促使劳动出现新的形态。当前, ② ,使
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同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也会逐步将人
们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以实现其全面发展。
虽然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③ 。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
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过程将更具创新性,呼唤
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脑力要素的参与。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劳动教育就越应结合新时
代劳动需求和形态变迁,打造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新样态。
21. 下列句子中 “等”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方案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领域。
B. 某些“野生”景区的网络宣传为了吸引流量,往往突出旅游攻略和游玩分享等内容,而对于存在的风险
第 9页/共 10页
和自然环境知识缺乏说明和告知。
C. 面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我等新时代有志青年理应责无旁贷。
D. 我依稀记得故乡的小河岸边有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
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
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样的机会。
不仅读书是这样,世上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第 10页/共 10页
1. D
2. C
3. C
4. D
5.
①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观念;
②学校食堂要合理配餐,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增加蔬菜的配比;
③学校食堂要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增加蔬菜对学生的吸引力。
6. D
7. A
8. (1)早晨景物描写和泰山余脉的描写,为故事开展提供背景或以乐景衬哀情;(2)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
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仲尼和子贡二人的心理变化;(3)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结尾用泰山余脉象征孔子,用薄暮笼罩暗示孔子死亡的结局。
9. 第一问:仲尼是一个头发皤白,身体衰老的哲人;曾经怀抱理想,四处奔波,宣传政治主张;晚年寂寞
孤独,面对嘲讽,仍然不改初衷。
第二问: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衬、衬托、
对比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著与坚守。
10. DFG
11. D
12. A
13. (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
的强大所控制罢了。
(2)但是陛下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攻下城池夺得地盘,您就顺势赏赐给他,这是与大家共享利益啊。
14.①匹夫之勇,不善用人:项羽虽勇猛,喑恶叱咤能让千人皆废,但不能任用贤能将领,只依靠个人的勇
力。
②妇人之仁,吝啬爵赏: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对生病 人会流泪分饮食,但当有人立功该封爵时,
却把印信玩弄得磨损了也舍不得给人。
③违背约定,诸侯不平:不遵守义帝之约,不居关中而建都彭城,分封诸侯以亲疏而定,引起诸侯不满。
④残灭地方,失去民心: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天下百姓多怨恨,不亲近依附他,只是被其威势所胁迫。
⑤妒贤嫉能,不能用人:嫉妒贤能,迫害有功之人,怀疑贤才;战胜不给予别人功劳,得地不给予别人利
益,有范增却不能重用 。
15. B
16.①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
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
②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作者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
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17.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鼎铛玉石 ④. 金块珠砾 ⑤. 吴楚东南坼
⑥. 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8.①不言而喻 ②各不相同 ③不可或缺
19.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中,二十四节气衍生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
20. 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留着冬至时节的一种传统,即用九层糕祭祀祖先,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21. B
22.①使人们对劳动教育产生质疑 ②技术进步催生了许多智能劳动工具 ③但劳动教育仍有必要
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