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
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
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
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
孙丑上》)。
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
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
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
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
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
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
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
第 1页/共 11页
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
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孟子
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思想中。
“不忍人之心”与“恻隐之心”是一回事。我们已经知道,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
恻隐之心又只有通过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而爱的实际行动又只不过是“善推其所为”,也就是行忠恕之
道。王道不是别的,只是圣王实行爱人、实行忠恕的结果。
孟子对宣王所说的一切,没有别的,就只是“善推其所为”,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这里我们看出,
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
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成为“外
王”之道。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材料二: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
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
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
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其实他得辩者的影响很大。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
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这是老子、杨朱一派的影响。有这种无形的影响,
故孟子的性善论遂趋于极端,遂成“万物皆备于我”的个人主义);还要使百姓享受乐利(这是墨家的影响,
孟子自不觉得)。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却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
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
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国中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
乐游玩时,须念国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
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
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经
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
政治。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
第 2页/共 11页
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
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孟子的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的意味,这是万无可讳的。但他同时又极力把义利两字分得很严。他初
见梁惠王,一开口便驳倒他的“利”字;他见宋牼,也劝他莫用“利”字来劝秦楚两国停战。细看这两章,
可见孟子所攻击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当时的君主官吏都是营私谋利的居多。他所主张的“仁
义”,只是最大多数的最大乐利。所以孟子反对“利”的理由,还只是因为这种“利”究竟不是真利。
(摘编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道与霸道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治国之道,它们分别采用德行和暴力作为治国的策略。
B. 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因为实现王道还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
C. 孟子的思想不仅来源于孔子,而且还有受到其他学派思想的影响,比如杨墨、佛家。
D. 孟子对君主的个人喜好没有进行道德评价,而是希望君主从个人感受出发施行仁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
B. 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爱的实际行动去推广,就能实现王道。
C. 胡适认为孟子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墨家乐利的观点,在使用时,对“利”又有区分。
D. 胡适认为,不能区分孔孟之间的不同,就不能准确分清“仁民爱物”和“正心诚意”。
3. 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孟子“乐利”观点,无法说明君王是“害民”而非“利民”的一项是
( )
A.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B.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 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C.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4. 冯友兰和胡适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亩之宅”的材料时,在引用的目的上有何不同?
5. 冯友兰和胡适二人都对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分析,请结合材料谈谈二人观点的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
道么?
第 3页/共 11页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
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地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
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
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风,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检
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特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待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第 4页/共 11页
周朴园 你——侍萍?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怒)我没有找你,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几来,这是天要我
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
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 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
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
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
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
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节选自曹禺《雷雨》)
文本二:
我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
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
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 生活在狭小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
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①。在这些
第 5页/共 11页
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地动着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地熟悉这一群人的错综关
系。 我使他们征兆似地觉出这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
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位,来怜悯地俯视着这一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
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教自己,而不知千万切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
如一匹跌在泥沼里的赢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
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他到死亡。蘩
漪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
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她到死亡。
节选自曹禺《雷雨》序
【注】①争执,此处的意思是挣扎、抗争。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朴园称侍萍是“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侍萍不动声色地予以反驳,揭露了周朴园的虚
伪。
B. 剧中“老爷,没有事了?”“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等台词推动了剧情发展。体现了戏剧语言
的动作性。
C.“你——侍萍?”这句话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言外之意有“你是照片上的侍萍吗?你不是死了吗?”
D. 节选部分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写出了两个人尖锐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
突。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写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一部杰出的
悲剧。
B. 周萍是周朴园的长子,因不知情与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恋爱,最后怀着深重的罪恶感与四凤一起触电自
杀。
C. 繁漪虽然追求个性解放,但又走不出旧家庭的牢笼,有着雷雨般的性格,是作者认为的最令人怜悯的女
人。
D. 《雷雨》剧名与剧情有关,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沉闷压抑 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8. 剧中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旧衬衣在剧情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侍萍的哪些“争执”
寄寓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第 6页/共 11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闲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文本二: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攫取三辅,所向风靡,
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
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侨,未几败,泣曰:“废君言,竟至此!”即与
共趣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
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其可北面
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
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
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郭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
子孝政谏曰:“大人许唐降,又贰颉利,自取亡也。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孝政不忍见祸之酷
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人郭子威曰:“恒安故王者都,山川足以自固,突厥方强,
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
门曰:“不早附庸,父子诛。”孝政惧,欲自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
政乱,知将亡,遂率所部降,颉利追,击走其兵。入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
君璋不晓书,然天资习事,历职有惠称。贞观中,卒。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 疆界
C. 即与共趣突厥 趣:同“趋”,赶赴
第 7页/共 11页
D. 刺史王孝德拒却之 却:使……退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从,文中指“合纵”,意思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策略相同。
B. 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与后文“金券”含义相同。
C. 夷,泛指四方少数民族。“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蔑称。
D. 食,这里指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唐宋时为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12. 文本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答案标号涂黑。
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 A武周部曲 B 使郁射设监兵 C与旧将高满政 D 夜袭 E代州 F 不克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苑君璋勇武矫捷,怀有长远谋略。他是地方豪杰,以雄健自励;在刘武周起兵攻唐时,他加以劝谏,认
为天时地利不合,主张亲和突厥与唐,称帝为上。
B. 苑君璋受命突厥,拒绝唐使招降。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他为大行台,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祖
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他没有接受。
C. 苑君璋处境困窘,依然执迷不悟。他退保于恒安时,部下叛离很多,势孤力单之下,被迫降唐,但颉利
的招抚又让他改悔,不听苑孝政劝谏,又依附突厥。
D. 苑君璋率部归唐,终为一代重臣。他看见颉利政局混乱,审时度势,率部归降唐朝,并打败追兵;入朝
后受到封赏,有熟悉政事的天分,得到贤能美称。
14. 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未几败,泣曰:“废君言,竟至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上叔父夷仲①
黄庭坚
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沈。
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②知民心。
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
梦魂和月绕秦陇,汉节落毛何处寻。
【注】①写作此诗时,诗人为官一方,他的叔父黄夷仲则在边塞负责茶马等事宜。②监市履狶:指善于体
第 8页/共 11页
察事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叔父的个人经历,语气一扬一跌。他的叔父少年时凭借才华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中年做官却几
近埋没。
B. 颔联引用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意在阐述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懂得人情世故,方能做体察民
心的好官。
C. 颈联写诗人虽与叔父相隔万里之遥,音信难通,但能想象叔父行走在冰雪覆盖、寒气凛然的大山深处的
艰难。
D. 尾联从虚处落笔,写自己的梦魂随月华追寻叔父。一个“绕”字,曲折有致,引人联想,将情感表达推
向高潮。
16. 请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所表达 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欢歌回家的美丽动人
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3)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都写出了洞
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旧智能手机属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一种,兼具环境风险属性和资源价值属性。很多人对于如何
正确处理废旧智能手机并不了解,如果废旧智能手机处理不当,一方面, ① ,另一方面,还浪费了
其中许多宝贵的可回收利用资源。
①废旧智能手机中可以回收金、银、铜等许多高价值金属,②这些金属来源于绝大部分智能手机的电
路板。③电路板上分布着的大量芯片中存在着非金属元素硅。④通过提纯得到的晶硅经过加工后,⑤最终
可以得到用于制作半导体元件的单晶硅。⑥现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使用的是锂电池应用,⑦这里面可回收
的金属元素也不少。⑧此外,还有让手机屏幕显示效果更加鲜艳的稀土元素镧以及在扬声器、前置传感器
上使用的超强磁力稀土元素钕等。⑨这些稀贵金属如果能够被充分回收利用,⑩也可缓慢智能手机大规模
第 9页/共 11页
生产给稀贵金属带来的资源压力。
当前,我国仍有大量废旧智能手机被不规范回收拆解,一些有价物资受工艺技术水平限制,未得到充
分利用, ② ,更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废旧智能手机等废电器的规范回收利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修改时,用文字表述),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20.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看到一僧一道手中“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
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这几行小字”是( )
A.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B.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C.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1.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运用谐音表达寓意是《红楼梦》创作的一大特点。如书中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说那肴
馔之盛。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
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
(1)请你指出文中“万艳同杯”哪一字用了谐音,并简要分析其寓意。
(2)请以《红楼梦》中的两个人物及情节为例,印证你对“万艳同杯”的理解。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
恩的经典著作、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
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然而国内
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
纪元。
第 10页/共 11页
以上材料选编自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
平》,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的学习或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11页/共 11页
1. C
2. A
3. D
4.①冯文是间接引用,旨在提出让百姓提高经济水平的方法。
②胡文是直接引用,旨在说明妈妈政治的效果。
5. 同:①都认为孔子“仁” 思想对孟子产生影响。
②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间关系。
异:①冯文是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孟子强调对国家的治理。
②胡文是从结果的角度分析,认为一个是强调正经规矩,一个强调快活安乐。
6. D
7. B
8.①推动剧情发展,这件衣服使得周朴园和侍萍相认,产生新的矛盾;
②丰富剧情内容,衣服的细节补白了二人当年情深意切的过往。
9.①鲁侍萍被赶出周公馆后以死抗争。
②三十年后,她与周朴园再相遇时对命运不公的指责。
③鲁侍萍对周朴园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10. B
11. A
12. BCF
13. B
14. (1)使者往来时,(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没有害处。
(2)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15. B
16. (1)慨叹叔父仕途坎坷。首联将叔父“少年”与“中岁”的不同境遇进行对比,写他仕途不顺。
(2)赞颂叔父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用庖丁解牛、监市履狶之典,表达自己对叔父善于处理事务,能够体察
百姓疾苦的称赞之情。
(3)牵挂和思念远在边塞的叔父。叔父远在万里,环境苦寒,让人牵挂;梦寻叔父,思念不已。
17.①. 风乎舞雩 ②. 咏而归 ③. 寄蜉蝣于天地 ④. 渺沧海之一粟 ⑤. 吴楚东南坼
⑥. 乾坤日夜浮
18.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②具有现实 必要性和紧迫性
19.②这些金属绝大部分来源于智能手机的电路板
⑥现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使用的是锂电池
⑩也可缓解智能手机大规模生产给稀贵金属带来的资源压力
20. C
21. (1)“万艳同杯”运用了谐音,实为“万艳同悲”。寓意是书中的许多女性虽然各自的追求与性格
不尽相同,但都遭遇悲剧的命运。
(2)如林黛玉为爱情泪尽而亡,薛宝钗虽有婚姻却孤独一生,探春为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远嫁他乡,晴雯在
病中被赶出贾府负屈而死……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