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1: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
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
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
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
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
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
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
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
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
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
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
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
第 1页/共 10页
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
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
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
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
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
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
娇 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
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
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
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
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
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 “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 警世》词;野村篁
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
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 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
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 警
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 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
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
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
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
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 “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 琵琶湖上赋》云:“我
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
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
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
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
第 2页/共 10页
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
经典。
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
使之后。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并因此对日本的词人以及相关作品也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研究。
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
代知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与作品数量并
没有切实的关联。
B. 苏轼诗词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的意境更为空灵。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在国内外都被广为传播。
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 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曾言:“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浪街
贾平凹
丹江流经竹林关,向东南而去,便进入了商南县境。一百十一里到徐家店,九十里到梳洗楼,五里到
第 3页/共 10页
月亮湾,再一十八里拐出沿江第四个大湾川到荆紫关,淅川,内乡,均县,老河口。汪汪洋洋九百九十里
水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江东荆紫关,关内关外住满河南人,江西村村相连,管道纵横,却是河南、湖北口音,惟有到了山根
下一条叫白浪的小河南岸街上,才略略听到一些秦腔呢。
这街叫白浪街,小极小极的。这里最崇尚的颜色是黑白:门窗用土漆刷黑,凝重、锃亮,俨然如铁门
钢窗,家里的一切家什,大到柜子、箱子,小到罐子、盆子,土漆使其光明如镜,到了正午,你一人在家,
①家里四面八方都是你。街里九棵柳树,位置最中的,身腰最弯的,年龄最古老而空了心的是一棵垂柳。
树下就侧卧着一块无规无则之怪石。既伤于观赏,又碍于街面,但谁也不能去动它。那简直是这条街的街
徽。重大的集会,这石上是主席台,重要的布告,这石上的树身是张贴栏,就是民事纠纷、起咒发誓,也
只能站在石前。
就是这条白浪街,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这里相交,三省交结,界牌就是这一块仄石。一条街上分
为三省,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容貌,三省人是三省人的语言,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商店。三省人在这里混居,
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但是,每一省都不愿意丢失自己的省风省俗,顽强地表现各自
的特点。
湖北人在这里人数最多,也是三省之中最富有的公民。若是有客稍稍在门口向里一张望,就热情出迎,
介绍饭菜,帮拿行李,你不得不进去吃喝,似乎你不是来给他“送”钱的,倒是来享他的福的。在一张八
仙桌前坐下,先喝茶,再吸烟,问起这白浪街的历史,他一边叮叮咣咣刀随案板响,一边说了三朝,道了
五代。又问起这街上人家,他会说了东头李家是几口男几口女,讲了西头刘家有几只鸡几头猪;忍不住又
自夸这里男人义气,女人好看。要问起这儿特产,那更是天花乱坠,说这里的火纸,吃水烟一吹就着;说
这里的瓷盘从汉口运来,光洁如玻璃片,结实得落地不碎,就是碎了,碎片儿刮汗毛比刀子还利;说这里
的老鼠药特有功效,小老鼠吃了顺地倒,大老鼠吃了跳三跳,末了还是顺地倒。说的时候就拿出货来,当
场推销。一顿饭毕,客饱肚满载而去,②桌面上就留下七元八元的。
河南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人小孩没有不会水性的,每三日五日,结伙成群,背了七八个汽车内
胎逆江而上,在五十里,六十里的地方去买柴买油桐籽。柴是一分钱二斤,油桐籽是四角钱一斤。收齐了,
就在江边啃了干粮,喝了生水。憋足力气吹圆内胎,便扎柴排顺江漂下。一整天里,柴排上就是他们的家,
丈夫坐在排头,妻子坐在排尾,孩子坐在中间。夏天里江水暴溢,大浪滔滔,那柴排可接连三个、四个,
一家几口全只穿短裤,一身紫铜色的颜色,在阳光下闪亮,柴排忽上忽下,好一个气派!偶尔排撞在礁石
上,将孩子弹落水中,父母并不惊慌,排依然在走,孩子眨眼间冒出水来,又跳上排。到了最平稳之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家人就仰躺排上,③看天上水纹一样的云,看地下云纹一样的水,醒悟云和水是
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有鸟一个有鱼而区别天和地了。月到江心,柴排靠岸,连夜去荆紫关拍卖了,柴是一
第 4页/共 10页
斤二分,油桐籽五角一斤;三天辛苦,挣得一大把票子,酒也有了,肉也有了,过一个时期“吃饱了,喝
涨了”的富豪日子。精打细算与他们无缘,钱来得快去得快,大起大落的性格使他们的生活大喜大悲。
陕西人,固有的风格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中不溜的地位。他们是真正的安分农民,长年在土坷垃里劳作。
土地包产到户后,地里的活一旦做完,油盐酱醋的零花钱来源就靠打些麻绳了。走进每一家,门道里都安
有拧绳车子,婆娘们盘脚而坐,一手摇车把,一手加草,④一抖一抖的,车轮转得是一个虚的圆团,车轴
杆的单股草绳就发疯似的肿大。再就是男子们在院子里开始合绳:十股八股单绳拉直,两边一起上劲,长
绳就抖得眼花缭乱,白天里,日光在上边跳,夜晚里,月光在上边碎,然后四股合一条,如长蛇一样扔满
了一地。一条绳交给国家收购站,钱是赚不了几分,但他们个个心宽体胖,又年高寿长。河南人、湖北人
请教养身之道,回答是:不研究行情,夜里睡得香,心便宽;不心重赚钱;茶饭不好,却吃得及时,便自
然体胖。
一条白浪街,成为三省边街,街上有三份报纸,流传阅读,一家报上登了不正之风的罪恶,秦人骂“瞎
怂”,楚人骂“操蛋”,豫人骂“狗球”;一家报上刊了振兴新闻,秦人说 “燎”,楚人叫“美”,豫人
喊“中”。只是可惜他们很少有戏看,陕西人首先搭起戏班子,湖北人也参加,河南人也参加,演秦腔,
演豫剧,演汉调。条件差,一把二胡演过《血泪仇》,广告色涂脸演过《梁秋燕》,以豆腐包披肩演过《智
取威虎山》,越闹越大,《于无声处》的现代戏也演,《春草闯堂》的古典戏也演。那戏台就在白浪河边,看
的人山人海。那戏台两边的对联,字字斗般大小,先是以红纸贴成,后就以红漆直接在门框上书写,一边
是:“丹江有船三日过五县”,一边是“白浪无波一石踏三省”,横批是“天时地利人和”。
(节选自贾平凹《白浪街》,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以丹江流向及沿江的地理、人文环境引入,在宏阔的视角中自然地交代了白浪街方位,与结
尾呼应,暗示了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的主题。
B. 文章第三段着墨于白浪街居民崇尚的颜色和街中的怪石,以点带面地介绍了白浪街风貌,描写也颇具隐
喻性,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咀嚼。
C. 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三省人不同特点的描写。五到七段是全文主体,是写白浪街,也是写
白浪人,更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体察。
D. 文章结尾写三省居民虽风俗各异,但对善恶的态度相似;虽娱乐生活单调,条件简陋,文化也不相融,
却其乐无穷:收束很自然,令人回味。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凸显家里所有家什都像镜子一样亮,形象地写出了白浪街百姓对生活的讲究和热爱。
B. 句子②以“七元八元”写出了湖北人生意的寒微,而“就”字则对这种效果起到了强调作用。
第 5页/共 10页
C. 句子③用水纹形容云,又用云纹形容水,描绘出水天一色的意境,表现了河南人恬然的状态。
D. 句子④用“抖”字传神地表现了婆娘们打麻绳的娴熟,而叠词的使用又增强了动作的画面感。
8. 文章最后的对联有呼应全文、画龙点睛之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贾平凹曾说:“写散文主要写自己的情绪。”作者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情绪?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
“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
“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
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
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愿,干预政事。自将相
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
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
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
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
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
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
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
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
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关位置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优人敬 A新磨遽前 B批其颊 C帝 D失色 E群优 F亦骇愕 G新磨 H徐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因为优”与“尝以十倍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
B. 缙绅:也写作“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士大夫的代称。
第 6页/共 10页
C.“其尤蠹政害人者”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害”字含义不同。
D.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
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 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
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 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
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 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托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
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罗贯 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4. 请结合材料,概括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而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宋代]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清代]黄遵宪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注]①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②这首诗作于 1898 年,德国借口山东曹州有杀害、驱
逐德传教士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租借胶州湾,以 99 年为期。诗写于这一事件后。③珠崖
弃;西汉贾捐之曾劝汉元帝放弃珠崖,后诗文常以“弃珠崖”代指抛弃国土。④十六州:指五代时石敬塘
将燕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第 7页/共 10页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颔联用苏武和张巡两个人来自比,表明自己的忠心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B. 陆诗颈联想象上林苑和洛阳宫在细雨、月夜的荒凉来表达对沦丧国土的思念。
C. 黄诗首联的“各效尤”写出了列强仿效胶州湾的事纷纷要求租借我国海港。
D. 黄诗颔联的“向予求”写出了清朝税收耗尽后不断向民间搜求的贪得无厌。
16. 这两首诗都名《书愤》,请问所书之“愤”有何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写出了屈原如莲、如蝉一般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
如“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
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
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 ① 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
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 ② 、高度紧张地使
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
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
记载。
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
歌和滟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 ③ 、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
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B.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第 8页/共 10页
C. 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 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痹病”中“项痹病”的范畴。项痹病属于肢节痹病,系因
肢体经络为外邪或内伤劳损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而致。青少年学生每天高强度伏案学习,颈
项部气血运行瘀滞,筋脉失养、 ① 。
青少年要预防颈椎病,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坐如钟”。看书、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倚着沙发,
或半躺半靠在床头。在学习的过程中,桌子与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同时要自然端坐。胸部挺直,头微微前
倾。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颈部按摩运动,这样, ② ,而且对保护视力也有好处。
其次, ③ 。仰卧位时,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使头部保持略后仰的状态。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
相适应。使颈部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侧卧位时,仍应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
部的中央处,同时切忌不要“高枕无忧”。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的哈尔滨,确实是今年冬天最火热的城市。各地大军纷纷北上,
从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打卡到参观哈药六厂“东北卢浮宫”“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从体验东北特
色美食到在“哈工大校区”“飞鹤乳品产业园”研学……
材料二:2023年,继“特种兵式旅游”之后,一种名为“CityWalk”的出行模式受到年轻人的推崇。“特
种兵式旅游”是指利用周末时间旅游,挑战用最少的花费和最短的时间,游历最多的景点。而“CityWalk”
,是一种慢节奏、沉浸式体验城市文化的旅游方式。旅行方式的变迁折射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
的嬗变。
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旅游有哪些见解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第 9页/共 10页
1. C
2. B
3. C
4.①采用“总—分”结构。开头先指出日本文人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然后从仿调、用韵、仿意三个方面
进行具体阐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阐述每个方面时都列举了具体
的例子,如在说明仿调时列举森槐南的《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在说明用韵时列举林读耕斋、
野村篁园、森川竹磎、铃木豹轩等次韵苏轼的词;在说明仿意时列举森槐南、高野竹隐、森川竹磎等人的
词,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引用论证。引用夏承焘《论词绝句》中的“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
满世间”说明苏轼文集在国外广为传播;引用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对森槐南的称赞“日本词人为
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5.①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②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
轼大有裨益;③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政治上的挫败和对
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⑤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
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
6. D
7. B
8.①上联,与文章开头巧妙呼应,写丹江横跨五县,概括了白浪街周边的地理环境。②下联,与主体部分
照应,概写此街连接三省,又以“无波”暗示了此地美好的风俗人情。③横批,照应尾段,以“人和”升
华了此地虽风俗各异但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的主题。
9.①作者将对白浪街风土人情的赞赏蕴含在细致、生动的描写之中,体现了这种情绪。②文中语句长短错
落,整散结合,口语、书面语交错,其语言的节奏感体现了这种情绪。③文章语句间、段落间衔接自然,
文脉清晰,形散神聚,其通畅的文气体现了这种情绪。
10. CEG
11. A
12. D
13. (1)当初,罗贯担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强正直,被郭崇韬赏识,任用他去当河南县令。
(2)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14.①宠幸伶人,任其干预政事,失去天下心。②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15. D
16. 陆游的“愤”:①自己已到暮年,保卫祖国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悲愤。②自己一片忠心,满怀壮志得不
到理解的愤懑。③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情。黄遵宪的“愤”:①对列强野蛮侵略的愤怒。②对清
政府的屈膝投降的愤懑。③对朝廷政策的和国势的忧虑之情,蕴含着深沉的爱国之情。
17.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④. 蝉蜕于浊秽
⑤.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 渚清沙白鸟飞回
18.①若隐若现 ②全神贯注 ③战战兢兢
19. B
20.①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形容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的词语来形容三峡的雄
奇秀美。
②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
湍急的特点。
21. ①从而导致颈椎病 ②不但能够很好地保护颈椎 ③要避免不良的睡姿
22.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同时切忌“高枕无忧”。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