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壹 学习科学文化论著的阅读方法
贰 理解恩格斯的观点
叁 领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肆 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恩
格
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2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44年与马克思在巴黎会见,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开始着手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1895年,恩格斯在伦敦去世。 主要作品:《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等。
【了解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四个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资料链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学习提示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
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恩格斯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理论素养回答了当时人们的疑惑。
写作背景
体裁:书信
内容:回答疑惑 澄清问题
①开头称呼——顶格,表示尊敬。
②问候语——另起一行,可以独立成为一段。内容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部分,一事一段。
④祝颂语——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内容一般为“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表示尊敬,一般加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右侧,在署名前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等,然后在署名下一行相同位置写日期。
书信格式
尊敬的XX:
你好! 正文一
正文二
正文三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
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问题: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能否认为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阅读课文,从恩格斯的回信中推测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大致问了哪些问题,恩格斯如何回答?
课文阅读
1.什么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是什么关系?
2.经济关系取决于科学发展吗?
3.经济关系是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4.经济关系取决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吗?
是什么
为什么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1-3) 定义并诠释经济关系,引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4-7) 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三(9-13) 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结构梳理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注重经济史研究,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
阅读书信主体第2段,留意提示概念内涵及其外延的动词(“指”“包括”等),勾画有关“经济关系”含义的语句。
信息提取
什么是经济关系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阅读书信主体第2段,留意提示概念内涵及其关系的动词(“决定”等),概括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提取
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是什么关系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阅读书信主体第3段,勾画问题相关内容,理解经济关系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信息提取
经济关系取决于科学发展吗?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作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科学发展取决于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
阅读书信主体第5段,勾画问题相关内容,理解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关系。
信息提取
经济关系是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上层建筑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经济关系并不是制约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经济关系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阅读书信主体第6段,勾画问题相关内容,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信息提取
经济关系取决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吗?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
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伟人出现是必然中的偶然。
中心论点: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分论点:
(1)科学依赖技术(经济关系)的发展需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历史的偶然性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
观点梳理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科学、上层建筑、历史的偶然现象均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从而证明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以流体静力学和电学的发展为例,来证明科学的发展往往由于技术的需要,即证明了经济关系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分论点一)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
分析论证
历史上的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封建割据,经济上极端落后。在各诸侯邦国之间,王公贵族横行霸道,教会僧侣飞扬跋扈,农民处于农奴地位,没有文化教育,愚昧落后。而且1618-1648年的战争加剧了社会的落后状态,当时的人们只能顺从,没有改变的意识和勇气。而人们的顺从又反过来造成经济长期的萎靡不振,这即是慢性的穷困。因而作者说这曾是重振经济的“最大障碍之一”。直到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赶跑了封建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聚会赋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平等与自由。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才在德国人民中广泛传播。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贫困的根源,才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和勇气,从而努力改变自己的悲惨处境,这就变成了一种急性的穷困,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语句理解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论证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上层建筑之间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分论点二)
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 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
论证方法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比喻论证。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强调其起决定性作用,直观恰当,生动形象。
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论证方法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证明拿破仑等人出现是一种偶然,而这样的角色出现是一种必然。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 等等。
论证方法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说明即使没有马克思,唯物史观也会被发现,而且摩尔根在美国也发现了唯物史观。从而证明某个伟人出现是一种偶然,而这类人出现是一种必然。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作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
论证方法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论证
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曲线始终围绕中轴线上下摆动,这就把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的道理,论述得清晰明白,形象直观。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论证方法
1.针对性强,要点突山。恩格斯针对博尔吉乌斯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针对德国大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面的一些混乱思想,集中阐述了唯物史观中的两个重要原理:一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二是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2.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全文采取了“分一总”的结构,并用“2.”“(a)”“(b)'”这样简洁、鲜明的方式作了标识(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分了两个要点),使收信人和其他读者一目了然。
3.思维辩证,逻辑严密。在阐述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举了几个例子进行分析,例如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阐明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历史人物在何时何地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如果否认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对历史人物的决定作用,看不到历史人物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并夸大个人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误区;如果看不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就会陷入宿命论的泥淖。
写作特色
讨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你认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呢?试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探究拓展
如果你认为英雄造时势,时势理解为时代或社会的意思,那么历史上很多伟大英雄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自己所处时代或社会的面貌。这体现了马哲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对社会进行改造。
思考:如果历史上没有马克思和毛泽东,可不可能会有类似的人物来完成他们的历史功绩呢?
联系现实 思考探究
讨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你认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呢?试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探究拓展
如果你认为时势造英雄,时势理解为特定社会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一种客观社会需要,它是历史客观规律的一种表达。
思考:历史上为何会出现商鞅变法?
联系现实 思考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必然呼喊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出现了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辩证史观认为: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请查阅资料,试从唯物史观角度探究轴心时代出现的原因。
探究拓展
轴心时代
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
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先贤。
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
探究拓展
(1)它们都处在北纬25-35度之内,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2)人类文明已进入铁器时代,农工商业自上古以来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
(3)基本完成了社会化分工,生产力有所提高,人类有时间探索生产以外的问题。
轴心时代
请查阅资料,试从唯物史观角度探究轴心时代出现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偶然现象,其实都是由背后的经济发展轴线决定的。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推测:轴心时代的出现,也许是由于人类发展的生产力在此刻趋同了,所以历史的偶然现象就和经济轴线平行而进。
课文总结
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伟大人物的出现作为一种历史的偶然性,是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的。恩格斯的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作业:以“时势与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唯物史观,举例论证,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