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3: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 4 月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
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
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于观众面前的幻觉。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
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脚色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
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
法一一对应。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
基础上。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
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
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
现方式就是“脚色”。
④戏曲的脚色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
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色”。如洛地所言,“脚色,是因演员设置分工
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脚色”和一般的
戏剧术语“角色”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每个脚色都有其按例应该负责扮演的戏剧人物,即“角色”。
⑤在戏曲成熟之前脚色制就已经形成其雏形。学者延保全通过对大量宋金元文物的考证,指出“宋杂
剧通常有五个脚色,其中包括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金院本的脚色体制亦与之相同。然而,
直至南宋戏文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脚色体系才真正形成。始于北宋末年或两宋之交的南宋戏文有完备
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脚色的划分,这一脚色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从宋杂剧、金院本到标志着戏曲成
第 1页/共 11页
熟形态的南戏和元杂剧,脚色体系的称谓有某些明显的变化。主要扮演女性角色的“旦”从“引戏”演化
而来,而“引戏”的前身是“引舞”:主要扮演男性角色的“末”则从“末泥”转化而来,它的前身是戏
头。也有歌舞的渊源,是负责歌唱的“舞头”在戏剧中的演变。
⑥戏曲脚色制的成熟有一些重要标志,包括“末”和“生”的分离及“净”和“丑”的分离。宋杂剧
金院本没有净行,从宋杂剧金院本向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和元杂剧演变过程中,就在“副净”转化为
“丑”的同时,其表演上的特色与“净”开始出现明显区隔,变为两个行当。从现存南戏和元杂剧的剧本
可见,净和丑之间分工十分明确,滑稽调笑的功能主要由“丑”承担,而“净”虽然和丑一样在装扮上以
涂面为标志,在表演上则更近于正色。无论是从功能看还是从表演风格看,南戏和元杂剧里的“净”前身
仿佛都更近于宋杂剧、金院本里的“装孤”。而与“副净”迥然相异。从宋杂剧、金院本的表演分末泥、
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主要脚色,到南宋戏文和元杂剧分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脚色,看似
差别细微,却完成了从表演小型节目的宋杂剧、金院本所需的脚色体系到表演有完整叙事内容的南戏所需
的脚色体系之间的关键递进,戏曲因此才形成完备的脚色体系。这一体系在昆曲中得到完备和系统的接续,
并最终影响几乎所有戏曲剧种。
⑦戏曲的脚色体系不受角色数量的限制。从而解决了戏剧人物在数量上的无限和演员在数量上的有限
这一矛盾,这是脚色制的重要价值之一。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戏剧智慧。又与戏剧的一般规律有内
在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傅谨《脚色与行当》,《新华文摘》2020年第 2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什么“跳进跳出”,什么“写实写意”,我们总在这两个圈子里做文章,没有更多的东西。中国的
传统戏曲岂只是“跳进跳出”?这个自由度,咱们评弹、演戏,和观众的交流是多么自由,实现的方式有
多么丰富。什么一会我进角色,一会我出角色。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演员与角色的所谓界限。这个不是哪个
西方戏剧能够实现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戏曲太高明的地方。
②西方传统戏剧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员创造角色的至高境界是“我就是”,即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中
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是多重的关系,它在扮演中不刻意追求合一。演员与角色时而交替、时而并存、时
而自己都讲不清此时此刻我到底是角色还是我自己:经常还时不时地同观众一起审视、欣赏、评价、调节、
控制自己的表演,这种中性的状态能使演员获得心理的、形体的、声音的解放,自自由由地与观众交流,
时而进,时而出,叙述的、人物的、审视的、体验的无所不能。这才是表演的自由王国,是表演艺术成熟
的标志。
(节选自林兆华《戏剧的生命力》)(部分有改动)
第 2页/共 11页
1. 请根据对材料中相关概念 理解,指出下列各句中戏曲术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戏剧脚色之名,自宋元迄今约分四色,人人之所知也。”
B.“(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娥),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
C.“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
D.“旧戏班的老师,一开始就要替学生决定他应该学习什么角色。”
2. 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戏曲脚色演变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宋戏文脚色体系的“旦”与“末”,是由“引舞”“戏头”直接演化而来的。
B.“丑”从“副净”转化而成后,与“净”成为两大行当,二者差异随之趋大。
C. 脚色体系从宋杂剧到南宋戏文的发展,最终完成了从雏形走向完备的过程。
D.“净”与“副净”的表演风格迥异:它的源头是宋杂剧、金院本中的“装孤”。
3.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代言体戏曲,与古典诗歌的代言体闺怨诗实现代言的途径是基本一致的。
B. 戏曲演员借扮演这一艺术手段完成向人物的转化,从而达成了观演双方的默契。
C. 脚色体系由雏形走向完备,顺应了戏曲表演内容的变化,也因此得以发展完成。
D. 脚色制的创设是为了解决演员与角色人数不对等的矛盾,它彰显了民族的智慧。
4. 材料二的语言风格相较于材料一活泼散漫且更趋感性。请仿照材料一画线部分对材料二画线部分进行改
写,使之更简练严谨,更富于理性。改写时,可以对原文语词、文句进行适当的增删、更换、调动等,但
不得改变原意,遗漏层意;不超过 60字。
5. 论述性文章注重运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以达到一定的论证效果。请以材料一的第⑤段与材料二的第
②段所用不同的论证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窝头会馆(节选)
刘恒
第一幕
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
北平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苑国钟。东
厢房有三小间,租户是正骨医师周玉浦,媳妇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也是三小间,租户王立本以卖
炒肝儿谋生,媳妇田翠兰给他打下手儿。西边那间的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宗。
第 3页/共 11页
苑国钟 (高声)今儿是处暑,好节气!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收敛了笑容)
我要的不是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苑江淼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
壶。他脸色苍白,头发略显蓬乱,轻轻咳嗽着,眼睛始终盯着脚底下。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
苑国钟 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
苑江淼 不用了,我自己来。
苑国钟 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
田翠兰 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天到晚供着
他……
苑国钟 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
田翠兰 您还别不爱听!让他休了学是让他养病的,没白日儿没黑介地看书看书,就知道看书!
苑国钟 我儿子喜欢看书,看了书他高兴……我得变着法儿让他高兴。
田翠兰 您吃浆子吃多了吧?
苑国钟 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八瓣儿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呢!
田翠兰 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
苑国钟 (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刚给他抓
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吗?我……
金穆蓉端着一笸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
第二幕
一九四八年秋,霜降,黄昏。
金穆蓉把十字架抱出来,往门框上钉。田翠兰端出来一尊弥勒佛和一个木托子,在门框上找地儿。
田翠兰 福斗!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揳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高儿地往下
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苑国钟 (郁郁寡欢)关老爷圣明!那二位都晾出来了,您也出来待会儿……(向塑像鞠了一躬)今儿
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
古月宗 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
苑国钟 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
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
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
苑江淼 (高声)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您攥着人家的钱
干什么?那是人家的钱!
第 4页/共 11页
苑国钟 ……攥着怎么了?
苑江淼 (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租房子住在
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
苑国钟 ……韩先生是赤党。
苑江淼 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
苑国钟 ……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
苑江淼 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
苑国钟 (焦灼)人家毙的就是赤党!人家毙我干吗呀?
苑江森 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
苑国钟 (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没干过对不
起人的事情!
苑江淼 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
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这您都惦记着钱……
苑国钟 ……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
苑江淼 钱的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
苑国钟 (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
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急之下给了父亲一个耳光,
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
第三幕
一九四八年冬,大雪,黑夜。
油印传单撒落在地,肖鹏达出现在大门口。
肖鹏达 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
苑国钟 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
肖鹏达 (朝苑江淼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淼!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的……也是你印
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
苑江淼 (憧憬)……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
肖鹏达 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也没瞧见!
苑江淼 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
肖鹏达 (冷笑)……苑叔儿,您赶紧领我上去,让我看看您儿子那蜡纸和油辊子,他怎么就刻得这么
漂亮印得那么地道呢?我是真佩服他……
第 5页/共 11页
肖鹏达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淼,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
苑国钟 小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让你打死我儿
子!
肖鹏达 您让开……
苑国钟 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着我不让打,
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
苑江淼 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
苑国钟 你值了……(啜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我儿子!小达子……(情绪失控,怒视
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也是赤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
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
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像一般一动不动。
周玉浦 (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口处的棉花也
被浸红了。
苑江淼 爸……您没事儿吧……爸!(死死搂住父亲不放)爸!(哭泣)爸……
苑国钟 (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我去了十六
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
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脏了心烂了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
苑江淼 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
苑国钟 立本儿!立本儿……
王立本 在呐。
苑国钟 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
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
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
牛大粪 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
苑国钟 ……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
牛大粪 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
苑国钟 (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
苑江淼 (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爸爸!
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依次开出了
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大幕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缓慢地闭合了。
第 6页/共 11页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剧作从小处着眼,
对话细节和人物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B. 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另外,“要饭”“赏我一
口饭吃”等台词,表现了苑国钟的世故与无奈。
C. 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觉悟、思想进步的青年;然而他也有对父亲态度淡漠甚至厌恶的一面,在文中表
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
D. 第三幕中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头能治儿子的病,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姓思想上的迷
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
7. 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剧末的舞台说明中“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具有
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的希望。
B. 剧中的道具“十字架”“弥勒佛”“关老爷”,台词“他想去新中国”“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等,都
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反映了人物的信仰和追求。
C. 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承接前文的清冷
格调,烘托舞台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使剧情由高潮进入落幕。
D. 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叉,使处世态度不同的两代人发生激烈的冲突,展现
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用小剧情反映了大时代。
8.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出两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
9.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主要人物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美学
理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
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
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
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
第 7页/共 11页
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
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
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
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
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
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
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
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始与项羽俱受命 A 怀王 B曰 C先入定关中者 D 王之 E项羽负 F约 G王 H我于蜀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
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 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
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C. 高祖,祖父的祖父。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
祖”。以后各朝代都尊开国皇帝为“高祖”。
D. 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
最高爵号。
12.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间谈判。项
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
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 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罢兵撤走了,而刘邦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
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第 8页/共 11页
D. 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
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 本来“汉王伤胸”,却按着脚说“虏中吾指!”由此可见汉王刘邦的什么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小题。
登岳阳楼作(其二)
丁宝桢
万壑争趋一束收,平分南北共江流。奔涛直走三千里,浩气全吞十二州。
晋代以还杯在手,希文而后我登楼。官心平较湖心好,不作风浪任载舟。
【注】①丁宝桢,字稚璜,谥文成,贵州平远人,晚清名臣。本诗为诗人调任岳州知府时所作。②晋代士
大夫崇尚虚无,常聚会饮酒清谈,脱离世务。③希文,是范仲淹的字。④平较:平,公平;较,通“皎”,
光明。⑤湖心:喻民心。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一个“收”字,写出万千水流最终都由长江收容,体现了江水的深广。
B. 颈联借用两个典故,以谴责当下空谈误国的官僚,赞扬忧国为民的社稷重臣。
C. 尾联说为官者只要乘心公正且光明,民心自然会和好,表明诗人的清廉公正。
D. 本诗直抒胸臆,由诗人登楼所见的雄浑之景起笔,接着勾连古今,抒发情怀。
16. 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都描写了登临所见之景。请简要分析两者
在写景上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孟浩然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感叹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杜甫《登岳阳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
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第 9页/共 11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
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 )的魔力
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
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 )的黑暗背景上
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
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
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 );另一些党派可能
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
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
(摘自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8. 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删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并不是说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基础上并不能建立横暴权力。相反的,我们常见这种社会是皇权的发
祥地,那是因为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富于抵抗能力的组织。农业民族受游牧民族的侵略是历史上不断的记
录。这是不错的,东方的农业平原正是帝国的领域,农业的帝国是虚弱的,因此皇权不能促使国力强盛,
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农业产品的剩余跟着人口增加而日减,和平又导致人口增加的机会。
中国的历史可助证这个看法:一个雄图大略的皇权,为了________,筑城修河,这些原不能说是什么
虐政,正可视作一笔投资,和罗斯福造田纳西工程性质可以有相类之处。但是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却受不
住这种工程的费用,没有足够的剩余,致使百姓________,与汝偕亡地和皇权为难了。( )。尽管如
此,陈胜、吴广之流________,天下大乱了。人民死亡遍地,人口减少了。于是乱久必合,又形成一个没
有比休息更能引诱人的局面,皇权力求无为,所谓养民,养到一定程度,皇权逐渐积累了一些力量,这力
量又刺激皇帝的雄图大略,循环又因而复始。
横暴权力有着这个经济的拘束,于是在________的距离下,把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了同意
权力去活动了。可是同意权力却有着一套经济条件的限制,分工体系发达,这种权力才能跟着扩大。乡土
社会是小农经济。在经济上每个农家,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能关门自给,于是我们很可以想象同意
第 10页/共 11页
权力的范围也可以小到“关门”的程度。
(选自鹭江出版社《乡土中国》,有删改)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疆辟土 怨声载道 揭竿而起 天高皇帝远
B. 坐收渔利 怨声载道 铤而走险 民少相公多
C 开疆辟土 民怨沸腾 铤而走险 天高皇帝远
D. 坐收渔利 民怨沸腾 揭竿而起 民少相公多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内的压力被这种有为的皇权加强,从而维护皇权的统治
B. 这种有为的皇权把对内的压力加强,用来维护皇权的统治
C. 这种有为的皇权不能不加强对内的压力,以维护皇权的统治
D. 对内的压力被这种有为的皇权加强,以维护皇权的统治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其实,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人,缺的
恰恰是“笨人”。
对此,身处这个时代的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第 11页/共 11页
1. D
2. C
3. C
4.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不受演员和角色界限的限制,从而能以方式的丰富性实现与观众交流的自
由性,这正是它优于西方戏剧之处。
5. (1)材料一:
①引用论证,引用延保全的话佐证戏曲成熟前脚色制已具雏形,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②举例论证,列举“旦”等的演化来源,佐证从雏形到完备的脚色制,脚色的称谓有明显的变化,来增强
观点的可信度。
(2)材料二:对比论证,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国戏曲表演的自由性,(“中国
戏曲不刻意追求演员和角色合一”也可),使观点突出。
6. D
7. A
8.①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苑国钟为了儿子抢房客的钱,儿子却反对他抢钱,并嫌弃他的钱来路不正。
②房东与房客的冲突。苑国钟作为房东为生活所迫催收房租,房客们与他进行对抗并嘲讽他。
③苑国钟内心的冲突。物价飞涨,苑国钟无法及时涨房租又不能赶走房客,内心充满矛盾。
9. (1)苑国钟身上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质:
①作为父亲,苑国钟对儿子充满无私的爱,宁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儿子的幸福;
②作为房东,在自身生活窘迫的情况下,收租时却小心翼翼,更无法赶走房客,体现出人性的善良;
③受人之托,不顾风雨蹲守,用半年的时间等待钱的主人,体现出诚信。
(2)枪响后,悲剧发生了,苑国钟中枪,观众都为即将逝去的生命痛惜,更值得痛惜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的
毁灭。
10. BEG
11. C
12. B
13. (1)如今选用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合适,不管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就要离开,只要是客
卿就要驱逐。
(2)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有大礼节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
告辞干什么呢?
14. 反应迅速,急中生智,善于掩饰自己、麻痹对方。
15. D
16. 同:①从手法角度看,丁诗和杜诗都用了夸张手法,分别体现了长江和洞庭湖的浩
瀚阔大。②从意境角度看,丁诗和杜诗都借助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境界。
异:丁诗还用了拟人手法,“走”“吞”将长江人格化,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奔腾的雄姿与磅礴的气势。
17.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 ②.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③. 吴楚东南坼 ④. 乾坤日夜浮
⑤.彩舟云淡 ⑥. 星河鹭起
18. 不可思议 愚昧无知 痛哭流涕
19. 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包括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
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也包括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
20. A
21. C
22. 东方的农业平原正是帝国的领域,农业的帝国是虚弱的,因为皇权不能促使国力强盛,能支配强大的横
暴权力的基础不足,农业产品的剩余跟着人口增加而日减,又给增加人口带来了机会。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