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六国论》重点知识梳理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六国论》重点知识梳理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1: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国论》重点知识梳理练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
(1)赂秦而力亏。(连词,表承接,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下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而秦兵又至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燕虽小国而后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二败而三胜。()
2.之
(1)破灭之道也。()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2)苟以天下之大。()
(3)子孙视之不甚惜。()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此言得之。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2)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3)以有尺寸之地。()(4)举以予人。()
(5)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其实亦百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其势弱于秦。() (2)能守其土。()
6.则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2)与战胜而得者。()
(3)六国与秦皆诸侯。()
二、文言实词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暴霜露。(通“曝”,暴露,冒着。)(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今义:表转折。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今义:连词,转入另一件事。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有人物有情节的文学样式。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 今义: 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作解释
(1)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义不赂秦。()
(3)不能独完。()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暴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3)事 以地事秦。()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 犹抱薪救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终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始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8)得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然后得一夕安寝。()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说明是用什么表判断的)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2.省略句(解释省略的成分)
(1)举(之)以予人。(省介词“举”〈拿〉的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
3.倒装句(指出倒装部分并说明具体类型)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
(3)苟以天下之大。()
4.被动句(说明是用什么表被动的)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洎牧以谗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