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3: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非连贯性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牛在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但人类驯化、开发利用牛的历史很多人并不清楚,现代考古尤其是动物考
古的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目前的考古研究对于家养牛的利用研究最为充分,这里以家养黄牛为例对牛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要
作用进行解析。考古学对牛的利用方式的研究可以借助很多手段和证据,比如对牛的出土状况与考古出土
背景分析,对牛骨的鉴定、观察和分析,以及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整合。考古出土的牛遗存,可能是出土于
生活垃圾坑中的破碎牛骨,也可能是祭祀坑等祭祀遗迹中的完整牛骨架或者墓葬中的牛的某个身体部位(如
牛头,牛腿等),前者一般代表食用之后的庖厨垃圾,说明是古人吃牛肉后剩余的骨头,后者代表着用完整
的牛或牛的某一身体部位祭祀或随葬,可以据此研究古人用动物祭祀和随葬的文化习俗与礼制等。
牛刚被引进古代中国时,牛肉在古人的肉食结构中,比例很少。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牛肉在中华先民
的肉食结构中的比例开始逐步提升,社会上层或贵族比普通民众能有更多机会享用牛肉的美味,等级与身
份更高的贵族墓葬中随葬牛腿等肉食的比例也更高。到了春秋时期,“肉食者”特指社会上层,普通底层民
众很少能吃到肉,自外于“肉食者”之列,更不用说牛肉了。《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也
就是诸侯没有祭祀、宴享活动平时不能杀牛,贵族送礼也以牛肉作为贵重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上》中提
到“五亩之宅……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说明当时普通民众主要是吃猪、狗、鸡
肉,很少有机会吃到牛肉。
中国古人有用动物祭祀神灵和为死者随葬的习俗。新石器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祭祀和随葬用牲
是猪和狗,以猪为主,引进黄牛后,牛也开始进入祭祀用牲的行列。河南柘城山台寺遗址和淮阳平粮台龙
山文化遗址都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祭祀坑中有用多头完整的黄牛祭祀的现象。商代以后,牛开始被用
来给死者随葬,并且一般随葬牛的墓葬等级相对较高,商代中期以后祭祀用牲中开始以牛牲为主。此外,
中国古人还有用动物的肩胛骨占卜的习俗,在牛没有被引进以前主要以鹿骨和猪骨为卜骨,牛引进后开始
逐渐变为主要以牛肩胛骨作为卜骨。由此可见,牛在古人的精神信仰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志鹏《考古话牛迎新春》)
第 1页/共 10页
材料二:
深刻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离不开考古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制的出现、发展与成熟是中国古
代文明的独特经历。在考古研究中深化古代礼制研究,对于揭示中华文明独特的制度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礼制发轫于西周以前的早期中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有序发展的经验积累与规则总结。作为古代社会组
织的重要支点,礼制是维系群体秩序的重要规则,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礼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周礼》等著作可以推知礼制的洋洋大观。显然,礼制的发展有一个
过程,但《周礼》之前的古礼由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出土的类型不同的村落和古城遗址、级别不等的墓地和陵
园、风格迥异的祭祀场地与盟誓场所,都展现出一定的等级关系和规则秩序。虽然没有文字记录,考古工
作者还是能够从考古发现中复原当时的场景,研究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成为具有社会功能和标识意义的礼器,广泛出现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多种场合,承
担不同使命。比如,联合结盟、丧葬仪式、祭天祈年、知识传承都有固定的图案,从而形成盟誓用彩、丧
礼用彩、祭天用彩、传承用彩的礼制规范。在距今约 5500年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成熟形态的玉礼器起
到了社会司职分工、规范等级秩序的作用。安徽凌家滩遗址、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在种类、数
量和内涵等方面都体现了跨越式进步,将玉礼器的作用提升到新的境界。距今约 4000年,铜器成为礼器,
河南二里头遗址、废墟以及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关系和井然秩序。
目前发现,早期中国的古礼制度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大系、多个类型。它们此起彼伏、相得益
彰、互通互助、交流融汇,在古代世界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古代中国
社会的智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为了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的考古学术支撑,考古工作者还要
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在生活中十分重要、依靠现代考古尤其是动物考古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类驯化、开发利
用牛的历史。
B. 在古代中国,等级与身份更高的贵族墓葬中随葬牛腿等肉食的比例也更高,说明地位高的人比普通民众
享用牛肉美味的机会更多。
C. 无论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发掘的成熟玉器,还是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当时社会
的等级关系和井然秩序。
D. 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民族的古礼制度只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大系,它们彼此融通,体现了中国作
为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第 2页/共 10页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家养黄牛的利用研究为例对牛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解析,与目前的考古研究对于家
养黄牛的研究最为充分有关。
B. 中国古人存在用动物祭祀神灵的习俗,也有用动物为死者随葬,这都说明牛在古人的精神信仰和日常生
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学者可以从《周礼》推知此前礼制的情况,但要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礼制,除了文献
记载,还需实地考古。
D. 深刻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离不开考古学。这启示我们,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提供了强力的学术支撑。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20 世纪前半叶至 70 年代中国的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源头就在本土,并非由“地
中海文明”发展而来。
B.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北京猿人在 50 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 1 万年前,我们
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
C. 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比如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又比如,“三皇五帝”等史前人物,是
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人?
D.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而考古发现表明在甲骨文之前中华大地已有1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史。
4. 两则材料都与“考古”话题相关,但论述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5. 小阳同学想报考考古专业,但常遭到同学质疑:考古就是盗墓、挖宝、鉴宝,没啥前途。假如你是小阳,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会如何回应同学的质疑?
(二)单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四 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第 3页/共 10页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①)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②)倒了?哦?(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④)倒了来。
蘩 漪 (⑤)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
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蔡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
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
不下!
第 4页/共 10页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
正向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他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
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节选自曹禺《雷雨》)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
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
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第 5页/共 10页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
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节选自曹禺《雷雨》)
6. 依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心理,填入文中①~⑤处的舞台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
A.①快速地 ②慢 ③更慢 ④高声地 ⑤无奈地
B.①快速地 ②慢 ③更慢 ④低而缓地 ⑤反抗地
C.①惶恐地 ②严厉 ③更严厉 ④高声地 ⑤无奈地
D.①惶恐地 ②严厉 ③更严厉 ④低而缓地 ⑤反抗地
7.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蘩漪不想喝药代表了她对周朴园的反抗,而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后饱受生活之苦却从未想过找周朴园报复
或索赔,则表现了她的隐忍。
B. 鲁侍萍的遭遇恰如其名字中的“萍”,她在被抛弃后不得不如浮萍般四处漂泊的命运是旧中国底层女性
的一个缩影。
C. 两则选文通过将周朴园面对蘩漪和鲁侍萍时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塑造了一个旧社会资本家和封建大家
长的典型形象。
D. 选文乙中,相比鲁侍萍,周朴园的几次“哦”含义更为丰富,充分展现了其内心由随意聊天的漫不经心
到做贼心虚的惶恐的变化过程。
8.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请写出文中划横线句
子的潜台词。
(1)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2)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第 6页/共 10页
9. 德国哲学家和评论家黑格尔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结合选文对此观点进行简析。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
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
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
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
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
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下雨。
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
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嫡子:嫡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儿子,最大的儿子是长子,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第 7页/共 10页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长子继承。
B. 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作为行礼的代称。
C. 枭首:砍头后悬挂高处示众。
D. 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12. 下列对文章第二、三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段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 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 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 这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13. 翻译下列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诗人已 56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
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
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
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14.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诗人过去已听说过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心早已向往之,今日登楼绝非唐突行事,而是实现了
昔日的心愿。
B. 诗歌颔联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地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开阔宏
第 8页/共 10页
伟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
C. 颔联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之景,颈联则是诗人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上下两联,彼此映衬,益发显示
出景之雄伟壮阔,情之孤苦伶仃。
D.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开篇两句采用叙述;三四两句用描写的手法,绘制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图
景,其中又运用了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揭示出诗
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15. 结句作者言己“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涕泗流”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 1 题,12 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
不同的结果。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
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4)在《阿房宫赋》中写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宫殿气候也会不同,宫女们在其中唱歌时,会让人感
觉“__________”;而她们在里边舞袖飘飘地跳舞,又会让人感觉“__________”。
(5)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宫女们清晨梳妆时头发如乌云一般。
(6)在《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的钉子与谷仓中的粮食做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17.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辇(niǎn)车
B. 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 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庾(yù)
D. 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横槛(jiàn)
18.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B. 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破) 横槛(栏杆)
C. 纷奢(奢侈) 锱铢(极言细微) 呕哑(乐声嘈杂)
第 9页/共 10页
D. 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座、所)
19.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书写不正确 一项是( )
A.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
20.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怕硬欺软 杳无音信 顺水推舟 忍气吞声
B. 望帝啼鹃 孤身只影 长弘化碧 东海孝妇
C. 负屈衔冤 死而无怨 六月飞霜 前合后堰
D. 错堪贤愚 湛湛青天 亢旱三年 天降甘霖
21. 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C. 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D
2. B
3. C
4. (1)材料一的论述目的是为了说明牛在古人的精神信仰和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2)材料二的论述
目的是,通过古礼考古研究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5. (1)考古学是一门价值非凡的学科。(2)考古发现可以展示中华文明深厚底蕴。(3)考古工作可以为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学术支撑。
6. B
7. C
8. (1)你们整天胡思乱想,常有离经叛道之举,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家里服从我的重要性。
(2)你别撒谎掩饰曾经作过的孽了,我好后悔当初自己做出了这样不规矩的事情。
9.①刻画人物。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可看出蘩漪具有反抗性格,而周朴园则说一不二,周萍则唯命是从。
②展开情节。无论是蘩漪的不想喝药还是鲁侍萍到来对周朴园产生的威胁,这些冲突或推动了剧情发展,
或埋伏笔、做铺垫,或暗示结局。③揭示主题。作者借冲突反映了鲁侍萍所代表的封建底层妇女和周朴园
所代表的封建大家长、资本家等不同人物群体的特征,批判了诞生这些社会群体并导致其不同命运的旧社
会旧制度。④吸引观众。集中、激烈的冲突更能吸引观众观赏,并引发思考。
10. C
11. A
12. B
13. (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秦人积久的威势所挟持啊。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之后而又跟从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的下面了。
14. D
15.①年老多病,孤独无依;②战乱未平,国家艰危;③壮志未酬,早期抱负终未实现。
16. ①. 载舟覆舟 ②. 所宜深慎 ③.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④.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⑤.而议事每不合
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⑦. 春光融融 ⑧. 风雨凄凄 ⑨. 绿云扰扰 ⑩. 梳晓鬟也 . 钉头磷磷
. 多于在庾之粟粒
17. A
18. D
19. D
20. A
21. B
22.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