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24.5
考试时间: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非规定位置作答均为无效答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
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
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
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
定门。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 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
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
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
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
(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
等成为核心。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 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
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 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
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
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
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
第 1页/共 11页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
(取材于谭烈飞、张馨予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3年 1 月 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该文件以“突出
遗产价值、突出整体保护、坚持有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北京中轴线及周边环境实施全要
素、全过程保护,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在妥善保护前提下,通过创新手段合理利用,充分展示、
发挥遗产价值,使历史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中葆有勃勃生机。
先农坛神厨建筑群内的宰牲亭院落是明清两代祭祀时加工牺牲的场所,其独特的重檐悬山顶结构被古
建专家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2023年 7月,宰牲亭院落首次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拍照“打
卡”。附近的老街坊刘先生为络绎不绝的观众当起了“讲解员”,谈起这里的建筑特色和古代祭祀的流程,
他如数家珍。
数字科技也为中轴线焕发生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纪念北京建都 870周年特展——
“辉煌中轴”。展览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将壮美的北京中轴线“搬进”了博物馆,营造出古今相通、虚
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观众时而化身古人置身宇宙星空,天上北极星渐渐幻化为地上元大
都中心台;时而聆听悠扬的古乐,欣赏古画晕染出的历史上的北京中轴线;随着北京钟楼的一声钟响,观
众又进入当下,在老北京胡同的鸽哨、吆喝声中,感受北京中轴线的市井烟火气。
2023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延续“传承中轴文脉,传播古都文化”主题,设置创意中
轴、数字中轴等五大赛道,在 2022年大赛基础上,增加了以北京中轴线为题材的音乐创作、文学创作、服
装服饰设计等板块,旨在多角度、立体化挖掘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大赛激发了全民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
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个性化创意的结合。
(取材于刘海红、张璐、李祺瑶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思成称贯穿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群的线为中轴线。
B. 元朝都城中轴线上有琼华岛、积水潭、永定门等。
C. 将都城位置与北辰相对,符合“南面而王”理念
D. 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关于中轴线对称。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 年—2035 年)》原则的一项是( )
A. 启动钟鼓楼的文物修缮和展示提升工程。
B. 实施正阳门箭楼景观周边环境整治项目。
第 2页/共 11页
C. 加大老城区的住户腾退和街区改造力度。
D. 策划北京中轴线周末亲子公益徒步活动。
3. 材料二提到的纪念北京建都 870 周年特展,设置了主题为“我在中轴线上”的展项。根据材料一,下列
展品不适合在该展项展出的一项是( )
A. 绘有北京鼓楼雨燕的明信片
B. 卢沟桥“为狮驾到”冰箱贴
C. 1979 年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入场券
D.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的照片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原是社稷坛,曾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
B. 坚持有效利用的原则有利于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C. 先农坛扩大开放区域,能够更好地展示、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
D. 以中轴线为题材的创作比赛,能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5. 学校举办主题为“传承·创新”的文化论坛,准备演讲的同学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
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内容
外形的脊梁 ④______
古都脊梁
②_____ 建筑布局体现了北极崇拜的居中观
新内涵 ⑤______(举一例并阐释其内涵)
______
③______ “辉煌中轴”特展用数字科技将中轴线“搬进”了博物馆
二、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36 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宓子贱①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
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第 3页/共 11页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
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
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
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
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
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
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
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
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
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取材于《吕氏春秋·具备》)
二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
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
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②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
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
”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
【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掣:拉动。
B. 必数有之矣 数:多次。
C. 曾弗得食也 曾:曾经。
D. 其创必数年不息 创:伤害。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宓子贱为之怒 宓子贱不可为书
B. 而时掣摇臣之肘 而夫子弗听
C.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
第 4页/共 11页
D. 而往观化于亶父 于鲁不加强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二人,寡人几过
要是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
B. 诚乎此者刑乎彼
自己内心赤诚,就能够为他人作出表率
C. 先有其备,岂遽必哉
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
D. 是乐有寇也
若是这样的情形,就会让敌寇感到快乐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宓子贱通过“掣肘”之举,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
B. 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
C. 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贵处。
D. 季孙对宓子贱的作法提出质疑,宓子贱的回应让他深感惭愧。
10. 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11.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②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
③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1】 【2】
④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宪摄 敝
【3】
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1】过谢:探望。【2】摄:整理。【3】病:困窘。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第 5页/共 11页
①危邦不入
②危言危行
(2)上述①-③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在“邦无道”时应该怎样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你对材料④中原宪“甘贫” 做法是否认同,请结合上述几则材料或《论语》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题(8 分)
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少以父任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B. 娴于辞令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 复之秦 汉亦留之以相当
D. 负而前驱 赢粮而景从
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自令见放为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B. 君因我降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 给其衣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 信义安所见乎 葬乎江鱼腹中耳
14. 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反欲斗两主
A. 悲其志 B. 以愚黔首
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 单于壮其节
15. 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复加
A. 铸以为金人十二 B. 盛以锦囊
C. 子卿尚复谁为乎 D. 信而见疑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 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第 6页/共 11页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4 年。杜甫于 760 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 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 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
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6.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7.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 高洁人格。
18.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
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1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鲍照》)
②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杜甫》
③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蜀道难·李白》)
⑤_____________,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⑦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⑧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越窑遗址记
很寻常的一个下午。天阴着,雨水随时会从不胜重荷的云层中滴落下来。这片叫作上林湖的水面很平
静,环湖的低山有松,有竹,杨梅正在结果,合欢正在开花。载我们划过水面的狭长的船很漂亮,只是驱
第 7页/共 11页
动船的柴油机嗓门对这片山水来说,是有点唐突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我们来到这里,看一个越窑旧
址。更准确地说,是来怀念,来凭吊一种非常中国的物质,来追怀一种遥远的美丽。
窑,一个非常中国的词。这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利用火的力量,给土这种最普通的物质塑胎炼骨的
伟大所在。那时候,中国人探求物理世界的秘密是多么持续专注,多么愿意在技艺精进后使技艺更加精进
啊!中国,曾经在不同的窑口里出来那么多东西:砖、瓦、俑、缸、瓶、瓮……这些与日常生活关涉紧密的
器物,却总能在某个不知名的匠人手下,经过灵光一闪,上升为艺术,培养了中国人基本的日常美感。
但就在某一天,某一个时代,一口一口的窑,莫名地开始坍缩了,那些神奇的火焰也慢慢熄灭了。这
些窑,在渐行渐远的时间深处被遗忘,被荒草杂树淹没。那被拍岸的湖水冲刷出来,层层堆积在岸边的碎
瓷片是多么寂寞啊!
在窑火熄灭后的好多年里,应该也有很多人经过了窑群的废墟,看到了窑场四周瓷器的碎片,却毫无
知觉吧。文明的进程常常是这样。一个地方,一种文化,曾经是创造力勃发的,曾经是让各种生产技艺日
益精进的,曾经是把美当作内在的蕴含与外在的形态来追求的。可到了某一天,这样的东西起身离开了,
连留下的遗迹人们都会熟视无睹。这样的时代,是人们的心灵堕入麻木与粗鄙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众生
似乎只是陷于求生与求富的挣扎。又到了某种历史关口,人们又从荒烟蔓草中重新发现了它们,好像内心
深处又被触动了什么,唤醒了什么,意识到它们闪烁着遥远的、却是中国人努力追求生活的质地与美感的
那些时代的光——那是自己的祖先曾经创造出来的一段辉煌。
人们开始怀着一点惭愧的心情站在这样的遗址面前。
一口只剩下一个窑底的冷了一千多年的窑,在被掩埋和遗忘很多很多年后,重新被发现,被发掘,被
考证,被保护,被展示,让我们记起史书里记载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窑里有火的时候,
这地方该是多么喧闹多么生机勃勃啊!山路上,运送瓷土的人络绎而来。窑前,一定整出了大片的平地,
土和上水被搅,被拌,被捣,被搓,被揉,被塑造成种种坯子。起先没有釉,后来有了釉。制釉与施釉,
给生产流程增加了更多的技术含量,更多的美感。坯入窑了,点火那一刻应该是越来越有仪式感的吧。仪
式也给劳动过程增加了美感。火点燃了,热力顺着窑壁自低而高向上升腾。加上瓷土中的金属性矿物元素,
这一下,真是金、木、水、火、土共舞一炉了。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催发,互相转化,在当时的世界能够
达到的最高的人工温度中,以最炽烈的方式升华。如此这般,打开窑上的封泥,让曾经的炽烈慢慢冷却下
来,这个世界就得到漂亮的青瓷了。大多的青瓷的质地都是可以预期的,最激动人心的是,每一窑口中不
可见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都可能产生出绝世精品,尤其是批量的定制中神奇的窑变奉献了难以预期的瓷
中极品。在人类的全部劳动中,像这种生产流程中就充满了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时刻都有着创造惊世之
美的可能的劳动真是不多,人类利用工具来劳动是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让劳动过程和劳动的结果具
备美感。这是一种关于劳动的崇高伦理。美的劳动与劳动的美使得日常生活具有了一些神性的光彩。
第 8页/共 11页
窑旁,有许多菊花样开着的淡青花朵。要知道,在这座窑口中有火熊熊燃烧,有无数种的瓷器被打捆
包扎好了顺着水路去向四面八方的时候,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这种野草,那时候它们还只生长在美洲的荒
野。我愿意相信,这些植物的种子是从那些把这个窑口的瓷器运往海外的船只上带回来的。但现在,它们
全然是本土的样子了。植物之美与周遭的自然环境那么容易协调起来,而且能把周遭很多不美的不和谐的
东西协调起来,这是美的一个巨大功能。所以,我这时想到瓷器,就不只是想到它们在重重保安措施下安
放在博物架上的样子,而是想到它们怎样一天天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多数时候都黯淡无光的
日子变得有了某种光亮——美的光亮。
那真是一种遥远绵长的光亮。可是怎么形容这种光亮,特别是在湖水拍击下永远晶莹的碎瓷片上的光
亮呢?突然想到杜甫的一句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哀玉”这个词很好,移用到眼前
的情景,那些一天天任湖水与时光淘洗的碎瓷的质感有了,而我们这些凭吊者的心情也在其中了。
(取材于阿来的同名散文)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有点唐突了 唐突:冒犯,破坏和谐
B. 莫名地开始坍缩了 坍缩:倒塌,衰败
C. 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 流光溢彩:辉煌,繁盛
D. 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 神来之笔:因获得灵感而创造佳作
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越窑遗址的静谧,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生活中的器物,由于出自不知名的匠人之手,故而具有了日常的美感。
C. 在越窑遗址前,美唤醒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惭愧于自己的麻木与粗鄙。
D. 作者写窑旁的淡青花朵,表明美能把不美的、不和谐的东西协调起来。
22. 文章第六段写了烧窑制瓷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一过程体现了哪些劳动之美。
23. 结尾段中用“哀玉”形容瓷的光亮。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哀玉”的涵义。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4 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2023年初,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国家文创实验区,正式启动了“云园区”建设。②该建设有望打
破物理界线,在云端实现文化产业要素聚集、服务链条路径创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③“云园区”致力
于打造“一个云服务中心+N 个数字服务模块”的数字化治理模式。④其中“一个云服务中心”即以“云园
区”平台为统一官方入口搭建的一站式服务门户。⑤“N个数字服务模块”包括文化政策服务、数字园区推
介、创新创业支持、文化人才交流等模块,主要服务于政府、实验区、企业和员工等四类群体。⑥通过这
第 9页/共 11页
些精细、实时、智能的服务,可以使“云园区”助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的优秀文化企业。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的“界线”应换为“界限”。
B.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没有语病。
C.④句中的“即”删掉不影响句意。
D.⑤句中的两个“等”的用法不同。
(2)⑥句有语病,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修改,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 微写作。
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词汇量匮乏、内容干瘪。有人把这
种现象归咎于网络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是阅读太少造成的……请你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观
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6. 微写作。
学校准备开展“身在北京”研学活动,希望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体验现代科技、探寻国际化大都市、
寻访名人故居。
请你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条研学线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设计合理,理由充分。不超过 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7. 请以“每天”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
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8. 按要求写作,不少于 700 字。
《荀子》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是的,如果不迈开双腿向前走,即使是很近的路,也永远到达
不了目的地。何况,个人成长、事业进步、国家发展、文明延续,都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行”是到达远
方所必需的。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行以致远”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29. 根据要求写作。
第 10页/共 11页
青春值得赞美,你想和谁一起歌唱青春呢?请以“同唱青春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
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第 11页/共 11页
1. D
2. C
3. B
4. A
5.①.①时代新韵 ②. 文化的脊梁 ③. 新手段 ④. 中轴线贯穿北京城南北,两翼对称
⑤.在社稷坛南建造人民大会堂,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6. C
7. B
8. D
9. B
10.①注重谋略,以讽劝获自决权; ②强调精诚,着意于率先垂范; ③着眼长远,尤重视日常教化。
11.(1)①危险 ②正直
(2)①归隐; ②以做官领俸禄为耻; ③行为正直,言语谦逊谨慎。
(3)我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原宪秉持老师孔子的教导,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的处世原则,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原宪因天下“无道”而隐,不做官领俸禄,虽“贫”
但不违“仁道”,也不失志,“贫而无怨”,本质上还是在“学仁道而行”。
12. D
13.C
14. B
15. C
16. D
17. B
18.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19. ①. 吞声踯躅不敢言 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 ③.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④. 猿猱欲度愁攀援
⑤. 念桥边红药 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⑦.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⑧. 忠而被谤
20. D
21. B
22.①人们运送瓷土、搅土塑坯的劳动场景,充满了劳动的生机之美。
②制釉与施釉的生产流程,增加了劳动的技术之美。
③坯入窑时点火,增加了劳动的仪式之美。
④烧制后开窑,制出了漂亮的青瓷,创造了劳动的成果之美。
⑤窑中不可见的物质转化、神奇的窑变可能创造出具有惊世之美的作品,带来了劳动结果的意外之美。
⑥烧窑制瓷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俱美,形成了劳动在哲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23.①“哀玉”原指凄清美妙的玉声,此处以“哀玉”之美形容中国瓷之美和瓷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美
感。
②越窑已成遗址,只余湖水中的碎瓷,此处以“哀玉”之哀表达对曾经辉煌的越窑青瓷文化已消失感到的
悲哀。
24. (1)C
(2)通过这些精细、实时、智能的服务,“云园区”可以助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的优秀文化企业。
25. 我认为表达能力下降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们过度依赖网络,碎片化表达方式让思维无法集中在一个主题,
导致写作和表达障碍。二是缺乏长阅读,经典诵读的程度不高,思维训练不足。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
需要从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开始,打造内容优质的网络文化,提高青少年诵读经典的素养,加强年轻人语言和思
维的训练。
26. “身在北京”感受传统文化研学线路:孔庙——国子监——天坛公园——故宫博物院——颐和园。
理由:你可以在孔庙国子监中探秘古代最高学府的真容,可以在天坛体会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珍品中触摸真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可以在颐和园感受“皇
家园林博物馆”的山水文化真趣。
27. 示例:
每天
我们每天忙碌着
内心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每天辛苦着
不一定都是为了自己
我们每天走过的路
不一定都是回家的路
我们每天做的梦
都会鲜花满地
我们每天迎接的日子
总是阳光灿烂
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
都是和风细雨
我们每天都为了梦想奋斗
每天的太阳和月亮
陪伴在我们左右
每一个每天相连
托举起我们美丽的明天
28.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