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0 13: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一单元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梭伦改革前夕,在雅典社会出现的三大派别中,海岸派的要求是( )
A.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B.打破贵族专权,实行温和改革
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建立僭主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梭伦改革前夕”、“海岸派”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海岸派”无关,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答案:D
解析:分析:AB两项都不全面,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对立,矛盾激化应该是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所造成的,所以排除AB两项而选择D项。
点评:雅典社会矛盾的关键在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政治社会地位的失衡。
3.雅典人之所以当时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导致两者矛盾尖锐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
①贵族占据国家实权 ②公民大会权力很小
③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④债务奴隶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选择经济因素,选项中的各项都是导致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的因素,但是经济因素只有D。
点评:经济因素是决定雅典社会地位的根本原因。
4.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
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辩论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社会矛盾的原因,学生应准确认识到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5.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平民占雅典人口的大多数 B.平民无法真正参与国家主权
C.平民都不享有雅典公民权 D.平民受到债务奴隶制的威胁
答案:C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限定,“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的状况,根据所学史实,雅典国家形成初期,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平民的实际状况是:经济贫困,政治上虽然享有公民权,但实际上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不少贫困的平民把自己的人身抵押出去,一旦还不起债务,就沦为债务奴隶,所以分析各个选项,C项所述错误, 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实际情况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所学史实解答即可,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6.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是爱奥尼亚(雅典)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雅典“陷入绝境”主要因为:(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悲哀充溢着我的心”和雅典“陷入绝境”说明梭伦改革之前雅典社会矛盾尖锐,当时梭伦面临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其中包括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和奴隶主内部争斗,所以答案选D,A梭伦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奴隶的利益和反抗不在其改革范围之列, B C两项说法正确但过于片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雅典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城邦内忧外患,成为改革的压力。
7.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
A. 奴隶主和奴隶 B. 贵族和平民
C. 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 农民和手工业者
答案:B
解析:分析:在雅典 ,“公民”是指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没有一定财产,不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雅典本地人成年男性仍不算公民。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条件: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2)经济条件:工商业的发展;(3)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
8.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说明 ①;“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竟至陷入绝境”。说明②④正确;③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是在梭伦改革后。
点评: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①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梭伦的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9.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
②方式上,曾经出现过暴力冲突
③二者的斗争直接促成了梭伦的改革
④梭伦改革一举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应认识到梭伦改革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解决雅典社会矛盾。
10.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这里的“两方”是指()
A.地主、农民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奴隶主、奴隶
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知梭伦改革时期“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中的两方指的是贵族和平民。其它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理解。雅典社会最尖锐的一对矛盾就是贵族和平民,梭伦上台执政的目的就是要调解这对矛盾。
11.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答案:A
解析:分析:梭伦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梭伦改革的背景是在雅典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之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所以他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统治。BCD错误.梭伦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A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知识认识梭伦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12.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 )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答案:A
解析:分析:山地是代表平民的利益,平原是代表贵族的利益,海岸派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因此A正确,所以本题选A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13.棱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山地派” ( )
①都是债务奴隶;②大都居住在山区;③不能享受公民权;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③
答案:C
解析:分析:从题干可以猜出“山地派”应该是棱伦改革之前雅典的一个政治派别,而雅典当时的奴隶(包括债务奴隶)都没有公民权因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派别,相反,作为一个政治上有影响的政治派别中的人应当是有公民权,因此①、③都不对,选C。
点评:关键是抓住“山地派”这一词语含义。还是用技巧来分析,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14.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雅典国家正在形成过程中 B、构成社会的两大阶层是奴隶和奴隶主
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D、社会政局动荡,平民暴动一触即发
答案:A
解析:分析: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国家形成的时期。
点评:这个时期,希腊人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近海的许多岛屿上,建立了10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以城市为单位,一个城市连同附近的农村,便是一个国家。所以这些国家便被称为城邦。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最有名的就是雅典和斯巴达。
15.梭伦改革前,在雅典城邦要求打破贵族政治专权,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的是( )
A、山地派B、平原派C、海岸派D、长老派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希腊社会出现的三大阶层派别,海岸派(工商业者):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掌握三大派别的具体思想主张,了解希腊社会现状。
16.关于梭伦改革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民发生大规模暴动 B.普通民众没有充分享受民主
C.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土地财产 D.个人独裁现象严重
答案:C
解析:分析:雅典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贵族和平民之间,经济上的掠夺与剥削导致社会地位的差异,所以导致改革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经济领域。选项C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社会背景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判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点即可准确思考。
17.公元前594年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高*考*资*源*网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梅加腊占领雅典的萨拉米斯岛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且有经商阅历
答案:B
解析:分析:雅典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思考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权利,经济从根本上促进了政治的觉醒。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
18.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答案:C
解析:分析:雅典改革的外部影响因素是萨拉米斯岛的主权争夺,即外交失败原因导致国内矛盾的激化,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只是外因的刺激。所以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准确把握雅典社会背景形势,正确分析内部社会原因和外部城邦矛盾因素。
19.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
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
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答案:B
解析:分析:雅典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局限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雅典时代是奴隶制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点评:结合地理位置特征分析,受客观因素的制约,雅典人的海外活动范围极为有限。
20. 下图反映了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
①反对贵族特权 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③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 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图片材料和理解、判断能力。图片表明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经营商业是“海岸派”,故③的说法明显不符合。
点评:结合图片知识可以准确把握人物应该是有产阶层,符合海岸派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二:阅读下列材料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参与的三个派别。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
(2)材料二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公平思想或折中思想。
(3)综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2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社会阶层特点及梭伦改革的背景知识。雅典社会三大派别的思想主张代表不同的人群,他们的主张都围绕着社会矛盾展开讨论。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22.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信息:雅典城邦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影响:海外贸易发达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壮大,在政治上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推动梭伦改革的进程。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特征从经济方面思考雅典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特点,进而联系政治方面阶级矛盾的变化特征。
点评:古代雅典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形成了一批经济基础雄厚,但政治地位不高的社会阶层,他们需要政治权利来保障其经济领域内的活动。所以雅典社会中呼吁改革的呼声中他们也参与其中,力主温和改革。
23.材料一 下边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引自梭伦的诗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①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②工商业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形成。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答案:许多平民因欠债沦为贵族的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外邦做奴隶。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答案: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兴起,两者对贵族专权不满,雅典社会矛盾不断加强,政治动荡不安。
解析:分析:材料一结合图片知识思考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手工业制造和商品交换的频繁,使部分雅典人的个人财富迅速增加,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材料二体现了雅典社会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凭借其优越的政治地位任意剥削底层平民,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点评:由于奴隶占有制的发展,雅典许多平民因债务而受到氏族贵族的奴役,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 、 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 。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 , 成为斗争双方的仲裁人 ,并以立法者身分实行了广泛改革。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阿提卡居民分属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包括30个父系氏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彼此互不相属,长期纷争不休。到“荷马时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多利亚人南侵,迈锡尼各部的一些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至雅典居住,他们成为氏族之外的居民。由于居民混乱,原有的氏族管理机构失灵。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便出现了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其主要内容,一是在雅典设立中央议事会,把各部落的重大事务收归起来管理;二是把阿提卡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规定唯有贵族才有担任公职的权力。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发展成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
材料二:从氏族部落废墟上产生的雅典国家,氏族贵族垄断了一切主要官职。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国家机构有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执政官最初为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执政官全部由贵族中产生,任职期满后进入贵族会议。贵族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国家大事,并掌握最高审判权、推荐和制裁执政官的权力。公民大会是由能自备武装出征的平民组成,它只有从贵族中选举官员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
请完成:
(1)荷马时代的雅典处于怎样的社会形态?史学家普遍认为提修斯改革促进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初步形成,依据是什么?
答案: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依据是设立了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并把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这说明产生了一个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确认了氏族内部的等级差别。因此,提修斯改革跨出了摧毁氏族制度的第一步,标志着雅典城邦国家开始产生。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依据。由此对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特点:贵族政治。依据是贵族垄断国家的一切权力,而广大平民在政治上无权。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成为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雅典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过程及贵族政治的特点。第(1)问应结合政治常识“国家”的概念来理解作答。第(2)问应根据材料二和教材内容综合回答。
点评:改革前的雅典社会中贵族和平民的矛盾非常突出。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但是被有着民主传统的雅典人拒绝。贵族为了维护统治,颁布了血腥的德拉古法典。萨拉米危机的爆发把雅典城邦推向了危机的边缘。在此前提下,雅典推举梭伦全权负责改革。贵族与平民的对立是改革的根本原因,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是贵族和平民矛盾激化的表现,萨拉米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索和直接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
(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 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答案:贵族阶级、平民阶级。贵族在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 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答案: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答案: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实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解析:分析:本插图名为“改革前的辩论”,但没有写明参与辩论的派别,因此,解答第(2)问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哪一个派别,而应该将三个派别都考虑在内。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第(1)题要注意总体特征和政治体制,第(2)题注意雅典公民的发展变化、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以及雅典公民的分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