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
期中真题汇编05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天河期中)下列选项关于《经典常谈》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所著的,《孟子》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B.刘向整理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古史,记录的我们常提到的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的史事。
C.《史记》开创了“断代述史”的形式,《汉书》“纪传体”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D.朱憙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2.(2024八下·信丰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关古典书籍的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
C.《经典常谈》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3.(2024八下·新邵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赏花灯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信天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2024八下·丰城期中)下列对《艾青诗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艾青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而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成名作、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C.《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D.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5.(2024八下·鄞州期中) 下列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6.(2024八下·余江期中)结合你对《经典常谈》的阅读体会,选出不是对它进行评价的一项( )
A.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
C.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追求忠于原著、尊重历史的原则,概括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不掺杂当时学界的见解。
D.《经典常谈》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7.(2024八下·黎川期中)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指六种造字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
C.《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D.汉代所见的“记”流传至今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8.(2024八下·溆浦期中)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人。著有诗集《朝阳花开》《放歌集》等,独创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陕北风土人情美。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9.(2024八下·金溪期中)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用比、兴手法,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要对全书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
D.某同学如果想了解自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可以建议他先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诸子>第十》。
10.(2024八下·墨玉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 喊》。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二人并称“韩柳”。《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C.《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D.“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每两行为一小节,节内押韵,形式 活泼,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11.(2024八下·从江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市南门外泥中歇”中的“市”,指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12.(2024八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赋、比、兴三类。
13.(2024八下·于都期中)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B.《昆虫记》里记录的萤火虫是狠毒的捕猎者,它的主要猎物是蚯蚓。
C.《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在知识上简洁精辟,在文字上通俗流畅,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D.《海底两万里》以种种险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
14.(2024八下·南昌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经典常谈》时,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从《诗第十二》《文第十三》读起。
B.《经典常谈》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C.《周易》原来只是一部切用的筮书,后来变成了儒家的经典。
D.朱自清认为,“赋”讲究用韵,就它的全部发展来看,算是诗的一种。
15.(2024八下·丰城期中)初三1班在共读《艾青诗选》时组织了“写推荐词,发朋友圈”的活动。以下推荐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爱和童真也是艾青诗歌常常出现的主题。《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寄寓了诗人对乳母以至对劳苦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作者善于在生活激流中捕捉住刹那间的情感闪光,用清新的语言,道出耐人寻味的哲思。
B.爱国主义是艾青诗歌的重要主题,而其中“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都是典型代表作,综合在一起读更容易理解诗人这种“土地的忧郁”。
C.艾青的诗歌蕴含着赤子的真诚,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用“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堰河的儿子”这个坦诚的声明深情表白了“我”对养母大堰河的赞美和怀恋。
D.“太阳”是艾青诗歌的另一核心意象。《向太阳》中写到“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燃灼着我的肉体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我用嘶哑的声音/歌唱了”。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16.(2024八下·会昌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连横派。
17.(2024八下·会昌期中)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一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昆虫记》是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他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绘出来。
C.《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走长征路,用纪实性笔法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骆驼祥子》中,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的文字增添了活泼的趣味,让小说更具地方特色。
18.(2024八下·东坡期中)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革命干部的伟大、英勇、坚决、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
B.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朱德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C.作者在《昆虫记》里向我们介绍了蝗虫、天牛、蟋蟀、萤火虫等昆虫。印象最深的是萤火虫,因为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
D.条纹蜘蛛的身上有黄、黑、银三色相间的条纹,几乎什么小虫子都爱吃。
19.(2024八下·雅安期中)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并在全国盛行。鲁迅的《社戏》就记叙了作者少年时期在平桥村外婆家夜航去赵庄看戏的一段经历。
B.《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运用了反复、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呈现出阳刚之美。
C.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即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编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其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20.(2024八下·广安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抒情诗,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抒情直白、强烈、豪迈。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物说明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为事理说明文。
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21.(2024八下·黎川期中)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指六种造字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
C.《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D.汉代所见的“记”流传至今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22.(2024八下·凉州期中)在下列文学常识中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B.《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D.《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3.(2024八下·岳池期中)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曾用皇帝年号纪年。如《桃花源记》中的“太元”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比兴”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就使用了“比兴”手法。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24.(2024八下·遵义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世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C.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灯笼》。
D.《诗经》共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5.(2024八下·南城期中)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26.(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为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中国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按内容可分为“赋、比、兴”。
27.(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28.(2024八下·深圳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B.《社戏》选自《呐喊》,叙述了少年鲁迅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C.《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和韩愈、欧阳修、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9.(2024八下·环翠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节内押韵,形式活泼。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此文阐述了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
D.说明文目的在于让人获得知识。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30.(2024八下·滦州期中)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正统宫廷乐歌;“雅”是各地民歌民谣,用于宴会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B.社日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民间往往有敲社鼓、观社戏等诸多习俗,鲁迅的《社戏》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C.《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末人,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D.《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每两行为一小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31.(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借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B.“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会武功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2.(2024八下·遵义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
B.韩愈,字子厚,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吴伯箫,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我们所学的《灯笼》就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D.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
33.(2024八下·宁江期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一句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子厚”指的是创作“永州八记”的柳宗元。
C.《蒹葭》是《诗经》这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诗中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D.《核舟记》中的核舟刻画了“大苏泛赤壁”的图景,这里的“大苏”指的是苏东坡。
34.(2024八下·江津期中) 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先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古代历史典籍的特点,请根据下面文字判断相应的历史典籍,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也是周朝时鲁国的国史。
②最早的记言历史,主要为虞夏商周的号令。
③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④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A.《国语》 《左传》 《尚书》 《史记》
B.《尚书》 《国语》 《左传》 《汉书》
C.《春秋》 《尚书》 《左传》 《汉书》
D.《国语》 《春秋》 《公羊传》 《史记》
35.(2024八下·江津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C.《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六义”。
36.(2024八下·定西期中)下列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共300篇,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源头。
B.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在他的文集《虞初新志》中的《核舟记》一文,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与曾巩均为“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作家。《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湖南永州时所作,是“永州八记”之一,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闷。
D.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说明文,从说明文中了解很多科学知识,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选自《新疆域》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以及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37.(2024八下·临沭期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戏曲角色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其中“生”主要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小生”扮演年轻男子。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汉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38.(2024八下·荣成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是“风”,指国风,属于地方民歌民谣。
B.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回忆性散文《社戏》中写了鲁迅小时候看社戏时铁头老生,没有翻跟斗,有点失望,小丑出场大家笑着看,老旦出场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很扫兴。这里提到的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D.唐宋八大家,唐代两人,宋代六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9.(2024八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和叠字。——这句话正确。
B.《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这句话的文学常识是正确的。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这句是正确的。
D.客家民间有一些春节禁忌,你去了那里切忌不要打碎器皿,也不要讲粗话恶语。——这句话没有语病。
40.(2024八下·从江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诗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唐代到明代的诗歌305篇。
C.《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本文选自《虞初新志》。
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1.(2024八下·淄川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文章写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出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
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此文选自《沙乡年鉴》,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D.课文《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
42.(2024八下·阳信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离骚》 《公羊传》 《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B.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修史的见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C.《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介绍了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D.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 《〈史记〉 〈汉书〉第九》等。
43.(2024八下·邯郸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
C.《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写的《虞初新志》。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44.(2024八下·阳信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 “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本学期,从说明文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选自《新疆域》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以及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C.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滑稽人物、年轻男子和老年女子。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5.(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两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46.(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等,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C.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
D.古人尊称别人的父亲为“尊君”“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
47.(2024八下·武威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的《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美国作家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部描述人类和土地关系的著 作,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作品。
C.吴伯箫在《灯笼》一文中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课文细致地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 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8.(2024八下·凉州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9.(2024八下·印江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花甲”“古稀”分别指60岁和70岁,“束发”“及笄”分别指男女15岁,而“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C.《社戏》选自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50.(2024八下·阳信期中)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离骚》《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劝惩作用。
B.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修史的见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C.《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介绍了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D.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
答案解析部分
1.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论语》并非孔子所著,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成的,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及思想,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孟子》则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B.正确;
C.《史记》并非开创了“断代述史”的形式,而是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编写形式,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汉书》则开创了“断代史”的编写形式,它专门记录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D.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并称之为“四书”,而非《大学》《中庸》《论语》《春秋》。《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但与“四书”并列的是《孟子》,而非《春秋》。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C
ABD.正确;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之一,不是史书,此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A
A.有误,赏花灯是元宵节习俗;
故答案为: 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C
ABD.正确;
C.有误,“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B
B.有误。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春秋》是“五经”之一,通常与“四书”一起被视为儒家经典,但并不是“四书”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6.C
C:错误。朱自清主张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学的精神,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作者在《序》中自云,该书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采择新人近说"。“忠于原著、尊重历史的原则”错误。 “不掺杂当时学界的见鲜”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7.B
ACD.正确;
B.《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而不是纪传通史,本项表述不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B
ACD.正确;
B.错误。《白毛女》是贺敬之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D
ABC.正确;
D.“可以建议他先去读《经典常谈》中 的《<诸子>第十》”错,应该是可以建议他先去读《经典常谈》中的《史记》。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C
ABD.正确。
C.《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1.B
A:表述正确;
B:《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故表述有误;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要记牢,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文学素养、 科学原理、 数学能力、 政治与公民意识、 艺术欣赏、 外语学习、 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平时要多阅读进行有意识的积累。
12.D
ABC.正确;
D.有误,《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3.B
ACD.正确。
B.有误,”......萤火虫是狠毒的捕猎者,它的主要猎物是蚯蚓”表述错误。《昆虫记》中打猎手段毒辣的猎手是萤火虫,萤火虫捕捉的都是一些中等大小的蜗牛,看起来天真温顺,实际上是一种肉食动物。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4.D
A、无误;
B、 无误;
C、 无误;
D、 与文相近,不算是诗,有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基本信息。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反复背诵,加深记忆。其次,还要注意字形,尤其是作者的名字不能写错。
15.A
A.选项中“母爱和童真也是艾青诗歌常常出现的主题”表述有误,“童真和母爱是《新月集》中常常出现的主题。”作者善于在生活激流中捕捉住刹那间的情感闪光,用清新的语言,道出耐人寻味的哲思。是泰戈尔作品的特色;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6.C
ABD.正确。
C.有误,“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但“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17.C
ABD.正确。
C.有误,斯诺并没有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走长征路,他是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长征并进行报道的。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8.B
B:错误。中央派的是周恩来,不是朱德。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9.A
A.说法不正确。鲁迅的《社戏》虽然以作者的重年经历为背景,但并非直接记录了作者在平桥村看戏的经历,而是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将儿时的回忆与对乡村生活的描绘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由、淳朴、人情味的向往。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0.C
ABD.正确。
C.有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事理说明文。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21.B
ACD.正确;
B.《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而不是纪传通史,本项表述不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2.B
ACD项正确。
B项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名著积累。 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3.C
A、 无误;
B、 无误;
C、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有误;
D、 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24.B
B:错误。柳宗元是唐朝人,不是宋朝人。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5.C
ABD.正确。
C.“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错误。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
故答案为:C.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6.D
ABC.正确。
D.《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7.B
A.有误,《尚书》应是包括虞、夏、商、周四代;
B.正确;
C.有误,后世所称《礼记》,应是多半专指《小戴记》;
D.有误,应是宋代出现“话本”。
故答案为: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多记多背多看,反复巩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8.C
A.有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
B.有误,《社戏》是小说,不能说是“少年鲁迅”的经历。
C.正确。
D.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该还有王安石。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29.A
A.有误,《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其散文集;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30.A
A.有误,“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风”是各地民歌民谣用于宴会典礼。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1.B
B.“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并非“扮演会武功男子”。
故答案为:B
本道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32.B
A、 无误;
B、韩愈是唐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有误;
C、 无误;
D、 无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33.C
34.C
A.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侧重于记言,并非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所以①不符合《国语》;《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 “君子” 解经评史的言论,③符合《左传》特点,但①对应错误,A 错误;
B. 《尚书》是最早的记言历史,主要为虞夏商周的号令,②符合《尚书》;《国语》是国别体史书,②不符合《国语》,且①对应《尚书》错误,B 错误;
C.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也是周朝时鲁国的国史,①符合《春秋》;《尚书》最早的记言历史,主要为虞夏商周的号令,②符合《尚书》;《左传》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 “君子” 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③符合《左传》;《汉书》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④符合《汉书》,C 无误;
D. 《国语》是国别体史书,不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①不符合《国语》;《春秋》是编年体,但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征引孔子和别的 “君子” 解经评史的言论的是《左传》,③不符合《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为主,与③描述不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并非断代为书,④不符合《史记》,D 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35.D
ABC.正确。
D. 《诗经》按内容体制分为 “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 “赋、比、兴”,二者合称 “诗六义”,该项内容表述颠倒,D 错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6.D
A. 《诗经》共 311 篇,其中 6 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所以说 “《诗经》共 300 篇” 错误,A 错误;
B.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魏学洢的《核舟记》收录其中,并非魏学洢的文集,B 错误;
C. 曾巩是北宋文学家,并非唐朝作家,C 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7.C
A、无误;
B、无误;
C、东晋诗人,不是东汉,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38.C
A、无误;
B、无误;
C、《社戏》是小说,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39.D
D.有误,该句有语病,否定不当,删去“切忌”;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40.B
ACD.正确。
B.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并非从唐代到明代。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1.A
A.《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楚辞》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因此 A 选项说法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2.A
A.有误,“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而不是《离骚》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3.C
ABD.正确
C.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而魏学洢是《核舟记》的作者。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4.C
ABD.正确;
C.有误,小丑应该是滑稽人物,小生应该是年轻男子。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5.B
A.“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都是确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三”是泛指;
B.正确;
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耳顺,六十岁;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八句律诗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四句,不分联。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46.A
BCD.正确。
A.《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青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47.A
A:错误。《社戏》是小说,文中“我”是迅哥儿,不是作者。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课内文章内容理解。掌握课内文章,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8.A
A:柳宗元是唐代人,不是宋代。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49.A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 是各地的民歌,“雅”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该项表述错误,A 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0.A
A. “三传” 指的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并非《离骚》《公羊传》《穀梁传》 ,A 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