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威宁民族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威宁民族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4: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宁民族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考试范围:纲要下一到三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马江龙审题人:马军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弋”,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2.古代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但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以外,奴隶则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这反映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民主制度的衰弱 C.权力分配的公平性 D.奴隶制度的瓦解
3.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均是由远离文明核心区的边陲小国所建,他们基本上两三代就完成了开疆拓土之任。帝国试图用行政手段约束各群体,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捏合在一起,各群体原先的制度习俗仍旧起着重要作用,最终难以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这反映出早期帝国( )
A.国家治理存在缺陷B.人文地理环境相似 C.对外扩张激化矛盾 D.制度建设趋于一致
4.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5.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王权高于教权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③④
6.1299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因颁发给拉温赛罗德城自治特许状,获得年金300英镑,大大超过了来自庄园的收入。13世纪,法国许多城市也随着王室领地的扩展成为特许自治城市。这可以说明( )
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城市自治利于王权强化 C.法国大革命冲击旧制度 D.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7.“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它传播某种数字并使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是“独特民族”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8.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9.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
国家 现象
阿克苏姆 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马里 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厚加迪沙 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A.政治环境宽松 B.对外贸易发达 C.文化交流频繁 D.封建制度先进
10.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1.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12.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5.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三角贸易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在此背景下的巴黎等城市,经济活力显著,而地中海城市却黯然失色。这深刻揭示了( )
A.经济中心随地理优势转移 B.贸易路线影响了城市活力 C.资本扩散重塑了经济格局 D.贸易中心随市场扩展变化
16.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2千纪,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化。迈锡尼诸王国崩渍之后,出现了分裂和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力量相持不下的地方贵族再无力重建王权,导致了权力逐渐分散及贵族群体依靠相互的关系网络维持其地位、主导社会秩序的情形。同时,贵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又致使他们把社会普通成员纳入进来,在必要的时候就解决争执或作出决策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之成为对某种权力的制约。公元前8~前6世纪,在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推动下,希腊小国寡民式的奴隶制城邦发展起来。
-摘编自黄洋《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
材料二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中的市民在谋求人身自由、特别法庭、城市治安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在自治的城市中,市民借助市政机构,在封建法权特许下,行使权利与维持城市秩序,发展以商业与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商品市场经济的萌发推动了商法的完善和商法体系的形成,进而助推了区域经济向跨区域经济的延伸,也为通向现代市场经济之路做了铺垫。
-摘编自贾永勇《论亨利·皮朗的中世纪城市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城邦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关】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6分)
19.拉美洲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传统文化时代,拉丁美洲主要生活着印第安人,绝大部分以部落形态存在和发展,不同部落有不同的语言体系与文化习俗。部分印第安人部落互相攻伐融合,形成了奴隶制帝国,如玛雅帝国、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等,并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尤其在天文历法方面达到了极高水平。印第安人在农业种植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玉米、土豆等很早就被印第安人改良育种并广泛种植,还有西红柿、草莓等诸多现代主流蔬果等,也来自拉丁美洲。材料二
欧洲人发现拉丁美洲之后,开始对印第安人进行征服,并掠夺当地金银等矿产资源。数量众多的欧洲白人移民到拉丁美洲,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还从非洲移民了大量黑人。白人移民带来了欧洲文化、黑人移民带来了非洲文化,也有少量来自亚洲的移民,新移民与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广泛通婚,不仅实现了人种上的融合混血,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发展······现代拉丁美洲文化依旧在深度碰撞、融合中发展,它积极主动吸收来自全世界的文化,同时也将自身文化影响力扩散到全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开贺《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多元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拉丁美洲的传统文化成就。(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文化的成因。(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年被视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使地球从地理上第一次被打通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全球史出现了。1500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或全球史,也不存在全球意义上的东西方国际体系。而1500年以后全球性国际体系的历史来源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中心的。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阐述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威宁民族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C A B D D B C B C C C D
题号 16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原因:迈锡尼王权遭到破坏之后,权力重心下移;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的影响;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4分,答出两点即可)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奴隶制度兴盛。(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有助于贸易范围的扩大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做了铺垫;促进了西欧王权的增强,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推动了商法的完善和商法体系的形成,为近代法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加速了封建势力的瓦解,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答案】
(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
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
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6分)
(2)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2分)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4分)
19.【答案】
(1)农业成就突出,培育出了玉米、马铃薯、番茄等多种农作物;天文历法有其独到之处;形成多种语言体系和文化习俗。(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传统土著文化衰落;欧洲文化主导;多元文化碰撞融合,文化影响力扩散;族群混合程度较高。(6分,任答三点即可)
(3)成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外来移民的涌入;吸收世界多地文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20.【答案】
示例:
观点: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见解:赞成
理由: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五艘帆船出航,他的同伴们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此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通往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结论:综上所述,1500年可以被视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