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4: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二)天津二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题,共45分)
1.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2.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①行业种类多样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D.文字的发明
4.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5.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7.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
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8.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意图推行波斯的跪拜礼。有人认为,“用过分的礼拜把一个凡人捧上天,这就等于用做人的方法去敬神,从而把神贬为凡人,使神受到不应有的污辱”,这一观点得到大部分希腊人支持。这反映了()
A.帝国统治方式的分歧 B.文化交融中存在冲突
C.人神之间关系的演变D.文明交流途径多样化
9.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10.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11.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
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文明 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
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12.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宣称:“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命令,他们都执行;凡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然而,直到公元前4世纪,帝国的官方文书,仍需要以帝国境内多种文字发布。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方文书适用范围广泛
C.中央集权程度有限D.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13.下面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14.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15.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笔遗产”的是()
A元首制B.罗马法C.万神殿D.大竞技场
16.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17.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8.2008年,时任希腊总理在一个拜占庭艺术主题展上致辞,强调拜占庭的遗产“不但被欧洲人分享,而且也为其一度覆盖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13至14世纪时,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专制王权被削弱 B.封建庄园的衰落
C.民族国家的形成D.手工工场的发展
20.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
21.在中世纪的欧洲,若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因而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撤回忠诚”。这反映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带有绝对的专制性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
22.中世纪时,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被依靠城市市民支持的法国国王获取,并控制了西北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地区,进一步强化了国王的权力。这主要说明()
A.王权的强大是法国获得领地的前提 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源于城市自治
C王权与市民阶级根本利益趋向一致 D.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强化了封建王权
23.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4.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如大不里士一巴士拉丝绸之路,阿克曼一里沃夫商路,控制了黑海的商品和原料到达伊斯坦布尔的路线,控制了也门和亚丁至印度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据此可推知,当时奥斯曼帝国()
A.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B.通过商路进行军事扩张
C.维护东西方贸易安全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
25.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26.10世纪初,新罗人建立统一政权,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广为传播儒学经典与辞章之学。这表明()
A.朝鲜发展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程朱理学在朝鲜影响广泛
C.朝鲜半岛开始了封建化进程D.朝鲜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
27.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印度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A.伊斯兰教的影响力超过了佛教 B.突厥人入侵印度并建立德里苏丹国
C.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婆罗门教演变来的印度教实力衰落
28.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国君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D.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较完整
30.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浮动园地”的发明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二、材料题(共3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丈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从材料中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例如,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如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等主要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3.A
  4.B
  5.D
  6.A
  7.C
  8.B
  9.B
  10.C
  11.A
  12.C
  13.B
  14.D
  15.B
  16.C
  17.D
  18.D
  19.B
  20.D
  21.A
  22.D
  23.B
  24.D
  25.D
  26.A
  27.B
  28.A
  29.D
  30.D
  二、材料题
  31.
  (1)秦始皇形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深受拥戴。奥古斯都形象:罗马帝国的建立者,罗马和平的缔造者;罗马人的保护者;罗马文化的复兴者;罗马帝国疆域的开拓者。
  (2)共性原因:为帝王歌功颂德;构建权力的神圣性、合法性、权威性;碑刻易于保存与流传。史料价值:都是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有助于认识当时的帝王及时代;具有一定局限性。
  32.
  (1)清查主体不同:两宋时由官府主导,中世纪英格兰先是国王派专员核查,后还有封建庄园主清查;清查内容不同:两宋对田地清查,中世纪英格兰对土地、各类财产进行核查;清查目的不同:两宋是为了保障财政收入,中世纪英格兰一方面是为了国王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为了庄园的经济秩序和自身发展。登记形式不同:南宋绘制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中世纪英格兰是登记造册。
  (2)古代中国:有利于政府准确掌握土地和人口信息,保证了田赋收入的稳定,为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随着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清查制度往往难以有效执行,土地兼并现象又会加剧。
  中世纪英格兰:加强了对全国土地和财富的控制,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了庄园经济的有序运行,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国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英格兰从分散的封建割据向统一的民族国家转变。
  33. 以选择 “智慧之海” 为例:
  论述:地中海在古代出现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古希腊创造了民主政体,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出现了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伟大的改革家,促进了民主政体的发展。古希腊还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哲学;出现了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古罗马的法律是近代欧美国家法律制度的渊源。在近代,地中海的意大利还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一大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创造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总之地中海地区从古代到近代,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