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 分层作业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吗?正确的打“√”,错误的字用“____”画出,并在括号中改正。
自相予盾( ) 胸有成足( ) 摩拳擦掌( )
风平浪净( ) 心惊胆战( ) 遥遥晃晃( )
2.先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 )( )大笑 ( )牙( )嘴
( )( )不得 ( )惊( )战
1.类似画“ ”的AAB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似画“﹏﹏”的含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请选择合适的别称填入下列句子中。(填序号)
A.及笄 B.而立 C.不惑 D.古稀
(1)爷爷今年七十岁了,虽然已到了( )之年,但他身体仍然硬朗,精神矍(jué)铄。
(2)在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就到了( )之年。
(3)人一旦到了四十就迈入了( )之年,看待事情也更加清醒明白了。
(4)三十载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他已经到了( )之年。
4.下列故事不是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是( )
A.空城计 B.吴用智取生辰纲 C.围魏救赵 D.邯郸学步
5.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楚国商人,________________的孙膑,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了解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了解人物的___________,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田忌赛马》中孙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合理安排___________,用三局两胜的赛制让田忌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赢得比赛胜利。,由此可以看出孙膑有_______________;《跳水》一课中,在孩子遇到危险时,船长命令孩子__________,这不仅显示出船长的_______________,还说明这种方法最有效;《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__________,说明他缺乏思考。
6.日积月累:
1.《凉州词》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羌笛之声表达了戍边将士们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谁)送别友人________(谁)时所作。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季节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不舍。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怎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皎洁的月光把池塘照的通亮无比。(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帮祖父浇菜的时候,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军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予——矛 足——竹 √
净——静 √ 遥遥——摇摇
2.哈 哈 龇 咧 哭 笑 心 胆 念念不念 彬彬有礼 生死与共 黑白相间 哭笑不得
3.D A C B
4.D
5.自相矛盾 观察入微 机智果断 人物的思维过程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思维过程 大家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 高超的智慧 跳水 沉着、机智 自相矛盾
6.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 孟浩然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重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推测思维过程 师引导: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三篇课文。这些文章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1.学习《田忌赛马》时,孙膑想到了什么样的计策?(指名学生说)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2.小组交流讨论: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生自由推测)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 “交流平台”第2自然段,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4.在课文《跳水》中,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时,船长想到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船长用枪逼迫儿子跳水,使儿子得救) 5.小组交流讨论:推测船长当时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推测) 6.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说出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 “交流平台”第3自然段) 7.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当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二、古今对比,发现意思异同 1.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①加点字的意思与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一致。 ②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4.教师小结:有一些古今意思相同的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思推测出它的文言文意思。 5.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冀复得兔( ) 有过则改( ) 掩耳盗铃( ) 杞人忧天( ) 三、体验情感,学会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读第二题的题干和例句,教师展开指导。 师引导:有的时间很短,我们却感觉很长;有的时间很长,我们却感觉很短。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2.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四十秒钟,明明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明明时间很长,为什么作者说一转眼就过去了?(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①第1句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焦急地期盼、等待一个结果。 ②第2句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回顾已经过去的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预设: ①第一种情况:比赛完等待结果时;考试完等待成绩时;在机场迎接亲人时;在手术室门口等候消息时…… ②第二种情况:回顾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活时;学习某种技艺时;翻看自己婴幼儿时的照片时…… 5.有的时候时间短,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太长;有的时候时间很长,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很短。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学生自由写) 示例1:这本书太精彩了,我看得如痴如醉,直到妈妈喊我吃午饭,我才知道原来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示例2:我和妈妈在车站等爸爸,左等右等始终不见爸爸的身影。我心想爸爸不会坐过站了吧,还是车晚点了。虽然只等了半个小时,我却觉得比一天的时间还要长。 6.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句子,相互提出修改建议。(评选出小组里写得最好的) 7.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写的句子) 师小结: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物的情感。 四、阅读材料,掌握修改方法 1.师引导: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这段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学生自由读修改的作文) 2.让学生读文章标题和第1自然段,说一说:叶圣陶先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改?(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预设: (1)用词不准确,如“一张”应该是“一幅”。 (2)删去重复、多余的词句,如“那”“我越看他”“越”。 (3)增添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如增加“教室”。 (4)内容衔接不顺畅,调整语序。 (5)改正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3.指名读修改后的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4.学生分小组,讨论第2、3自然段和第4-6自然段,说一说叶圣陶先生还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怎么改的。 5.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1)使表达更准确,如“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 (2)合理划分了段落。如,把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合并。 (3)改正错别字。 6.指名读改后的内容。 7.小结:叶圣陶先生运用修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修改后的文章内容更合理,语句更生动,条理更清楚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使这位中学生——肖复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后来,他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 8.组织学生尝试用叶圣陶先生的办法修改自己以前的习作。 五、日积月累,了解年龄别称 1.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几组别称及其释义。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2.读正确,正音:耄耋(mào dié)、笄(jī)、弱冠(guàn)、期颐( yí) 3.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古时女子年满15岁时,就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zān)子。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 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知天命之年:5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得失的淡然。 花甲之年: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之年: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70岁的代称。 耄耋之年: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之年:100岁称“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4.同桌之间你问我答。 5.熟读成诵:(1)男女生读。(2)小组对读。(3)练习背一背。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 (1)让学生说一说了解了这些别称后,有什么感受?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它们? (2)教师适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 如:形容一位男性很年轻,可以说什么?说一位老人已经六十岁了,可以说什么? 师小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进一步熟练背诵“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词句训练、日积月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学习任务单
一、交流平台,推测思维过程
1.学习《田忌赛马》时,孙膑想到了什么样的计策?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2.在课文《跳水》中,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时,船长想到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推测船长当时是怎么想的。
二、古今对比,发现意思异同
1.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行拓展练习。
冀复得兔( ) 有过则改( ) 掩耳盗铃( ) 杞人忧天( )
三、体验情感,学会表达方法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四十秒钟,明明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明明时间很长,为什么作者说一转眼就过去了?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
四、阅读材料,掌握修改方法
1.读《一幅画像》文章标题和第1自然段,说一说:叶圣陶先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改?
2.读修改后的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第2、3自然段和第4-6自然段,说一说叶圣陶先生还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怎么改的。
五、日积月累,了解年龄别称
1.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几组别称及其释义。
2.同桌之间你问我答,熟读成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语
文
园
地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任务提示
1.学习《田忌赛马》时,孙膑想到了什么样的计策?
2.小组交流讨论: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田 忌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孙膑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交流平台
任务提示
1.在课文《跳水》中,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时,船长想到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
2.小组交流讨论:推测船长当时是怎么想的。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船长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
当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梳理分析,洞察人物的思维
交流平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问其故
缘故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卫
加点字的意思与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一致。
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词句段运用
说一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出相对应的双音节词。
冀复得兔
得到
有过则改
过错
杞人忧天
忧虑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经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词句段运用
小组讨论交流
四十秒钟,明明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明明时间很长,为什么作者说一转眼就过去了?
词句段运用
①第1句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焦急地期盼、等待一个结果。
②第2句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回顾已经过去的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词句段运用
比赛完等待结果时;考试完等待成绩时;在机场迎接亲人时;在手术室门口等候消息时……
回顾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活时;学习某种技艺时;翻看自己婴幼儿时的照片时……
词句段运用
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
示例1:这本书太精彩了,我看得如痴如醉,直到妈妈喊我吃午饭,我才知道原来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示例2:我和妈妈在车站等爸爸,左等右等始终不见爸爸的身影。我心想爸爸不会坐过站了吧,还是车晚点了。虽然只等了半个小时,我却觉得比一天的时间还要长。
参考示例
词句段运用
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物的情感。
词句段运用
二十六中初中三年级 肖复兴
一张画像
幅
开学了。第一节课是几何。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
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他那魁梧的身
材,黧黑的面孔,粗粗的眉毛,简直就看不出他是教几何的,
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教室
,
。
脸
叫人
词句段运用
(1)用词不准确,如“一张”应该是“一幅”。
(2)删去重复、多余的词句,如“那”“我越看他”“越”。
(3)增添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如增加“教室”。
(4)内容衔接不顺畅,调整语序。
(5)改正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修改要点
词句段运用
小组讨论交流
分小组,讨论第2、3自然段和第4-6自然段,说一说叶圣陶先生还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怎么改的。
词句段运用
叶圣陶先生运用修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修改后的文章内容更合理,语句更生动,条理更清楚了。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jī
mào dié
guàn
y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