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18: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 石铲 B. 骨耜
C. 骨针、骨锥、纺轮 D. 渔叉、渔钩、渔网
2.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3.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4. 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刺史制度 D. 行省制度
5.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6.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扁鹊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事件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张骞通西域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文成公主入藏
8. 589 年,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使我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9.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0. 唐朝时期,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属于唐朝书法家的是( )
A. 阎立本 B. 吴道子 C. 颜真卿 D. 张择端
1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区是( )
A. 长江流域 B. 太湖流域 C. 黄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13.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其中,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的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东厂 C. 西厂 D. 军机处
14. 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
A. 手工作坊的出现 B. 手工工场的出现
C. 商帮的出现 D. 会馆的出现
15. 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当时清朝的皇帝是( )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16. 1842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 )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上海
17.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 )
A. 轮船招商局 B. 开平煤矿 C. 汉阳铁厂 D. 江南制造总局
18.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D.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19.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响应,清朝统治迅速崩溃。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1.(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和同为一家”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 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2 分)
2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 分)
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 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 分)
2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材料三: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 分)
材料二的南昌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3 分)
材料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认识。(4 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C. 骨针、骨锥、纺轮
解析: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和纺轮是纺织、制衣工具的直接证据,其他选项与农业或渔业相关。
2.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解析: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建立屏障,核心是巩固周王室对全国的控制。
3. A. 墨子
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与题意完全吻合。
4. A. 郡县制
解析:秦朝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
5. A. 文景之治
解析:汉文帝、景帝时期轻徭薄赋,形成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 B. 张仲景
解析: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华佗创麻沸散,扁鹊为春秋战国名医,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7.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其他选项与民族交融无关。
8. C. 隋朝
解析: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实现统一。
9. C. 贞观之治
解析:唐太宗年号“贞观”,其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10. C. 颜真卿
解析:颜真卿为唐代书法家,阎立本、吴道子为画家,张择端为北宋画家。
11. B. 太湖流域
解析:“苏湖”指苏州、湖州,位于太湖流域,宋代成为全国粮仓。
12. A. 中书省
解析: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总领政务,行中书省为地方机构。
13. B. 东厂
解析:东厂由宦官统领,锦衣卫为明初机构,西厂存在时间短,军机处为清朝设置。
14. B. 手工工场的出现
解析:手工工场雇佣劳动,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其他选项为传统经济形态。
15. B. 康熙帝
解析:1684年康熙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16. A. 广州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最南为广州。
17. D. 江南制造总局
解析:江南制造总局为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他为民用企业。
18.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属改良运动,非革命。
19. A.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其他为影响而非最大功绩。
20. D. 《新青年》
解析: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其他为维新派或革命派刊物。
二、非选择题
21. (10分)
(1)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解析:材料一引用唐太宗的话,体现其“华夷一家”的平等民族观。
(2)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
解析:材料二“金城公主”指唐中宗嫁女与吐蕃赞普,促进唐蕃友好。
(3)启示:坚持民族团结,平等交流;以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唐朝民族政策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和而不同”的借鉴。
22. (10分)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或“自强求富”)
解析: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属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改革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二强调变革,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兴民权。
(3)相同:学习西方;不同:洋务运动侧重技术,戊戌变法侧重制度。
解析:两者均探索近代化,但层次不同(器物→制度)。
23. (10分)
(1)意义: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解析:中共一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2)意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或“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解析:南昌起义为工农红军建军起点。
(3)毛泽东;认识:党的领导是核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胜利关键。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体现党在危机中的自我修正能力。
总结:本题覆盖中国古代至近代重要史实,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材料分析能力。非选择题需结合材料与史实,体现历史思维与价值观引导。
同课章节目录